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九课的答案

火烧 2021-05-19 18:27:07 1048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九课的答案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1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九课的答案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1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如此优美的文笔出自于

A、蔡伦 B、李白 C、郦道元 D、张仲景

13、阅读材料

材料一 “今采择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

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

”----《齐民要求》自序

材料二 《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代文化的奇葩,全书10卷,92篇,正文7万字,注释4万字。

其中参考和引用的古书有150~160种;关于食粮的有14篇、瓜菜15篇、水果12篇、树木9篇、染料3篇、家畜5篇、食物制造22篇,养鱼、造酒、煮胶、笔墨各1篇。

回答下列问题:

①《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谁?通过材料你,你可以了解到作者通过哪些途径获得资料?

②《齐民要术》的哪部分内容你最感兴趣?说明理由。

三、培优训练

14、纸的诞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

在第一张纸出现以前,人类不是没有尝试过其他的传播媒介,中国的简、帛,埃及的纸莎草纸,欧洲的羊皮书卷,都曾在人类传播技术史上占有过一席之地。

但是,当纸张出现以后,它们又都很快的一一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让位于集万千优势于一身的纸张。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它们在带给人类传播和书写的便利的同时又给人类带来了更大的不便。

试想,在古代的中国如果有人要写一本书的话,就得把整个竹林砍倒才够书写材料之用。

一个官员日常所要批阅的公文,每天至少也要55公斤的重量。

在欧洲也同样,生产一本圣经需要300多张羊皮。

试问,这种传播介质如何能够担负起记载文明和传承文明的历史重任!

①中国造纸术的传播对世界文化产生什么影响?

②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子信息借助网络传播成为必然,请你对纸张的前景作一番预测。

15、你最敬佩本课中的哪一位科学家?说明理由。

1A、2B、3B、4B、5B、6C、7B、8C;9略;10A、11A、12C;13、①贾思勰;前人的研究成果、走访老农、收集农谣等②依据材料二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14、①从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为文化交流和保存提供重要条件等方面进行回答,不必求全,言之有理即可。

②略;15、略,可以吗?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九课的答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