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革命遗址历史来由简介 平路庙名称历史的来由
平路庙名称历史的来由 在蒲城县东南方有个古镇叫平路庙,但是你知道平路庙的 “庙”在那里吗?庙里供奉的是谁呢?我曾经打听了不少人都说不清楚。带着这个问题,3月23日,我和杨岁合处长及陕西中医学院 韩勤学
平路庙名称历史的来由
在蒲城县东南方有个古镇叫平路庙,但是你知道平路庙的 “庙”在那里吗?庙里供奉的是谁呢?我曾经打听了不少人都说不清楚。
带着这个问题,3月23日,我和杨岁合处长及陕西中医学院 韩勤学教授驾车前往蒲城探寻平路庙。
上午十一点多到了平路庙商业中心街道,在此处停好车,吃了水盆羊肉,便步行去存找平路庙的“庙”。
几经打听在老街道北头老粮站里边终于找见了,庙前一颗参天大树。
我们顺着大殿转了一圈,因为朝南开着的庙门铁索紧锁着,不得入内。
我们又在街上打听打听谁拿着钥匙,终于在庙对面的东南角找见了80岁的张成福老人。

我们说明来意,张老很高兴的给我们打开了庙门,并且饶有兴趣的得我们讲了平路庙的许多逸闻趣事。
张老说,平路又名龙渠镇,60年代初,南门尚在,上有“龙渠镇雄”四字。
上下寨村原系唐代郭子仪屯兵营寨,但是唐郭子仪所扎营寨中的寨已毁,上下寨村仍然存在。
下寨北沟县801库原有一泉为马刨泉,因郭牧马,马渴,用蹄刨之,水出,郭令兵士开挖,始成泉。
65年发大水,将泉淹没,有一石碑,记载泉的来历,现存下寨小学,嵌入墙中。
泉北原有郭子仪庙,解放初毁了。
据传,安史之乱平定后,老先人为郭子仪立祠,后称其为“平虏庙”,历经千年,人们嫌俘虏的“虏”不好听,逐渐演化为“路”。
清光绪十七年(1891),改建为现在的关帝庙。
民国时期用作粮库。
庙殿现在平路庙粮站院内,就是这个院子。
殿内这些大型清代壁画作品有10幅,每幅4~6平方米,主要是十美女进膳、刘备招亲、桃园结义等三国故事,还有画栋及山墙画100多幅,有一定艺术欣赏价值。
很赞哦! (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