我在一步一步走向你 吴佩孚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穷途末路的呢?
吴佩孚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穷途末路的呢?
在整个北洋时代里,吴佩孚算是很特别的一个人物。吴佩孚的直系巅峰时期曾经统治了大半个中国。1924年,吴佩孚曾经登上《时代》周刊封面,被誉为当时最有可能武力统一中国的人。
但吴佩孚后来却走了下坡路遭遇滑铁卢,先败给奉系、后败给北伐军、从此一蹶不振、退出历史舞台。那么,导致吴佩孚失败的原因是怎么呢?
一、嫉恶如仇、不会以屈求伸。政治的秘诀在于妥协,就是委曲求全。想成就大业必须会能屈能伸,甚至牺牲原则。

刘备曾经在最不堪的时候,委身于“汉贼”曹操。朱元璋在起义前期,曾经接受元朝的官职,奉仇人为主子。
张作霖为了在东北发展壮大,拜倒在日本人的脚下,甘愿当牛做马;如果他没有认日本人为主子,恐怕早就被郭松龄给吃掉了。
但吴佩孚太过于耿直,该妥协的时候不妥协,树敌太多,没有靠山。
五四运动全国军人都保持沉默,怕的是得罪日本人,但只有吴佩孚仗义执言,虽然赢得了口碑,但却失去了靠山。
1924年11月,苏联斯大林政权策动蒙古独立,张作霖和南方的国民政府都保持沉默,唯有吴佩孚“不识时务”坚决抨击苏联的做法,表示要用武力维护中国统一,收复外蒙。
吴佩孚的做法,等于把强大的苏联立为自己的死敌,把它推向了南方的国民政府。因此北伐军不仅得到了苏联大量军火援助和空军的直接介入,还得到了苏联顾问的直接帮助。
苏联对蒋介石的直接援助成为压垮导吴佩孚最后一根稻草,如果吴佩孚紧紧抱住苏联的老虎大腿,命运也许有所不同,历史也许会被改写。
吴佩孚有名的三原则——“不借外债、不进租界、不蓄私财”中,只有第三条值得赞许,而在当时不和外国势力合作,想在中国立足,门都没有;因为列强的实力太大了,他们都在军阀中寻找代理人,军阀也都在寻找洋靠山,没有靠山的吴佩孚,注定会处于弱势。
二、气量狭小、不会驾驭人。一个成大事的人,必须要会笼络所有的人,驾驭所有人,既包括君子,还包括小人甚至坏人、恶人;既团结爱你、有恩于你的人,还能团结恨你,给你捅刀子的人。蒋介石手下的军阀李宗仁、白崇禧、阎锡山,哪个是省油的灯,哪个没有对老蒋下过黑手,但蒋介石都能驾驭,让他们服服帖帖,不敢肆意妄为。
这就是领导的艺术,组织才能。
吴佩孚对于自己的恩人和嫡系,慷慨大方,恨不能把心挖出来。对于自己赏识的人,也从来都不吝啬,出手阔绰。
吴佩孚早期的时候,得到过一个叫郭绪栋的人帮助,自己发迹后给要涌泉相报,给了郭一个盐政官员的肥缺,但这个姓郭的说,能不能给我弄了省长做。虽然姓郭的自称是个玩笑,但后来吴佩孚真的就给他弄来了省长的委任状。
对于对自己有恩的人,虽然这个人无用,但吴佩孚还是十分大方。可是对于自己看不起的人,虽然这个人有用,吴佩孚却还是十分吝啬,比如对冯玉祥。
吴佩孚对于冯玉祥,就没有这么仗义了。吴佩孚因为冯玉祥克扣军饷,献媚苏联人,再三倒戈;因此厌恶冯的人品,对他毫不客气。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对冯玉祥非常刻薄。
1920年冯玉祥主政河南,河南大旱,冯去申请救灾款的时候,吴佩孚冷嘲热讽,说自己算卦了,午时三刻就会下雨。可是时候到了,却没有下雨,吴佩孚又说“莫斯科下雨了。”以此讥讽冯玉祥跟苏联人眉来眼去。
俗话说,得罪谁都不能得罪小人,小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吴佩孚的胸襟不适合当领袖,他不能团结冯玉祥,冯玉祥也以牙还牙,在吴佩孚生日的时候,送了一桶清水表示不满。
1922年,冯玉祥跟吴佩孚针锋相对,把吴佩孚派去“协助”工作的大员宝德全直接活埋了。
再后来,冯玉祥跟王承斌、齐燮元结成吴联盟,做了奉系张作霖的内应,对吴佩孚捅刀子, 给直系以致命一击。
三、冷酷无情、刚愎自用。张学良说吴佩孚有三点让他瞧不起。 第一老吴不会打仗;第二对部下不仁慈,不善驾驭人;第三是说他刚愎自用,自欺欺人。
直奉战争中,关键的山海关战役中,直军左翼第十三混成旅旅长冯玉荣兵败,选择服毒自杀,吴佩孚却命令将其枭首,挂起来以示惩戒。
援助湖南的战役中,吴佩孚的炮兵团长张琢斋不幸阵亡,王用中哭着向吴汇报:“ 大帅,琢斋阵亡了!”吴佩孚却一脸漠然,以严肃的态度说:“嚷什么!我们还在打仗”接着又说:“战场是神圣的,容不下不干净的人。”吴佩孚说的不干净,是说自己的这个团长喜欢嫖娼。
因为部下犯了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就对出生入死的他们冷若冰霜,确实有点 “刻薄寡恩”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吴佩孚人品确实不错,但以此来要求部下,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为我所用,是断不能成就大事的。
1925年,吴佩孚的亲信赵恒锡被唐生智在湖南打败,参谋长蒋方震和重要幕僚唐恩溥建议吴佩孚承认唐生智对湖南的统治,接受既成事实。因为唐生智在1924年曾亲赴洛阳拜见见吴佩孚,愿意跟着他干。
可以说这在当时是最明智的选择,虽然不一定能让唐生智为吴佩孚所用,至少不会撕破脸。但吴佩孚一意孤行,带兵驱赶唐生智,把唐生智推到了蒋介石一边,北伐军如虎添翼,把直系逼到了绝路。
综上所述,吴佩孚失败不是因为自己的军事才华不行,也不是因为自己人品不行;而是因为自己性格中有太多的弱点,成为自己事业的短板,使自己统一中国的大业功亏一篑。
苏联(36)的人(175)吴佩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