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记板桥三娘子 三娘子對明朝忠心耿耿,明朝也把她當做自己人
三娘子對明朝忠心耿耿,明朝也把她當做自己人
昨天的圖文中提到了一位三娘子,她引起了黃金家族後裔、韃靼土默特部首領俺答汗和孫子把漢那吉的爭搶,導致把漢那吉出走明朝。但如果把她視為紅顏禍水可就錯了,這是位巾幗英雄,幫助明朝鎮守邊關幾十年,為蒙古與明朝的和平做出了極大貢獻。
和很多女性政治家一樣,三娘子的政治理念也是通過婚姻實現的。她的三次婚姻,沒有一次是因為個人情愛,全是出於政治因素。
一嫁俺答汗,積極主張與明朝政府和好
瓦剌和黃金家族一直有通婚的習慣,俺答汗之女嫁給了瓦剌奇喇古特部落首領,兩人有個女兒名叫鍾金哈屯,不過她有可能是庶女或養女,不一定是俺答汗之女親生的。
後來俺答汗看上了鍾金,娶她為妻,因為是他第三個妻子,所以人稱三娘子。這不是簡單的婚嫁,而是兩個部族之間的聯姻。黃金家族嫁個女兒到瓦剌,瓦剌也要嫁個女兒到黃金家族。
嫁給俺答汗的時候,三娘子只有20歲,俺答汗已經60多歲,要說三娘子對俺答汗產生愛情,我覺得不太可能。
但俺答汗是真的挺喜歡這個小姑娘,就連出征都帶著她,她也不是普通女子,“幼穎捷,善番書,黠而媚,善騎射”,隨夫出征的過程中建立了自己的威望,為草原人民所敬仰。
三娘子對俺答汗最大的影響,則是改變了俺答汗對明朝的態度。她嫁過來時,是俺答汗與明朝關係最緊張的時期。
明朝因為俺答汗數次侵擾邊境,對蒙古實施貿易製裁,草原部族無法自給自足,俺答汗一怒之下率鐵騎進犯大同直逼京師,明朝政府迫於無奈,答應了他通貢互市的要求,俺答汗也向明朝稱臣,表示以後不會再興兵入明。
但事實證明,雙方都沒有遵守他們的承諾。明朝隻開放了大同的馬市,俺答汗也繼續在缺錢缺糧時殺入明朝邊境,缺什麽搶什麽。邊境軍民當然不會任人魚肉,奮起抵抗,給蒙古大軍也造成嚴重的損失。
經過多年廝殺,邊境百姓流離失所,經濟受到極大的打擊。和明朝比起來,俺答汗的處境無疑更艱難,南下劫掠損兵折將,得不償失;又因為曾對明朝稱臣,令黃金家族的其他部族深為不滿。
三娘子既然嫁了俺答汗,兩人就成了利益共同體,俺答汗的危機也是她的危機。經過深思熟慮,三娘子認為與明朝交好才是上上之策,一方面可以打開貿易市場,另一方面可以借明朝的力量震懾草原各部,穩固俺答汗和自己的地位,正如多年之前的瓦剌所做的那樣。
所以,發生了把漢那吉出走明朝這件事兒之後,三娘子就趁機勸俺答汗再次對明朝稱臣,俺答汗此時對三娘子已經很信任了,再加上擔憂孫子的安危,便聽從了她的勸告,經過和談達成“俺答封貢”。
明朝史籍對此事評價很高,稱“朝廷無此後顧之憂,戎馬無南牧之儆,邊氓無殺戮之殘,師旅無調遣之勞”。這其中三娘子功勞最大,她不只在事前極力促成,事後也沒有丟開不管,常赴邊境互市視察,與民同樂,並與明朝官員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按照慣例,朝廷對命婦的封賞通常是依據其夫之爵,封俺答汗為順義王,三娘子就是順義王妃,但明朝為了回報三娘子在此事中起的作用,特意封她為忠順夫人。
“夫人”表面上看來不如“妃”尊貴,但“妃”是依附丈夫的,有尊號的夫人則是獨立的。這就意味著明朝把三娘子當做獨立的政治力量來看待,主理這件事情的是張居正,我們可以很合理的懷疑,他在這個時候就想把三娘子培養成自己人了,真的很厲害。
值得一提的是,視察張家口馬市時,三娘子結識了時任宣化巡撫的吳兌(後升為宣大總督),兩人建立了極好的私交,三娘子經常來看望吳兌,吳兌則把三娘子當做女兒,還介紹她認識了著名文豪徐渭及其他一些明朝學者。
在這些人的影響下,三娘子心向漢學,仰慕中原風尚,對明朝更有好感了。
毋庸諱言,三娘子和吳兌等人的交往,並沒那麽純粹,最初都是出於政治目的。吳兌想通過三娘子穩定蒙古草原,三娘子也想朝中有人穩定互市,因而一拍即合。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冰冷的政治利益之下,也有了真的情分。三娘子對明朝的認可和忠誠,應該就是在此時建立的。
三娘子在此事上表現出來的卓越才乾,令俺答汗更為倚重敬愛她,讓她處理各種政務。

在此之前塞外草原上沒有一座像樣的城池,但受到明朝影響的三娘子和俺答汗,決定修建一座大城。此城用青磚砌成,遠望一片青色,有“青城”之稱,俺答汗年老體衰,到了後期是三娘子主持修建,因而又被稱為“三娘子城”,明朝賜名“歸化”,即現在的呼和浩特舊城。
歸化城的修築,代表著遊牧民族對漢文化的接受。城池築成之時,三娘子在草原百姓心中的地位也如城池一般穩固。
二嫁黃台吉,維護蒙古與明朝的和平
萬歷九年(1581年),俺答汗去世,三娘子立刻派使者告知明朝政府,並上貢白馬9匹,鍍金撒袋各1幅、弓1張、箭15支,表示將繼續忠於大明。
明朝也很給面子,派使者團攜帶厚禮前來祭奠俺答汗,三娘子以主人的身份招待明使。但對於明使來說,祭奠亡人不重要,重要的是讓歸順明朝的三娘子掌握大權,雙方約定,所有進出關口者均須攜帶三娘子簽發的文書方準通行。
這等於是說,明朝隻認三娘子,別的人不行。這是明朝第一次擺明了要當三娘子的靠山,威懾住了草原上蠢蠢欲動的各方勢力,三娘子極為感激,她的兒子卜他失禮、沙赤星、倚兒將遜年紀還小,如果明朝不幫忙,她手中的權力極有可能被搶走。
俺答汗的長子黃台吉認識到三娘子的重要性,想按照舊俗娶她為妻。但受漢學影響的三娘子強烈反對,並帶著俺答汗生前賜給她自衛的1萬精銳騎兵出走了。這本來是私事,可一旦牽扯到政治,那就沒什麽私事了。
明朝認為“夷情向背半系三娘子”,她的出走有可能造成蒙古草原的動蕩,甚至會有其他強勢的首領趁勢而起,不利於大明。急派大臣鄭洛前去勸說三娘子,三娘子考慮到來之不易的和平,且出於對明朝的尊重,同意嫁給黃台吉。
黃台吉因此而得以繼承“順義王”之位,稱為“僧格都古楞汗”,32歲的三娘子也再次被封為忠順夫人,
這位黃台吉還挺有想法,覺得父親臣服明朝不是英雄所為,時常向三娘子抱怨,還想興兵攻明,但三娘子深知自己的權力從何而來,怎麽可能依他?幾句話嚇得黃台吉打消與明開戰的念頭。
與黃台吉的婚姻中,三娘子是作為主導的一方。她壓製住了黃台吉的野心,實施與明交好的策略,邊境得以太平。
三嫁扯力克,繼續穩定邊關
萬歷十三年(1585年),黃台吉去世,他的長子扯力克自立為王。為什麽是自立呢?因為大板升之戰。
大家還記得前面提過的把漢那吉嗎?明朝視他為“俺答封貢”的首位功臣,授予他指揮使的官銜。俺答汗對他也很寵愛,回到草原後把大板升城賜給了他,大板升是土默特部第一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意義非凡。
城裡的百姓多為逃亡塞外的漢人,被稱為“板升之眾”,足有十萬,俺答汗還讓他統領蒙古勒津部,把漢那吉由此成為土默特最有實力的領主。想要此城的人很多,但把漢那吉兵力強盛,大家不敢出手。
萬歷十一年(1583年),年輕力壯的把漢那吉打獵時墜馬死了,各方勢力聞風而動。
三娘子也在其中,她想的辦法是讓長子卜他失禮娶把漢那吉的遺孀比吉,順理成章的繼承大板升城。但俺答汗義子恰台吉早已對三娘子心懷不滿,反對此事,諸部首領也認為三娘子仗著明朝的勢欺負他們,支持恰台吉,雙方大戰於大板升城,一時難分勝負。
趁他們打成一團,扯力克搶先娶了比吉,佔據大板升,他對此城也是覬覦已久。三娘子大怒,火速打贏了恰台吉,準備收拾扯力克。
此時黃台吉還活著,卻阻止不了妻子和兒子之間的紛爭,憂憤之下死了。扯力克雖然是俺答汗的嫡長孫,但他現在和三娘子走到了對立面,得不到她的支持,肯定無法被明朝封為順義王,索性自立為王。
眼看大戰一觸即發,明朝出來調停了。派人規勸(或威脅)扯力克,說“夫人三世歸順,汝能與之匹則王,不然封別屬也。”意思就一個,你要能娶到三娘子,我們自然封你為王,否則就封別人了。
扯力克權衡利弊,不敢與明朝作對,放棄比吉和大板升,與三娘子成親,被封為順義王,三娘子則第三次被封為忠順夫人。
對於如今的三娘子來說,嫁誰都不是問題,反正軍政大權在她手裡,還有明朝作為堅固後盾,她有什麽好怕?她的兒子卜他失禮按照原定計劃娶了比吉,得到了大板升城。
這起事件中,明朝雖然沒有直接出兵,卻還是讓三娘子得到了實惠,她很領情,多次表示“子孫暨部族世世為天子守邊”。
她也的確說到做到了。萬歷十九年(1591年),扯力克瞞著三娘子,出兵幫助火落赤部落侵擾明朝所屬的洮河等地,三娘子得知後,立即派出使者勒令扯力克率兵東歸,洮河之亂就此平息。
扯力克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無法對抗三娘子,從此疏於政事,三娘子成為土默特部真正的首領,如同蒙古草原上的女王,繼續穩定著邊關。
【結語】
三娘子的經歷極為精彩,脫離了小情小愛。她有著絕佳的政治頭腦,在明朝與蒙古的博弈間選對了立場,得以走上人生巔峰。而她也以一己之力,維護了蒙漢四十多年的和平,促進了邊境經濟發展,為蒙漢兩族的和睦相處、文化交融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和她比起來,很多所謂的“大女主”都太過可笑。
參考資料:《明史》《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