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冰心的代表作是什么 冰心简介及代表作(范文5篇)

火烧 2021-04-25 08:28:06 1053
冰心简介及代表作(范文5篇) 作者: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省长乐人,现、当代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等,散文小 说集《超人民往事》和通讯集《寄小读者》等。“五四运动”

冰心简介及代表作(范文5篇)  

作者: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省长乐人,现、当代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等,散文小 说集《超人民往事》和通讯集《寄小读者》等。“五四运动” 时期开始写小说、诗歌,影响很大。她的主要作品收在《冰 心文集》里。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日文、俄文等多 种文字,赢得很高的国际声誉。冰心早期作品的三大主题是” 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是冰心所坚持和提倡的“爱的哲 学”。写于解放后(1957 早期作品的特点,又表现了冰心对旧中国的控诉,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这使她的作品注入了新的、充满活力的精神力 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她住在那个乡村的乡公所楼上。走上一段阴暗的反反的楼 梯,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 屋子,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 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着一张条子,说是她临时有事出去, 叫我等着她。 我在她桌前坐下,随手拿起一张报纸来看,忽然听见外屋板门吱地一声开了。过了一会,又听见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 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 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 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 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

我问她:“你要打电话吗?” 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点头说:“我要 医院,找胡大夫, 我妈妈刚才吐了许多血!”我问:“你知道医院的电话号码 吗?”她摇了摇头说:“我正想问电话局……”我赶紧从机旁 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号码,就又问她:“找到了大夫, 我请他到谁家去呢?”她说:“你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她 就会来的。”我把电话打通了,她感激地谢了我,回头 就走。我拉住她问:“你的家远吗?” 她指着窗外说:“就在 山窝那棵大黄果树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说着就登、登、 登地下楼去了。 我又回到屋里去,把报纸前前后后都看完了,又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来,看了一半,天色越发阴暗了,我的朋友 还不回来。我无聊地站了起来,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景, 看到那棵黄果树下面的小屋,忽然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 生病的妈妈。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的桔子,塞在手提 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门口。 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我问:“她吃过东西吗?这锅里是什么?”她笑说:“红薯稀饭, 我们的年夜饭。”我想起了我带来的桔子,就拿出来放在床 边的小矮桌上。她没有作声,只伸手拿过一个最大的桔子来, 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轻轻 地揉捏着。

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她没有说下去,只慢慢地从桔皮里 掏出一瓤一瓤的桔瓣来,放在她妈妈的枕头边。 炉火的微光,渐渐地暗了下去,外面更黑了。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 小桔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 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洋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 递给我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 我赞赏地接过,谢了她,她送我出到门外,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 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一定!”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 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显然地,这“大家” 也包括我在内。泪水在我眼中打转……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 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从王春林家来。”她惊异地说:“王春林,那个木匠,你怎么认得他?去年山下医学院里,有几个学生, 被当做共产党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据说他常替那 些学生送信……” 当夜,我就离开那山村,再也没有听见那小姑娘和她母亲的消息。

但是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桔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她妈妈也一定好了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作者和书籍呢想必大家也有一定的了解,她的散文和诗歌一度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分别被茅盾称为的男性作家们不同,她接受的思 想除了爱国主义、民主主义之外,还有基督教教义和爱的哲 学。在当时那种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社会环境里, 冰心成了文学研究会中的一员。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的创 作主张,在冰心的“问题小说”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然而, 只有组诗《繁星春水》,才能更直接地反映冰心这位青年知 识女性内心的感触和情思。她不愿描绘苦难的人生,赚取人 们的“泪珠”,因而就选择了“理想的”人生,作为自己讴歌的 对像。在她理想的人世间里,只有同情和爱恋,只有互助与 匡扶。所以,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歌颂,就成了她的主 旋律。。 因从小就跟父亲到了烟台,所以冰心再说烟台是自己的“第二故乡” 文学活动的高潮期至高潮刚刚过去之后。几年前,李大钊、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人,刚刚发表过“思想启蒙”和“文学 革命”等主张。冰心比他们都年轻 最主要以母爱,自然,童真和人生的感悟为题。冰心坦诚 她的《繁星春水》是接受了泰戈尔诗作的影响,这是她最早 的两本诗集,也是“五四”时期出现较早的诗歌作品。

《繁星》 最初在《晨报副镌》与读者见面时,被认为是开一代诗风的 郭沫若的《女神》刚刚出版 个月。然而,《繁星春水》的艺术风格,却与《女神》的狂飚突进有着极大的差异。冰心 的诗作温柔,细腻,微带着忧愁,微含着哲理,有一种超凡 脱俗的韵味。 读这些小诗,似乎很亲切,因为冰心将大自然中最纯最本色又十分普通的东西用轻淡优雅的诗句表现出来,不加以任 何人为的修饰,不添以任何华美的词句,带着一丝温柔的忧 悠,或一些深深的内在美:明目下,绿叶如云,白衣如雪。 怎样的感人呵!又况是别离之夜。在那娓娓道来的诗句中, 满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是她冰清玉洁之心的再现。不知 道大家对冰心的诗又有怎样一种感悟呢? 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 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理事、 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 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 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 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 一。被誉为“鬼才”。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 地笔》、《野火集》、《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 《天狗》、《晚唱》《古炉》、《废都》、《秦腔》、《高兴》、《心 迹》、《爱的踪迹》、《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 集》,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 《人病》、《闲人》、《丑石》,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 诗集《空白》以及《平文论集》等。短篇小说 《腊月正月(梗 概)》、《鸡窝洼的人家》等,曾获多次文学大奖。 提供给 泰戈尔,R,(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 多部诗 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 部中长篇小说,100 多篇短篇小 说,20 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 1500 多幅画,诸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 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 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 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深受人民 群众喜爱。 其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1910)、《新月集》(1913)、 《飞鸟集》(1916)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1891)、 《摩诃摩耶》(1892)、《太阳与乌云》(1894)中篇《四个 人》(1916),长篇《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 与世界》(1916)、《两姐 妹》(1932);重要剧作有《顽固堡 垒》(1911)、《摩克多塔拉》(1925)、《人红夹竹桃》(1926); 重要散文有 《死亡的贸易》(1881)、《中国的谈话》(1924)、 《俄罗斯书简》(1931)等。

他的作品早在1915 年就已介绍 到中国,现已出版了10 卷本的中文《泰戈尔作品集》。 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前后。自从<飞鸟集>出版之后,中国诗坛上一种表现随感的短诗就流行了起来。 如冰心作的<繁星>,<春水>等。其中许多带有哲理, 晶莹清丽的小诗赢得了不人的喜爱。 碾转模仿的很多。几 乎影响了一代诗风。 <飞鸟集>包括了三百余首清丽的小诗。这些诗的基本题材不外乎小草,流萤,落叶,飞鸟,山水,河流。记得初读 这些小诗时就象在暴雨后初夏的早晨,推开卧房的窗户,看 到一个淡泊清亮的晨。。。 平时孺弱的小溪无端的雄壮起来,加快了前行的脚步,哼唱着易显燎亮的歌;阳光撒落在挂着水珠的树叶上,那水珠 显得特别的明亮,这明亮把树叶衬托成一种透明的色彩;平 坦的草地象是吸足了油彩,当心那跳跃着的小松鼠是否也会 染上这亮绿的油彩;天边有几朵白云在倘翔,似乎在回味昨 10 夜的狂欢;一切都是那样地清新,亮丽,可是其中韵味却很 厚实,耐人寻味。用轻松的语句道出深沉的哲理,这正是< 飞鸟集>吸引人们的原因。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泰戈尔从小就生活在宗教的氛围中。 他的父亲戴温德拉纳特对“吠陀”和“奥义书”都很有研究,在当时的 社会上被称为“大仙”,正是这种文化背景,使泰戈尔的诗歌体现了印 度宗教文化的大宇宙和小宇宙统一的“梵我合一”的观念,在泰戈尔的 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11 的林荫, 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 爱,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是作者的心灵之美与艺术技巧的完美结合 12 的产物。它的意境恬静,优美,格调轻柔和谐,自然清新的语言,描绘 出有声、有色、有香、有情致、有灵气的那样一种境界萧乾简介,达到了情景交 第一次的茉莉花泰戈尔 秋天的夕阳,在荒原上大路转角处迎我,如新妇揭起她的面纱迎接好的 但我想起孩提时第一次捧在手里的白茉莉,心里充满着甜蜜的回忆。 我生平有过许多快活的日子,在节日宴会的晚上,我曾跟着说笑话的人 我颈上戴过爱人手织的醉花的花圈,作为晚装。13 但我想起孩提时第一次捧在手里的白茉莉,心里充满着甜蜜的回忆。 mostdistant way wayfrom birth sitnear you youdon’t understand loveyou. mostdistant way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you’re loveyou whenmy love can’tspeak mostdistant way can’tsay loveyou. afterlooking myheart can’tchange my love.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Themost distant way lovingyou. ourlove 却不能够在一起we keepingbetween mostdistant way welove each other distanceacross us weknow our love 却装作毫不在意we deny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So mostdistant way twodistant trees. samerooted branches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can’t enjoy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So mostdistant way beingsepearated branches. blinkingstars can’tburn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So mostdistant way burningstars. seenfrom afar.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So mostdistant way world15 fadingaway.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So mostdistant way lovebetween 一个翱翔天际One lookingupon 请容我懈怠一会儿,来坐在你的身旁.我手边的工作等一下子再去完成 今天,炎暑来到我的窗前,轻嘘微语;群蜂在花树的宫廷中尽情弹唱. 这正是应该静坐的时光,和你相对,在这静寂和无边的闲暇里唱出量生命的献歌 旅客要在每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面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 每天我总在乐器上调理弦索.时间还没有到来,歌词也未曾填好;只有愿望的痛苦在我心中. 花蕊还未开放;只有风从旁叹息走过.16 我没有看见过他的脸,也没有听见过他的声音;我只听见他轻蹑的足音,从我房前路上走过. 15罗网是坚韧的,但是要撕破它的时候我又要心痛. 我确知那无价之宝是在你那里,而且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但我却舍不得清除我满屋的谷物俗物. 19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就称你为我的一切. 只要我一诚不灭,我就感觉到你在我的四周,任何事情,我都来请教你,任何时候都把我的爱献上给你. 只要把我和你的旨意锁在一起的脚镣,还留着一小段,你的意旨就在我的生命中实现____这脚镣就是你的爱. 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 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 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 17 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 《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 《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 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 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 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 文《笑》和《往事》。1923 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 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 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 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 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1926 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 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着有散文《南归》、小说《分》、 《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 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 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 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作品有散 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 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 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她的短篇小说 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 《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 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 18 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 心着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老舍(1899~1966) 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 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 一个贫民家庭。1918 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 学教员。1924 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 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 年加入文学研究 会。1930 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 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 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 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 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 品。1946 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 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 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 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 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长 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 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样子》、《火葬》、《四世 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 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 19 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 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 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 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 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 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 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 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 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

他 的作品已被译成 20 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 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 广大的读者。 纵观老舍抗战之初的转折,最显在地体现老舍抗战功利主义的是老舍创作体载的变化,即以通俗文艺作为首选文体。 在抗战客观要求的催迫下,通俗文艺应运而兴,老舍恰是应 时当令的弄潮儿。1937 年末到1939 年下半年是老舍从事通 俗文艺创作的高产期。而其中又以1938 年全年的产量最多。 据有案可查的资料,1938 年老舍创作的通俗文艺作品计鼓词 篇,京剧4出,歌词 首,快板1段,相声1 则,短篇通 俗小说1 篇,儿童故事1 则,其他各类唱词5 篇。这里统计 的是一般入谱集的资料.实际数目当远过于此。而同年,老 舍的新小说创作仅短篇 20资对比的是,1933 年到1936 间,老舍平均每年创作长篇小说1部.发表短篇小说12 这简单的数字之比这反映出在战争到来之际老舍对通俗文艺的全身心投入,这投入又反映出老舍为了贯彻国家主义从 新文学立场向通俗文学立场的急速转向,并暗示了老舍的实 践牺牲精神所支付的巨大代价。 老舍之所以以“苦痛”这样近乎极端的表述来概括他从事通俗文艺创作的心情.除了因为种种技巧上的因难的遭遇之 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低首降心埋头致力于通俗文艺的制作在 极大程度上意味着对新文学的放弃。

由于老舍的市民出身, 通俗文艺对于老舍有着天然的亲和力,自幼戏曲曲艺的熏陶 使老舍在投身的通俗文艺服务于抗战的创作潮流时比一般 作家更为自觉和果决,但也使老舍在投身其中的时候更为清 醒地意识到通俗文艺这一艺术形式某些天然的缺陷,尤其是 它与新文学事业的质的冲突,因而产生出更 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冲突由来已久。蒋祖怡曾赋予通俗文学以“人民文学”的概念,总结其性质为“是口语的创作”, (二)“是集体创作的”,(三)“是勇于接受新的东西的”,(四)“是 新鲜的、活泼的、粗俗的、但却是浑朴的”。认为,“因为是 无名氏集体创作的,所以个人主义的文学史中没有他们的位 置”,“因为是粗俗的,所以形式主义的文学家批评家鄙视了 21 它。”通俗文艺的集体制成性(即使有作者也须经过表演者 变通,并历经数代表演者改造)、俗鄙性、程式性特征使它在 根本上与作家个体性创作无法对话;那历代传承,因担负了教 化功能而荷载了过多传统伦理观念、迷信思想的积重难返的 精神的落后性更是直接与新文学的启蒙意义相抵触。尽管五 四新文学运动的发起者和参与者多把矛头指向用“死语言” 文言为工具的“死文学”,而旧的通俗文学因为其中的新鲜活 泼的口语因素甚至得到过某些新文学运动倡导者的青睐,但 是类似的唯形式论不久即受到周作人的批驳。

他的《人的文 文学与精神的关系的角度剔除了包括市井小说、戏曲在内的10 种“非人的文学”,诸如“主题是皇帝状元宰相”和“神圣 的父与夫”的“奴隶书类”以及各种非人思想“和合结晶的旧 戏”,而这些萧乾简介,正是中国通俗文学的主体。“人的文学”的立 论在新文学运动中是一件大事,它开启了中国新文学的人性 主题。而回过头来看,胡适《文学改良当议》的“不避俗 语俗字”和陈独秀《文学革命论》的“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 会文学”的主张倒是与20 世纪中国文学绵延不断的因趋近通 俗而迷失自性的失误有着直载的关联。像抗战时期“旧瓶装 新酒”的积极主张者之一王受真就说:“旧瓶装新酒创作手法 的实行,恰是五四时代文学革命精神 的继续”,另一位立论者赵象离认为:“五四时代所否定的旧22 形式,乃是脱离大众口语的文言文,即所谓„桐城谬种,文 选妖孽‟ 。”至于我们现在所运用的旧形式如《水浒传》,《红 楼梦》,《西游记》.《儒林外史》,《三国演义》等章回小说以 及土腔小调,歌谣谚语与民间传说故事等形式,当时不但没 有否定,反而因其接近口语通俗化(平民化)的缘故,曾经有 意识的加以提倡。由此可见,有些问题实在是渊源有自, 有些事情从一开始就错了。

冰心的代表作是什么 冰心简介及代表作(范文5篇)

“旧瓶装新酒”就是利用旧的通俗文艺形式如鼓词京剧等充填入与时代要求契合的内容即抗战宣传,茅盾解释为“先有 了固定的故事的框子,然后填进人物去‟ ,,老舍有个简 单的说法,就是“旧形式新材料”。在文学创作中引进“旧 瓶装新酒”的方法实质上就是消解文学创作的文学性和创造 性特征,以通俗文艺取代新文学。老舍 1938 年在《谈通俗 文艺》中从文字、内容、思想情感、趣味四方面比较了新 旧文艺形式的差异。这一比较说明老舍在积极从事通俗文艺 创作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文学本性的思考,也为 1941 老舍从一开始就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对“文革”持断然不同的看法。他的气质,他的性格,他的信念,决定了他的命。 抗战爆发时,老舍曾经说过要以身殉国。后来得以保全,却又在文革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作为一个文人,他想不通 23 自己亲爱的祖国怎么会在一夜之间面目全非,他要身谏,他 要用自己的死唤起别人的觉醒,所以他一头扎进了他最亲近 的湖水,与他所热爱的自然融为一体。他是为了气节而死。 可见,在他眼中,个人的、民族的气节是高于一切的。在这 一点上,他站在了当代文人所无法企及的高 学会老舍的学习精神,有爱心的精神,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精神!! 冰心是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有自己的传统,这传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他们的科学、艺术、哲学等文化产品,另一 类是推动他们创造这些文化产品的精神力量,诸如科学态 度、理想追求、独立人格、社会责任感等,即被人们称为“第 二传统”的那些东西。我们这里说的“冰心精神”就属于这种 “第二传统”。近一个世纪以来,冰心受到了几代人的热爱和 敬仰,其原因,除了她文学创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外,还在于 她的身上有一种精神人格力量,极富魅力,极有影响,我们 可以特别名之曰“冰心精神”,就像鲁迅有“鲁迅精神”一样。 “鲁迅精神”树立起对敌人憎的丰碑,“冰心精神”则树立起对 人民爱的大旗,这两种精神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中国近现代知 识分子的“第二传统”,值得我们继承弘扬。我们应该从这个 24 高度来看待冰心的价值。 具体地讲,“冰心精神”包含了以下四个突出的方面:一是强调终极关怀的求“道”弘“道”精神;二是充满人间情怀的社 会参与精神;三是树立高尚人格的道德修养精神;四是坚持 刚健有为的不断创造精神。 从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诞生之时起,中国知识分子就把对“道”的求索与弘扬当作自己信念的集中概括,故 孔子说“士志于道”,孟子说“君子志于道”。

也就是说,中国 知识分子历来认为自己的根本任务是概括、阐发包含在具体 事物中的一般意义和原则,维护人类的基本价值,以期在人 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建立认知的、道德的、审美 的正确关系,把这看做是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处,而与安享尊 荣的贵族、奉旨驭民的官吏、垄断牟利的商贾区别开来。冰 心也是这样,她孜孜不倦于形而上的“道”的求索与弘扬,她 的作品在描绘人生图景时总是充满了对生活和生命价值的 理性思考,哲理内涵十分丰富。 冰心所求索与弘扬的“道”,其内容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突出的是她的终极关怀之“道”。所谓终极关怀,就是对人的 生存意义、人的终极价值的关注,对人类命运、人类痛苦的 根源与痛苦最终解脱之途的关注,因而这种关注是极具人文 精神的。冰心从她青年时代写《“无限之生”的界限》、《问答 25 词》等作品到她晚年写《病榻呓语》、《施者比受者更有福》 等作品,一直都在求索“生有什么用处”“死又是什么”的人生 观答案,求索的结果,她认为生命的终极价值是“爱”,是人 与人之间的爱,人与万物之间的爱,即她称之为“万全的爱”, 每个人有了这种“爱”,生命就有了价值和意义;即使他死了, 躯壳消逝了,他的“爱”的精神可以永留人间,因而他的生命 可以不朽。

同时,她还认为“无爱”是造成人类痛苦、社会上 有种种邪恶和不义的根源,而“爱”则是克服人类痛苦、使人 类走向和谐光明的根本动力。总之,他认为“爱”是人和人类 的终极价值,显示了她的终极关怀。这种终极关怀甚至在她 那里具有类似于宗教信仰的性质,这样,她才在自己的作品 中倾注全力抒写、歌颂了那么多具体形态的“爱”:爱母亲、 爱童年、爱家庭、爱朋友、爱故乡、爱祖国、爱草木山川和 日月花鸟„„以此来向读者弘扬这种终极关怀之“道”。 冰心这种以“爱”为最高价值的终极关怀之“道”,由于鲜明地弘扬着人文精神,而很有反潮流的思想意义。中国古代从 《老子》的“人之大患,在有吾身”的思虑,到《红楼梦》中 警幻仙境对人生的咏叹,都体现了终极关怀、人文精神。但 近现代以来,“经世致用”、“救亡图存”思潮占了思想领域的 主流地位之后,形而上的终极关怀就被认为是无补于世的空 谈,对人的生存价值和人类命运的思考,被对现实政治斗争 急功近利的思考所取代,一切都迅速向现实政治需要认同, 26 人的最终价值被视为实现某种政治功利的工具。而事实却是 近现代以来的政治斗争、政治需要总是纷繁多变,从而使得 人们对人的存在价值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也总是朝秦暮楚、 随波逐流,难有开阔的、恒久的信仰。

中国要救亡,要现代 化,要解决现实政治问题,这些都是合理的,但人们却忘了 这一切本身不能成为终极目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人 自身的完善和解放。这样,终极关怀及由其而生的人文精神 便被冷落,被遮蔽了。同时,近现代以来的商业社会和市场 经济使享乐型的消费主义盛行,高技术的发展可以用低成本 造出大量消费品刺激人的消费欲望,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 求,对人的存在的意义的追求,日渐变为对生活数量、对物 欲满足的追求,这也使得人们的终极关怀及由其而生的人文 精神被冷落,被遮蔽。在这种人们过分强调政治功利和物质 功利的情况下,冰心和托尔斯泰、泰戈尔等世界哲人一样, 敢于超越狭隘的政治功利和物欲功利,以包容全人类的开阔 胸襟来强调终极关怀,探讨人的存在的终极意义和人类痛苦 的终极解脱之道,呼唤人文精神,应该说是很有意义很有思 想勇气的。 冰心弘扬以“爱”为最高价值的终极关怀之“道”,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和合文化”本是中华传统文化 的精髓,儒、道、佛、墨各家都讲“和合”,孔子说“礼之用, 和为贵”,庄子说“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佛教说“因缘和合”, 27 墨子说“兼相爱”,可见“和合”,是中华传统文化各家殊途同 归之“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冰心求索、弘扬的终极 关怀之“道”,也可以用“仁为体,和为用”加以概括,继承了 传统“和合文化”,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自 身的身心都要“和合”,强调和谐、和气、祥和、谦和、和以 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等等。尽管冰心的这种和合之“道” 早已突破了传统封建“和合文化”的阶级时代局限,具有民主 主义、社会主义、国际主义的新性质,但长期以来还是遭到 了来自“左”的过分责难,认为那是与“斗争哲学”唱反调,是 人性论、超政治、回避现实的幻想。冰心自己是坚持不馁的, 从早年到晚年,她都坚信“和合文化”的必要与价值。事实上, 新时期以来思想界、学术界一直在讨论“和合文化”的现代价 值,认为“和合文化”有助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 高人们的精神素质和道德水平;有助于强化中华民族的凝聚 力,推动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安定团结;有助于建立有 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价值评判标准,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 两大潮流。 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前途都有一种深沉博大的忧患意识,在担负自己的文化创造职责以外,还以国事 民瘼为怀,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冰心继承了这 个传统,她不是自我封闭、离群索居的人,她充满人间情怀, 28 抱着忧国忧民之心,关心国家大事和周围生活,积极参与社 会活动。

“五四”运动时期,她冲进时代潮流,演剧、演讲、 游行示威,搞平民教育、体察并描写各种社会问题;抗日战 争时期,她流离西南与人民同甘苦,关心战局,为抗战事业 宣传呐喊,赞美在后方平凡岗位上,为抗战出力的人;新中 国成立后,她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为国际文 化交流奔忙,深入生活,了解并歌颂新社会新人物;新时期 以来,她的社会参与意识更其浓厚了,她不顾年迈,克服病 痛,始终关心儿童、关心妇女、关心教育、关心知识分子、 关心青年作家的成长,关心散文创作的发展。正是这种社会 参与精神赋予她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和创作内容。 在社会参与中,冰心表现出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的特点,仗义直言,敢说真话。她交往的朋友也多是敢说真话的 人。她对国家大事常常有所臧否,外柔内刚,并非一味温情。 新时期以来,她写的《我请求》、《无士则如何》、《我的家在 哪里》等作品,就教育危机、知识分子待遇、社会腐败现象 等热点问题向社会舆论直陈己见,社会影响很大。所以人们 常说冰心新时期以来的文章都是“醒世文章”,比以前“辣”了 起来,比以前“烫手”。她的思想性格,除温情之外,还有另 一方面,就是对愚昧、虚伪、邪恶的嫌弃与抗争,有一股凛 然的正气,而且愈到晚年愈是如此,所以萧乾说:“老年的 冰心更勇敢,更辉煌,她那支一向写人间之爱的笔,挥向邪 29 恶的势力及腐朽的风气,真是光芒万丈。” 她的社会参与精神具有知识分子身分的特点,很有分寸。她不愿像古代知识分子那样走“官学一体”“学而优则仕”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