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独生子女政策是谁提出来的 现在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娇生贯养,如何去引导教育他们

火烧 2021-08-25 10:02:05 1057
现在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娇生贯养,如何去引导教育他们 现在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娇生贯养,如何去引导教育他们首先,家长要从小培养、并帮助他们树立责任心,让孩子学会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其次,培

现在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娇生贯养,如何去引导教育他们  

现在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娇生贯养,如何去引导教育他们

首先,家长要从小培养、并帮助他们树立责任心,让孩子学会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其次,培养其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当孩子遇到挫折时,要教其勇敢接受挫折,并从主观角度去分析成败原因;三是感恩教育,从对父母、亲人的感恩到对周边人的感恩之情,这是情感培养方式;四是在培养孩子个性发展的同时,更要引导其审美观的正确方向,要从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角度去审视周边事物;最后是以身作则,作为与孩子相处最为亲密的父母、家人,最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
随着当下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在市直某单位工作的崔女士就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上犯了难,不想儿子受到任何委屈的同时,又不希望他在家人的溺爱下成为一个自私自利、顽劣霸道的孩子。日前,记者随机采访了我市部分中小学家长,发现有此困惑的家长不乏其数,也有部分家长向记者道出了自己引以为豪的一套育儿技巧。
过度关爱成祸根
崔女士的儿子3周岁,聪明伶俐,很讨人喜欢。不仅夫妻俩对儿子宠爱有加,公公婆婆更是舍不得让孙子受半点委屈。崔女士的父母也会常给外孙带好吃的和好玩的。儿子一天天长大,崔女士却渐渐发现儿子越来越任性,甚至有些狭隘、自私,而且不愿听大人的劝告。她认为这应该是家里人对孩子过分溺爱惹的祸。“用什么办法能将他这种不良性格扭转过来?”崔女士开始有意识地去寻找教育孩子的方法。
市民叶先生面对9岁的女儿同样存在类似困惑。一直以来,家里人对女儿都是百依百顺,从而养成了她娇生惯养的性格。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回到家时常埋怨在校时与同学相处不善,言语之中,她总将过错归咎于对方或外界事物,却很少从自身去分析事情缘由。叶先生很担心女儿的这种性格会影响到她以后走上社会和与人相处。
独生子女也有闪光点
相对于非“独生子女”家庭来讲,大多数独生子女从一出生开始,就受到来自父母双方家庭从上到下的集中关注,在这种环境里接受思想启蒙的独生子女们,在性格和行为上与非独生子女略有偏差。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由于独生子女家庭成员结构的特殊性,家长尤其是老人家们往往都将独生子女视为家庭成员中最需要也是唯一有权利享受到这种关爱的物件。在家长的过分溺爱和迁就下,独生子女往往容易形成诸如自我、任性、懒惰之类的性格,在习惯了家人单方对自己的关爱与迁就后,很多独生子女会表现出情感淡薄、我行我素的性情。
但也有人不赞成以上的说法。他们认为,由于独生子女得到的关爱和所受的素质教育比非独生子女更为全面,反而性格上会更为自信、开朗、好学,且更具创新能力。在家长较长时间和全面的爱抚与关怀下,独生子女的心理能发育得更健全,如今很多家长都在孩子的素质教育方面倾注很大的精力和期望,独生子女在德、智、体等方面则产生了更多更好的发展条件和空间。
创造氛围教育子女
在市区某单位任职的彭先生在对培养女儿健全性格方面,很有一套教育技巧。“孩子需要与人沟通,心智才能发展健全。”虽然他家住市区红星路某住宅小区,但一有空,他与几个朋友、老乡都会将孩子带上,让同年龄段的孩子们聚在一起玩耍。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多,孩子们慢慢建立起较为和谐的情谊。在家里,彭先生会有意识地营造一个“平等”的氛围,他告诉女儿,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哪怕家里数她年龄最小,也不能“搞特殊”、受到特别优待。喜爱传统文化的彭先生还常陪女儿阅读一些有关传统美德方面的书籍,他认为这对女儿良好性格的形成能起到一定作用。
在源城区东埔中学任教的吕老师一谈起在广州读大学的女儿,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她对女儿的教育显得较为轻松。以身作则是吕老师教育女儿最常用的方式,她很少直接用言语教导女儿不应该做什么,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行动去表明应该怎样做,还会用一些引导性的语言向女儿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她特别注重女儿的个性发展,对于女儿提出的合理要求,她都会尽力去满足,女儿的文体专长在母亲的支援下很快发展起来。
从培养孩子责任心入手
“独生子女有着他们这一群体的特殊性,30年以前的教育方式自然是行不通的了。”源城区东埔中学副校长、心理健康教育授课老师谢海泽认为,独生子女身上体现的一些缺点,家长们应该认识到并有意识地引导纠正,而对于他们的优点,也要懂得珍惜。
谢海泽指出,当代独生子女有着两方面较为突出的性格特征:一是自尊心特别强,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则容易发展为自私自利、缺乏社会责任感;二是自信心不够长久,受挫能力较弱。“家庭是一块重要的教育阵地,对于独生子女表现出来的性格偏差,家长应该给予积极、正确的引导。”他认为可从5个方面开展对独生子女的教育。

独生子女政策是谁提出来的 现在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娇生贯养,如何去引导教育他们

独生子女大部分都很自私吗?

这就看父母怎么教了

如何教育独生子女?

不要太溺爱,多参加一些团体活动。

现在的独生子女如何教育?

这些孩子享受着上几代人不曾有过的良好物质、精神生活条件。独生子女有自身很多的优点,但是在他们身上暴露的缺点也很突出。依赖、自私、懒惰、骄娇、惟我独尊等等,这些问题是和家长教育方法有着直接的联络的。
对于独生子女怎样教育呢?
不要让孩子“特殊”化
独生子女只是家庭的一名普遍成员。虽然很多家庭以孩子为中心,但是实践证明,这样对孩子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对孩子百依百顺、迁就娇纵,使孩子个性心理扭曲发展,由小成员变成小皇帝、小公主,变成小霸王。在家庭里教会孩子尊老让幼,找准自己的地位和位置。不合理的要求坚决不予满足,有了好吃的、好玩的要分享给大家。让孩子承担该承担的责任、义务,学会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
要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对孩子的照顾,目前不像以前孩子多时照顾不到,而是照顾得过于周到。时间长了,孩子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手都懒得伸,口都难张。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坚决让孩子做家务劳动,在劳动中培养好的思想品质和能力。
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在集体中锻炼成长
家长要主动给孩子找小伙伴,主动送孩子到幼儿园接受教育。让孩子在和同龄人交往相处中锻炼成长,这对孩子成长是极为有利的。孩子在集体中学会交往、学会友爱、学会礼让、学会关心等良好习惯和个性品质。这些是孩子一个人被关在家里所学不到的。
对孩子全面发展要严格要求,尤其是思想品德上更要严格
对孩子身体、智慧、心理,特别是思想品德上要严格要求。身体上要经得起风雨寒暑,不要有点小病就大惊小怪。重视发展孩子智慧,培养求知欲、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动脑思考等,养成热爱学习的好习惯。在思想品质上要严格把关,教育孩子做合格的公民。
注意对孩子进行积极的评价
评价孩子要前后一致,家长口径要一致,当着孩子面不要有分歧,及时表扬、批评,鼓励、激励为主,教育引导为主,切忌简单粗暴,前后不一。
第二代独生子女,简称“独二代”,如今幼儿园里的孩子基本属于这个群体,他们的喜怒哀乐牵动着一家人的心,也牵动着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与关注。
独二代,由于生长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特点,尤其是6+1结构的家庭环境特点,他们的身上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特殊性。然而,正如一个独生子女所说,按照一些有关“独生子女特点”文章的说法,仿佛他们一出生就成了“罪人”,所以,我们这里谈到的第二代独生子女的特点,是就这个群体而言的,而不是针对某个个体。
根据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发现,独二代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问题主要有:
一、独立性差。由于家长,尤其是隔代老人的过度保护,除学习活动之外,孩子在家中几乎没有什么动手机会。尤其对于3岁前的孩子,家长认为宝宝还小呢,理应过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孰不知这样一来,将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事实上,家长的“过度爱护”,超出孩子的需要、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造成孩子事事总得依赖家长,对孩子的发展尤为不利!有个极端的例子:有个5岁孩子,每天早晨吃的煮鸡蛋都是家长帮他剥了壳的;有一次孩子参加幼儿园春游活动,到了吃饭时间,老师发现他拿着食物在发呆,询问后才知道,孩子不知道怎么剥鸡蛋壳!
这种情况对孩子自信心的损伤是显而易见的:孩子觉得自己离开了大人的照顾,就什么都不会做,无法生活,他们从心里觉得自己能力低下。
心理学家的研究已经证实,自信心是获得工作和学习成功、获得生活幸福的关键因素,所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家长最该关注的事情,而孩子自信心就是在他完成一件又一件的事情、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的过程中树立的。
家长如果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有自信的人,就要注意让孩子从小自力更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自己穿衣、穿鞋、吃饭等等,而家长不妨做个“懒”家长。例如,孩子2岁开始,就让他们自己用勺吃饭,家长不要再那么“勤劳“地给孩子喂饭了。到了4岁,就让孩子自己练习使用筷子,手巧而心则灵啊。虽然在我们成人看来,吃饭、穿衣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对于3岁前的孩子来说,这些就是事关重大的任务。
二、耐受挫折性差。耐受挫折性,就是对挫折的忍受能力。现在我们常常看到媒体报道,有些人因为对挫折的忍受能力差而灰心、抑郁甚至去自杀。这个特征在独一代孩子身上已经显现,现在在独二代身上更加明显。
我在幼儿园遇到这样一件事情:幼儿园中班的一次教育活动,老师提出问题让小朋友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很多孩子都举起小手要求回答问题,老师叫了其中一个孩子的名字,突然另一个男孩大叫起来,听课的老师们都很惊愕,而班级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似乎对他的表现没有感到意外。原来是因为男孩举了手,而老师没有请他发言,他就大喊大叫起来。课后老师告诉我们,这个孩子一贯如此,拿他已没有办法,因为家长对孩子一味溺爱和迁就。我发现,在教育活动随后的提问中,老师也给了这个孩子发表看法的机会,而他的回答简直文不对题;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从来不认真听其他小朋友的发言,没有表现出一点儿谦虚好学的精神来。连举手而没被老师叫到名字这样的小小挫折(甚至我们都不能把这个叫挫折),孩子都不能忍受,我们还能指望他将来能完成什么样的工作呢?
独二代孩子,一般都是在家长的赞美声中成长的,很多家长接受了“无批评教育”的科学观念,把“无批评”简单理解为不批评而一味表扬,把“宝宝你真棒!”挂在口上,即使孩子做错了事情,也无原则地护着孩子,生怕孩子受一点儿委屈。例如,大人说话时,孩子任意打断大人的谈话、随便插嘴,此时有几个家长能认真地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很多家长都是笑眯眯地等著宝宝发表“高见”,听完之后还不忘赞美几句“宝宝说得真好!”
无批评教育,其实说的是尊重孩子的特点;因为孩子的经验少、能力有限,他们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要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给予帮助和纠正。例如在上例中,大人说话时孩子乱插嘴,无批评的做法就是,坚定地告诉孩子:请你等待2分钟,我们把事情说完,再认真听你说话;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讨厌!”“大人说话时不要随便打断!”
如果孩子做到了安静等待2分钟,之后大人也要履行自己的承诺,认真倾听孩子的谈话;如果孩子做不到,也要告诉他因为他不能安静等待,所以大人要花更多时间来处理自己的事情,也就没办法听他说话。这样做,既尊重了孩子又告诉他正确的做法,才是真正的无批评教育。
三、精神孤独。我们都说,现在的孩子,物质上极为丰富,但精神上更加孤独。由于家庭结构简单,没有兄弟姐妹,缺少同龄伙伴,独二代孩子容易陷入孤独之中。他们从小就习惯与电视、电脑相伴,习惯了自己一个人玩,到了现实生活中,就缺乏与人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技能。
现代社会,由于网路技术的发达,使得人们善于在网上沟通、聊天,反而不习惯进行面对面的谈话。例如同在一个宿舍的大学生,到了晚上都在电脑上聊天,哪怕是背靠背坐着,也更愿意选择网上对话,他们说:不习惯面对面的交流。网路拉近了世界,却疏远了同伴。
对于孩子的精神孤独,一方面家长可以多了解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多陪孩子参加他们喜欢的活动,做孩子真正的朋友;另一方面,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造同伴交往的环境,和同龄伙伴的交往会使孩子互相学习、受益良多,家长之间也能互相交流、互取育儿的经验。
四、学习能力强,知识面广,而体育锻炼不足。现在的孩子,由于接触世界的方式更加多种多样,小小年纪就积累了很多自然知识,他们知道哪些是世界未解之迷,他们知道天上、海底的生物特性,然而,过多的知识学习,占用了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在进行幼儿发展测评时我发现,现在孩子的体能普遍比20年前孩子的体能差。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家长的充分关注。
我们国家教育的传统方式是,学校教育重智育,而家庭教育重德育;现代社会,由于竞争的激烈,学校和家庭都把重点放在了知识学习上,使得孩子小小年纪就揹负了沉重的负担。如最近大家热议的小学生学习奥数的问题,这是此类问题的一个典型代表。先不说内容是否适合孩子学习,就单是知识学习过重、时间过多,就必然占用孩子其他活动的时间。所以有人预测未来人类的样子,是一颗硕大的脑袋加退化的四肢;如此看来,此言真是有道理。
在孩子3岁以前,家长就应该帮助孩子养成喜欢户外活动、喜欢体育游戏的习惯,爬爬山、游游水,哪怕是在楼下你追我赶地疯跑几圈,都能锻炼孩子的体能。等孩子5、6岁以后,家长就可以帮助孩子选择一项易于坚持的体育活动,打球、游泳、跆拳道或者是舞蹈,让孩子锻炼出一个好身体,以便担当未来繁重的学习、工作任务。
五、自我中心特点显著。独二代儿童,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的呵护下,那是绝对的一个中心,众星捧月之势尤为显著。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眼里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是再自然不过的。自我中心的特点,可以延伸出自私的特征,事事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不就是自私吗?家长们想想,一个自私的人,能在社会上获得大家的支援吗?
若想培养出不自私的孩子,家长还要在观念上更新一翻,例如,家里买了好吃的东西,不要急忙忙、首先就塞到2岁孩子的嘴里,而要体现出家中的长幼顺序:老人辛苦一辈子了,第一个给老人;爸爸辛苦承担著养家重担,第二个给爸爸……如果孩子从小是在这种秩序环境中成长的,那么他们就不会事事先考虑自己,而是首先思考规则、遵守规则。
以上说的都是独二代孩子的缺点,当然,这些孩子也有很多突出的优点,比如他们学习能力强,能很快接受新事物;勇于自我表现,不怯场。
由于身处科技快速发展的网路时代,独二代孩子从小就接触各种媒介,计算机和网际网路极大地开阔了孩子面的眼界,他们从小就学会从网路上获取丰富多彩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可以说是小小年纪就见多识广。独二代孩子在智力方面的表现也远好于上一代人,家长常常感慨: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小时候聪明多啦!良好的智力基础为他们将来接受高水准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与他们的父母相比,独二代孩子在勇于自我表现方面显得非常突出,他们乐于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歌唱、舞蹈、画画等特长,渴望得到大家的赞美和喜爱,可以说,独二代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得更早更强烈。
独二代儿童的心理特点说了这么多,似乎还是负面特点说的多而正面的少;仔细想来,原因在于我们对下一代寄予了很高期望,心里想着他们能把缺点都改正了,所以情不自禁地对负面特点格外关注。当然,独二代儿童的心理特点还有很多,例如他们的敏感、好学,他们的自尊心强等等。
和独一代儿童比较起来,独二代孩子处于一个社会发展更加快速、职业竞争更加激烈的社会,他们身上的担子更加沉重,而独一代父母的养育职责也更加重大!
如今因为独生子女盛行,我们几乎迷失了如何对独生子女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因为媒体上一会儿是“多表扬少批评”,一会儿“成功是成功之母”,还提倡不准体罚和变相体罚孩子……这样一来,更有一些家长不知该如何对待自己的那个宝贝孩子了。而孩子们的行为又似乎越来越离谱了,追星不说,还追时尚。社会上什么时尚就弄什么,不让弄还跟你作斗争,斗争的方式也方法也越来越先进。不仅这样,父母想对孩子动点真格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护着他们,毕竟是上辈人,心里就是一万个不痛快,也只好忍着,如今天天在为孩子闹别扭的家庭,也不在少数。搞来搞去,弄得自己也不知道如何管教孩子了。甚至一些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灵魂工程师们,管得了别人的孩子,可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孩子。
那么管不下自己孩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之一:就是大多数独生子女的两代家长都认为:“孩子还小,等他们长大了,自然就会懂事”的宠爱加溺爱意识所造成的。因为人性中有很多弱点,比如自私、懒散、好吃、好喝、好享乐、好表现……大家认为孩子还小,等他们长大后再教育也不迟,这就为教育孩子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孩子的很多毛病,都是小时候养成的,就像得病一样,病得轻的时候好医,到病入膏盲的时候,也就拿它没办法了。到他们长大后,连自己都知道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时,已经为时过晚。那时候,孩子们肯定还要责怪大人,小时候为什么不严格要求自己,如今导致自己有这么多毛病。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经验认为,他的成功来自于自己在幼儿园时候,培养起来的良好习惯。这就告诉了我们一个经验: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培养起。同时也应证了古俗语中的:“人看从小”这句箴言。因此,对孩子的养成教育要从小抓起。
原因之二: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度的把握。有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太强烈,甚至还非常崇敬:“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训言,对孩子过分严厉,这使孩子身心受到严重伤害,暴力倾向极为严重。孩子为了逃避罚责,从小便弄虚作假,滑马溜嘴,不管任何人,都不加选择地去骗,时间一长,就会形成品德上的偏差,不要说搞好学习,就是做人也成问题。另一部分家长却对孩子溺爱有加,所谓“含在嘴里怕化了,捏在手里怕破了”就是这种心情的准确表达。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个人意识太强烈,难以合群,唯我独尊,只会要求别人顺从自己,自私自利,而且会挺而走险,马加爵就是典型代表。因此,对孩子的教育也要有科学的度的问题。
原因之三:隔代教育导致在教育孩子上的父母不作为,所引起的孩子成长迷惑症。职业妇女的增多,使这种现象尤为突出。特别是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这已经成为影响孩子教育的瓶颈。隔代教育毕竟存在着诸多教育方面的失误。一是老人的隔代亲情怀,容易导致对孙辈们的溺爱;二是老人教育孩子的力不从心,容易让孩子的某些坏习气滋长;三是老人与时代滞后的思想意识,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毕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与祖辈的关系,有一些差别,对孩子的认识也是不同,更容易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出差错。当然,也有个别祖辈,在教育孙辈问题上,比父母更明智,但毕竟只是少数。因此,要避免不正确的隔代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原因之四:社会不良环境对孩子成长的污染。社会上的黄、赌、毒和一些低阶下流的思想意识以及钱权崇拜,也在不断浸蚀著孩子们沌洁的心灵。比如:孩子见义勇为了,但大多数成年长人显得极其冷漠;孩子拾金不昧了,却被大人斥责为憨包、傻蛋。这就是教育上的5-2=0(5天的学校教育,被2天的社会家庭影响所吞噬的形象表示式)这一社会现实的有力佐证。
原因之五:以分数论英雄的片面发展观,伤害了大多数孩子的自尊,让大多数孩子成了少数孩子的殉葬品。因为毕竟学得好的学生在少数,大部分孩子只是平平而过。说得不客气一点,我们的整个基础教育,都只是在为几个考上北大、清华的尖子生服务,其余的孩子成了这几个少数精英分子的陪读。陪读教育让孩子们的失去了人生的追求和理想,人生的价值观同样产生了偏差,他们只好用钱权崇拜和拚命追星来解脱自己。
为了克服和消除以上教育孩子出现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四个对策:
对策一:要惩诫和鼓励并行。没有惩诫的教育,只有溺爱。没有鼓励的教育,只有暴力。教育本身就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劳动,是一项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极强的专业技术工作。单打一地进行蛮干硬拼,其结果都只能是适得其反,事倍功半。
当然,这里所指的惩诫,也不是封建时候的棍棒教育,而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方法。比如做了错事的孩子,我们要抓住机遇,做好现场教育。如果有机会的话,还要让他们再做一遍这件事,看能否再犯错误。然后再根据孩子犯错误的性质和类别,进行有的放矢的纠正。如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要让孩子将东西交还给别人,并向别人陪礼道歉。写错了一个字,不是罚抄上百遍或者上千遍,而是指出后,在无意识中,再让孩子写,看看他(或她)有没有改正,不改正的话再用他(或她)自认为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纠正,才能达到效果。当然鼓励是必要的,但也不能滥用。要在适当的时候,相机而用。同时还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来采取是倾向于惩诫还是倾向于鼓励的教育方式。有人认为学校教育总有一天会被网路化所替代,如果这只是针对知识传递而言的话,那这种理想和愿望,有可能实现。但针对人的思想品德教育而言的话,网路是无法替代人来进行动态的思想教育的。事实上,对人的教育是其它任何进步的科学手段都无法替代教师的。
对策二:不论国家或者企业,都要留给有孩子的父母亲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承担起教育孩子这项光荣而神圣的任务。同时国家应该开办一大批短期家长学校,让家长脱离只要供给孩子吃、穿就行,而其它就无所作为的思想意识,大多数家长只重视“养”,而忽略了“育”的重要性,甚至认为其它教育方面的就属于学校的事了,或者把孩子交给老人,自己就好像无所作为了一样,这是不行的。常言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对孩子的方方面面负责,真正要让孩子全面发展。这样只有不断探索教育孩子的方法,甚至要读一些教育孩子的各种书籍,学会掌握教育孩子的度,以及根据孩子的个性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才能使教育孩子的方法行之有效。
对策三:学校教育不能再采用分数论英雄的简单粗野的方法了,用分数定英雄,这和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学校教育要充满温情,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努力将各类学校建设成荡涤人类灵魂的圣地,起到净化人们心灵的作用。
对策四:要坚决清除社会上那些不仅危害青少年成长,而且败坏整个社会道德的不良行为和现象,使整个社会形成廉洁向上,充满活力,不断探索的和谐环境。这样既提供给孩子们一个健康成长的天地,也促进了社会的向前发展。

我们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

应该于孩子多多的交流,父母适当的了解孩子们在不同成长阶段的爱好,孩子们应该还是很好交流的,做为家长不能对孩子的要求太好了,不能让孩子们觉得他都在干自己不喜欢干的事情,应该培养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

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遇到问题怎么样与她们沟通?

这个问题就像 男人问 这世界上一般人是女人,怎么跟他们交流一样。太笼统了,独生子女都不好沟通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个是因人而异的,但是你都需要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去交流的时候一定要以他们朋友的身份出现,千万不要全是命令。其实他们都很好相处,只要你用心去想了,加油,绝对没有那么难

80后是不是大部分独生子女?

80后,少一点没有我们这些90后多

如何更好的教育独生子女

题目太大,一言难尽,尝试从下面做起:一是培养独生子女的非智因素,也就是情感道德世界观,尤其是要引导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非常非常重要。二是以鼓励表扬为主,涉及到原则的事情厉行批评。三是一定要以平等的角色去交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