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兰亭集序对后人的启示 为什么总有后人拿《祭侄文稿》与《兰亭集序》争第一
为什么总有后人拿《祭侄文稿》与《兰亭集序》争第一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天下第一行书”的席位,被明确下来的时段,是在唐朝,得幸于唐太宗李世民极力推崇,可在唐朝之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天下

为什么总有后人拿《祭侄文稿》与《兰亭集序》争第一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天下第一行书”的席位,被明确下来的时段,是在唐朝,得幸于唐太宗李世民极力推崇,可在唐朝之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天下第一行书”的席位开时不时被后人动摇一下,这也是「 ”得幸于”唐朝,唐中期出了个颜真卿,加之唐中期的一段历史促就了颜鲁公,写下《祭侄文稿》,所以,时有后人认为颜真卿的书法逾越了王羲之,颜鲁公《祭侄文稿》才是「 ”天下第一行书”。 那说,为什么后人总拿为什么后人总拿《祭侄文稿》与《兰亭集序》争第一呢?本站以为,这是两种情怀的比拼,并非后人把颜真卿的字与王羲之的字比拼。 王羲之《兰亭集序》,体现的是,「 ”和平时期的清新朴实,人们可以这样美好而真实的聚在一起,畅谈畅饮,无拘无束,由此感叹人生苦短、生命不居,但又肯定了生命价值,做人要积极入世的一种生活”。这样一种生活,不管从场景到情怀,都是我们中国最向往的。 颜真卿《祭侄文稿》,展现的是,一颗「 ”战乱时期,百姓流离失所,家国支离破碎,但必须要忍下失去亲人的悲痛,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这一重大责任”的中国心。这样的一种中国心,不论是在和平还是战乱,我们都不能丢。 说白了,《兰亭集序》可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是生活至美,《祭侄文稿》可让我们意识到和平时代居安当思危,战乱时期,要保家卫国。 乃至于出现两种趋势主流,有人认为应把颜鲁公这种情怀放在第一,尤其生在比较动乱时代的人更是如此坚持,认为没有国,哪来的家,典型的对比,如北宋文人与南宋文人,北宋文人,生活稳定,既可以拿高薪,又有足够时间畅谈畅饮,所以整体北宋文人就极力推送《兰亭集序》,而南宋文人,今天逃到这里,明天不知道该去哪里,所以南宋文人多半推崇颜鲁公的《祭侄文稿》,认为《祭侄文稿》才是「 ”天下第一行书”。 而另一主流趋势,认为,和平时期,人们向往至美的生活,战乱时期,更是憧憬这种至美的生活,王羲之这种情怀就是第一,《兰亭集序》「 ”天下第一行书”的席位不能动。 但说这两种主流,一个说《祭侄文稿》才是「 ”天下第一行书”,另一个《兰亭集序》「 ”天下第一行书”的席位不能动,谁对谁错,说得清吗?后人拿《祭侄文稿》与《兰亭集序》争第一,更是说不清。 很赞哦! (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