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皇太极为什么立福临 皇太极的儿子,清朝皇太极的儿子

火烧 2021-11-11 08:51:41 1041
皇太极的儿子,清朝皇太极的儿子 清朝皇太极的儿子皇太极的儿子有:1、皇长子:爱新觉罗·豪格(1609—1647),生母继妃乌拉那拉氏,肃武亲王。2、皇二子:爱新觉罗·洛格(1611—1621),生母同

皇太极的儿子,清朝皇太极的儿子  

清朝皇太极的儿子

皇太极的儿子有:

1、皇长子:爱新觉罗·豪格(1609—1647),生母继妃乌拉那拉氏,肃武亲王。

2、皇二子:爱新觉罗·洛格(1611—1621),生母同皇长子,幼殇。

3、皇三子:爱新觉罗·洛博会(1611—1617),生母元妃钮祜禄氏,幼殇。

4、皇四子:爱新觉罗·叶布舒(1627—1690),生母庶妃颜扎氏,辅国公。

5、皇五子:爱新觉罗·硕塞(1629—1654),生母侧妃叶赫那拉氏,承泽裕亲王。

6、皇六子:爱新觉罗·高塞(1637—1670),生母庶妃纳喇氏,镇国悫厚公。

7、皇七子:爱新觉罗·常舒(1637—1699),生母庶妃伊尔根觉罗氏,辅国公。

8、皇八子:未命名(1637—1638),生母敏惠恭和元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幼殇。

9、皇九子: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生母孝庄文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清世祖章皇帝。

10、皇十子:爱新觉罗·韬塞(1639—1695) ,生母庶妃克伊克勒氏,辅国公。

11、皇十一子: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1642—1656),生母懿靖大贵妃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襄昭亲王。

扩展资料:

1、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即清太宗(1626年-1643年在位),又译黄台吉、洪太主。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兼任蒙古大汗,清朝开国皇帝。

2、福临六岁登基,由叔父摄政王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辅政。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入主中原。同年,迁都北京。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滦河,福临提前亲政。

3、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终年24岁。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清东陵之孝陵,遗诏传位第三子玄烨。

4、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死后葬于清孝陵。清孝陵位于瑞山主峰南麓,背后靠昌瑞山,前朝金星山,位居陵区主轴线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皇太极 百度百科_福临

清朝皇太极的儿子有哪些?

皇太极生有11子14女。

  爱新觉罗•豪格,长子,肃武亲王。 1609年—1647年   爱新觉罗•洛格,早殇   爱新觉罗•洛博会,早殇。   爱新觉罗•叶布舒,四子,辅国公。天聪元年(1627)10月18日生。初封镇国将军。康熙8年,晋封辅国公。29年(1690)去世,时年64岁。   爱新觉罗•硕塞,五子,承泽裕亲王。 生于天聪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十一年十二月,薨,年仅27岁,谥曰裕   爱新觉罗•高塞,六子,镇国悫厚公。   爱新觉罗•常舒,七子,辅国公品级。 三十七年,授辅国公品级。明年,卒。   第八子,早殇。   爱新觉罗•福临,九子,清世祖,顺治帝。 1638年—1661年   爱新觉罗•韬塞,十子,辅国公。   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十一子,襄昭亲王。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几个儿子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

爱新觉罗·皇太极出生在1592年11月28日,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也是清朝初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的第二位大汗、清朝的开国皇帝。

皇太极小时候经常跟随父亲努尔哈赤涉猎和打仗,对骑射非常熟悉。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以后,皇太极受到众位兄弟们的推举袭承了大金国的汗位,改年号为天聪。皇

太极即位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在战略上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

对明朝则以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明朝时期的臣子,削弱明朝实力,立志要打进北京城从而夺取全国的政权。

扩展资料:

皇太极当年留下一块碑,如今被韩国视为国耻。1636年,皇太极为了彻底解决来自后方的威胁,他趁着明朝战乱之际发动了征服朝鲜的战争。

这次的战争要比九年前的丁卯胡乱要猛烈的多。皇太极亲率十万大军进攻,而朝鲜国王李倧在皇太极的强攻之下,最后被迫逃离王宫在三田渡渡口渡过汉江,逃到汉城东南一个叫南汉山城的堡垒中窝着不敢出来。

但是即便如此,最后还是被清军围困在南汉山城长达四十五天之久,迫使李倧出堡投降,这就是丙子虏乱。

经过丙子虏乱之后,朝鲜从此便成为了清廷的藩属国,接受清朝皇帝的册封。虽然朝鲜屈从清朝的武力,但是对清朝很是反感,称其是没有文化的胡虏。

1637年2月,清军接受朝鲜的受降仪式在田渡渡口汉江东南岸一侧举行,皇太极赦免了李倧,而朝鲜则答应改奉大清国为正朔宗主国。

为了表示恭顺,朝鲜方面在皇太极驻跸的三田渡树立大清皇帝功德碑,为清朝皇帝的此次出征歌功颂德,这就是今天在韩国首尔矗立着的三田渡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太极

皇太极各个儿子的下场

皇长子爱新觉罗·豪格(1609-1647)。生母为继妃乌拉那拉氏。万历三十七年三月十三日子时生。顺治五年三月卒。肃武亲王。 皇次子爱新觉罗·洛格(1611-1621),幼殇。 生母为继妃乌拉那拉氏。万历三十九年生;四十九年殇。 皇三子爱新觉罗·洛博会(1611-1617),幼殇。生母为元妃钮祜禄氏。万历三十九年生;四十五年殇。 皇四子爱新觉罗·叶布舒(1627-1690)。生母为庶妃颜扎氏。天聪元年十月十八日子时生。康熙二十九年卒。辅国公。 皇五子爱新觉罗·硕塞(16291654)。生母为侧妃叶赫那拉氏。天聪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亥时(1629.01.29)生。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卒。承泽裕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高塞(1637-1670)。生母为庶妃那拉氏。崇德二年二月十六日子时生。康熙九年卒。镇国悫厚公。 皇七子爱新觉罗·常舒(1637-1699)。生母为庶妃伊尔根觉罗氏。崇德二年四月十九日寅时生。康熙三十八年卒。辅国公。 皇八子(1637-1638),未命名,幼殇。生母为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氏。崇德二年七月初八日亥时生。崇德四年正月殇。 皇九子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戌时(1638.03.15)生于盛京盛京皇宫的永福宫。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崩于北京紫禁城的养心殿。顺治帝。 皇十子爱新觉罗·韬塞(1639-1695)。生母为庶妃克伊克勒氏。崇德四年二月初八日戌时生。康熙三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卯刻卒。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1641-1655)。生母为懿靖大贵妃博 尔济吉特氏。崇德六年十二月二十日申时(1641.01.20)生。顺治十三年七月初三卒。襄昭亲王。

皇太极的父亲是谁 皇太极的儿子是谁

皇太极的父亲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 -1626年9月30日),清王朝的奠基者,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平定关东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

皇太极的儿子是福临,即顺治皇帝。

皇太极有几个儿子,分别是谁

有11个儿子。

皇长子:爱新觉罗·豪格(1609—1647),生母继妃乌拉那拉氏,肃武亲王。

皇二子:爱新觉罗·洛格(1611—1621),生母继妃乌拉那拉氏,幼殇。

皇三子:爱新觉罗·洛博会(1611—1617),生母元妃钮祜禄氏,幼殇。

皇四子:爱新觉罗·叶布舒(1627—1690),生母庶妃颜扎氏,辅国公。

皇五子:爱新觉罗·硕塞(1629—1654),生母侧妃叶赫那拉氏,承泽裕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高塞(1637—1670),生母庶妃那拉氏,镇国悫厚公。

皇七子:爱新觉罗·常舒(1637—1699),生母庶妃伊尔根觉罗氏,辅国公。

皇八子:未命名(1637—1638),生母敏惠恭和元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幼殇。

皇九子: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生母孝庄文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清世祖章皇帝。

皇十子:爱新觉罗·韬塞(1639—1695) ,生母庶妃克伊克勒氏,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1642—1656),生母懿靖大贵妃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襄昭亲王。

皇太极为什么立福临 皇太极的儿子,清朝皇太极的儿子

扩展资料: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译黄台吉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大汗、蒙古大汗、清朝开国皇帝。

皇太极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

皇太极即位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在战略上定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权。

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并且迫使李氏朝鲜臣服于清朝。在崇德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生俘洪承畴,自此明朝关外精锐丧失殆尽,宁锦防线彻底崩溃,清军入关已成必然之势 。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他在位期间,实行满汉一体,保护汉人,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皇太极

皇太极的儿子叫什么名

皇太极子嗣一览:

皇长子:爱新觉罗·豪格(1609—1647),继妃乌拉那拉氏,肃武亲王。 皇二子:爱新觉罗·洛格(1611—1621),同皇长子,幼殇。 皇三子:爱新觉罗·洛博会(1611—1617),元妃钮祜禄氏,幼殇。 皇四子:爱新觉罗·叶布舒(1627—1690),庶妃颜扎氏,辅国公。 皇五子:爱新觉罗·硕塞(1629—1654),侧妃叶赫那拉氏,承泽裕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高塞(1637—1670),庶妃纳喇氏,镇国悫厚公。 皇七子:爱新觉罗·常舒(1637—1699),庶妃伊尔根觉罗氏,辅国公。 皇八子:未命名(1637—1638),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氏,幼殇。 皇九子: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清世祖章皇帝。 皇十子:爱新觉罗·韬塞(1639—1695) ,庶妃克伊克勒氏,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1642—1656),懿靖大贵妃,襄昭亲王。

皇太极有几个儿子,分别是谁

有11个儿子。

皇长子:爱新觉罗·豪格(1609—1647),生母继妃乌拉那拉氏,肃武亲王。

皇二子:爱新觉罗·洛格(1611—1621),生母继妃乌拉那拉氏,幼殇。

皇三子:爱新觉罗·洛博会(1611—1617),生母元妃钮祜禄氏,幼殇。

皇四子:爱新觉罗·叶布舒(1627—1690),生母庶妃颜扎氏,辅国公。

皇五子:爱新觉罗·硕塞(1629—1654),生母侧妃叶赫那拉氏,承泽裕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高塞(1637—1670),生母庶妃那拉氏,镇国悫厚公。

皇七子:爱新觉罗·常舒(1637—1699),生母庶妃伊尔根觉罗氏,辅国公。

皇八子:未命名(1637—1638),生母敏惠恭和元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幼殇。

皇九子: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生母孝庄文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清世祖章皇帝。

皇十子:爱新觉罗·韬塞(1639—1695) ,生母庶妃克伊克勒氏,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1642—1656),生母懿靖大贵妃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襄昭亲王。

扩展资料: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译黄台吉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大汗、蒙古大汗、清朝开国皇帝。

皇太极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

皇太极即位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在战略上定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权。

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并且迫使李氏朝鲜臣服于清朝。在崇德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生俘洪承畴,自此明朝关外精锐丧失殆尽,宁锦防线彻底崩溃,清军入关已成必然之势 。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他在位期间,实行满汉一体,保护汉人,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朝(423)太极(166)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