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题
1.【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措施:均田制。
(1分) 基本条件:政府能够掌握、支配大批的无主荒地。(2分)积极作用:均田制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利于调动农民的产生积极性;吸引农民农耕定居(加速封建化进程);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等。
(3分,答出3点即可) (2)问题:改革面临很大的的阻力(或答迁都洛阳,阻力重重)。(1分)‘ (3)现象:民族间的服饰相互影响(民族融合)。
(1分) 影响: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北方社会的发展,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2分) 材料中“九年(公元485年),《魏书·食货志》”可判断是孝文帝改革中实行的均田制,它是把国家掌握的荒地或无主的土地进行分配;“外名南伐,其实迁也”,说明改革面临很大的的阻力;“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反映了民族间的融合,影响从对民族发展和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方面分析。
2.【【历史
(1)第一小问的观点,依据材料一“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可以得出“论者”的观点是变法策略过于激进;“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可以得出“辩者”的观点是制度变革不彻底.第二小问的看法,结合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可知,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2)本小问的理解,实际上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结合明治维新的特点、内容可知,明治维新使经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与政治民主化的严重滞后,全面西化的同时还保留自身民族传统和文化.明治维新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等方面全面学习西方,但也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如形成近代天皇制、武士道精神、神道崇拜等.故答案为:(1)“论者”:变法策略过于激进.“辩者”:制度变革不彻底.看法: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2)明治维新使经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与政治民主化的严重滞后.全面西化的同时还保留自身民族传统和文化.明治维新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等方面全面学习西方,但也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如形成近代天皇制、武士道精神、神道崇拜等.。

3.(12分)历史考题:A【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
(1)政策不同:①梭伦改革:让失地农民转行从事其他行业;鼓励发展工商业。
商鞅变法: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奖励耕织,抑制商业、商人(重农抑商)。(2分) 影响: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农耕经济的发展,为秦统一奠定物质基础,并使其逐步建立起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4分)(2)地理因素:雅典近海多山,缺少耕地,地中海气候,不利于农耕,而有利于海外贸易;秦国位于黄河中游、汉中平原上,属温带季风气候,适宜于农业发展。
(4分)认识:改革必须立足国情,符合客观实际(因时因地),才能取得成功。(2分)。
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特征:条目分明,内容琐碎;继承儒家文化传统;与国家政治生活紧密结合。(6分)
(2)原因:回避社会问题;宣扬封建文化糟粕,背离时代潮流;缺乏民众的支持;推行者言行不一。(9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从材料一中“规定条目分明,内容琐碎, “礼义廉耻”是其理论基础,着力服务当前工作一直是新生活运动的主要目标。蒋介石在演说中重新诠释“礼义廉耻”,如“义”应该由原来“正正当当的行为”发展成为“慷慷慨慨的牺牲'”概括答案。第(2)中从材料二中“三年多的新生活运动既没有能够使“五四”以来日趋没落的儒家文化得以复兴,也没能实现所谓国民食衣住行方面的生活革命”并结合所学从新生活倡导内容以及群众基础等角度概括原因。
5.【[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商鞅;重农抑商;梭伦:农商并重。
(2)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逐步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1)问指导思想的不同,可依据材料一中“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这句话得出重农抑商的答案。材料二中“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这句话透露出了梭伦的思想理念是农商并重。
第(2)问“危害”的回答,可从劳动力、农业经济、军事战争等角度来分析商业发展的危害。“理解”的回答,其实考查的就是梭伦改革的影响,联系教材知识即可回答。
【考点定位】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