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南瓜 南瓜历史
南瓜历史
一、南瓜的历史是什么
南瓜是人类最早栽培的古老作物之一。它原产热带、亚热带,种类、品种繁多,果实形状、大小、品质各异,色彩缤纷,多样化十分突出。
曾有学者认为南瓜起源于亚洲南部,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及日本等地,欧美甚少,故有“中国南瓜”之名。后来根据考古资料及品种资源的分布,确认南瓜起源于中、南美洲。南瓜在中美洲有很长的栽培历史,早在公元前8500年,美洲南瓜就伴随着人类,而人类栽培它则在公元前4050年。在墨西哥奥坎波洞窟和秘鲁胡阿沙。普番塔遗址的出土发掘中发现,最早的中国南瓜和墨西哥南瓜残片在公元前5000~3000年就已存在。至于南美洲唯一起源的印度南瓜,在秘鲁圣?里约哈纳斯遗址,出土的印度南瓜残片不早于公元前1800年。
据美国农业部葫芦科专家怀特克的多年研究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艾斯奎纳斯—阿尔卡扎的全球报告,认为南瓜属植物土生土长起源于美洲大陆。具体说,南瓜的几个栽培品种起源于美洲大陆的2个中心地带:一是墨西哥和中南美洲,是美洲南瓜(C.pepo)、中国南瓜(C.moschata)、墨西哥南瓜(C.mixta),可能还有黑籽南瓜(C.ficiolia)等栽培种的初生起源中心。二是南美洲的秘鲁南部、玻利维亚和阿根廷北部,是印度南瓜(C.maxima)栽培品种的初生起源中心。
二、南瓜起源于哪
南瓜(nangua)(Cucurbita moschata)俗名倭瓜、番瓜、北瓜。原产于南美洲,后传入我国。一年生蔓生草本。茎长达数米,节处生根,粗壮,有棱沟,被短硬毛,卷须分3~4叉。单叶互生,叶片心形或宽卵形,5浅裂有5角,稍柔软,长15~30厘米,两面密被茸毛,沿边缘及叶面上常有白斑,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花单生,雌雄同株异花。雄花花托短。花萼裂片线形,顶端扩大成叶状。花冠钟状,黄色,5中裂,裂片外展,具绉纹。雄蕊3枚。花药靠合,药室规则S形折曲。雌花花萼裂显著,叶状,子房圆形或椭圆形,1室,花柱短,柱头3,各2裂。瓠果,扁球形、壶形、圆柱形等,表面有纵沟和隆起,光滑或有瘤状突起。似桔瓣状,呈橙黄至橙红色不等。果柄有棱槽,瓜蒂扩大成喇叭状。种子卵形或椭圆形,长1.5~2厘米,灰白色或黄白色,边缘薄。花期5~7月,果期7~9月。原产于亚洲南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果实作蔬菜;种子含油可食用,种子(南瓜子)和瓜蒂常入药,能驱虫、健脾、下乳。
南瓜含有淀粉、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和钙、磷等成分。其营养丰富,为农村人经常食用的瓜菜,并日益受到城市人的重视。不仅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而且有着不可忽视的食疗作用。据《滇南本草》载:南瓜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胃二经,能润肺益气,化痰排浓,驱虫解毒,治咳止喘,疗肺痈与便秘,并有利尿、美容等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医学专家、学者研究实验表明,食南瓜,还有治疗前列腺肥大(南瓜子可治前列腺肥大)、预防前列腺癌、防治动脉硬化与胃粘膜溃疡、治糖尿病、化结石等作用。
【科属】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实。
【别名】倭瓜、番瓜、麦瓜、饭瓜。
三、南瓜名称来历
南瓜(pumpkin)是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叶片具白斑、果柄五棱形,又叫做中国南瓜、番瓜、倭瓜、饭瓜等。
南瓜起源于中、南美洲。南瓜在中美洲有很长的栽培历史,中国600年前开始栽培。
现在世界各地都有栽培,亚洲栽培面积最多,其次为欧洲和南美洲。按果实形状分为两个变种:圆南瓜和长南瓜。
在“大辽物产论”一文中也谈到,大辽国自公元916年建国,有四大农耕区域。其中有两个农业区、两个半农半牧区。
两个农业的区域:一是属东京道的辽东北原渤海国的农业区;一是属南京道、西京道的长城以南燕、云地区的农业区。两个半农半牧区域:一是属上京道、中京道、辽西潢河(今西辽河上游西喇木伦河)、土河(今老哈河)流域的半农半牧区;一是属东京道和上京道西北部的半农半牧区。
而南瓜是当时的主要农产品之一。南瓜被当地人称倭瓜,亦称番瓜。
瓜结实,形横圆竖扁,而色有黄、黑绿。当时人们称黄色的为南瓜,黑绿色的为番瓜。
其实一圃之中种形相异,农家也未强去区别。但是当时南方人由于其来源于北方,将其称为北瓜。
后来,南瓜在南方各地得到了广泛种植,并且由于气候和地质的原因,南瓜的味道相对北方而言,独有特色,而且相对更易于生长。由此,人们也就将其称之为南瓜。
南瓜中对人体的有益成分有:多糖、氨基酸、活性蛋白、类胡罗卜素及多种微量元素等。各种成分的功用: 1. 多糖类:南瓜多糖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细胞因子生成,通过活化补体等途径对免疫系统发挥多方面的调节功能。
2. 类胡罗卜素:南瓜中丰富的类胡罗卜素在机体内可转化成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维生素A,从而对上皮组织的生长分化、维持正常视觉、促进骨骼的发育具有重要生理功能。 3. 矿质元素:南瓜中高钙、高钾、低钠,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和高血压。
此外,还含有磷、镁、铁、铜、锰、铬、硼等元素。 4. 氨基酸和活性蛋白:南瓜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等含量较高。
此外,南瓜中的抗坏血酸氧化酶基因型与烟草中相同,但活性明显高于烟草,表明了在南瓜中免疫活性蛋白的含量较高。 5. 脂类物质:研究发现,在南瓜种子中的脂类物质对泌尿系统疾病及前列腺增生具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四、南瓜起源于哪
1. 南瓜(nangua)(Cucurbita moschata)俗名倭瓜、番瓜、北瓜。原产于北美洲,后传入我国。

2. 南瓜起源于美洲大陆,包括两个起源中心地带,一个是墨西哥和中南美洲,其种类包括美洲南瓜、中国南瓜、墨西哥南瓜、黑籽南瓜等;另一个是南美洲,为印度南瓜的起源地。南瓜起源的多样性和长期自然进化及人工选择,形成了南瓜种群的多样性、地理分布的多样性和开发利用的多样性。南瓜在生育期上有早熟、中熟和晚熟类型;植株形态上有长蔓、中蔓、短蔓和矮生等类型;果实形状上有球形、扁圆形、葫芦形、椭圆形等;果实大小上,大的果实重达数百千克,小的仅几十克;果实色彩上有红、白、黄、绿色、复色等;开发利用上可以鲜食、籽用、药用、观赏、加工等。
3. 南瓜是葫芦科南瓜属的植物。“南瓜”一词可以特指南瓜属中的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也可以泛指包括笋瓜(又称印度南瓜)、西葫芦(又称美洲南瓜)等在内的其他南瓜属栽培种。其中前者因产地叫法各异,又名麦瓜、番瓜、倭瓜、金冬瓜,闽南话、客家话、大鹏话、金华话称为金瓜,在湖南常德等地也称“北瓜”,原产于北美洲。
五、南瓜名称来历
南瓜(pumpkin)是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叶片具白斑、果柄五棱形,又叫做中国南瓜、番瓜、倭瓜、饭瓜等。南瓜起源于中、南美洲。南瓜在中美洲有很长的栽培历史,中国600年前开始栽培。现在世界各地都有栽培,亚洲栽培面积最多,其次为欧洲和南美洲。按果实形状分为两个变种:圆南瓜和长南瓜。 在“大辽物产论”一文中也谈到,大辽国自公元916年建国,有四大农耕区域。其中有两个农业区、两个半农半牧区。两个农业的区域:一是属东京道的辽东北原渤海国的农业区;一是属南京道、西京道的长城以南燕、云地区的农业区。两个半农半牧区域:一是属上京道、中京道、辽西潢河(今西辽河上游西喇木伦河)、土河(今老哈河)流域的半农半牧区;一是属东京道和上京道西北部的半农半牧区。而南瓜是当时的主要农产品之一。南瓜被当地人称倭瓜,亦称番瓜。瓜结实,形横圆竖扁,而色有黄、黑绿。当时人们称黄色的为南瓜,黑绿色的为番瓜。其实一圃之中种形相异,农家也未强去区别。但是当时南方人由于其来源于北方,将其称为北瓜。后来,南瓜在南方各地得到了广泛种植,并且由于气候和地质的原因,南瓜的味道相对北方而言,独有特色,而且相对更易于生长。由此,人们也就将其称之为南瓜。
南瓜中对人体的有益成分有:多糖、氨基酸、活性蛋白、类胡罗卜素及多种微量元素等。各种成分的功用:
1. 多糖类:南瓜多糖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细胞因子生成,通过活化补体等途径对免疫系统发挥多方面的调节功能。
2. 类胡罗卜素:南瓜中丰富的类胡罗卜素在机体内可转化成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维生素A,从而对上皮组织的生长分化、维持正常视觉、促进骨骼的发育具有重要生理功能。
3. 矿质元素:南瓜中高钙、高钾、低钠,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和高血压。此外,还含有磷、镁、铁、铜、锰、铬、硼等元素。
4. 氨基酸和活性蛋白:南瓜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等含量较高。此外,南瓜中的抗坏血酸氧化酶基因型与烟草中相同,但活性明显高于烟草,表明了在南瓜中免疫活性蛋白的含量较高。
5. 脂类物质:研究发现,在南瓜种子中的脂类物质对泌尿系统疾病及前列腺增生具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六、可以说一下南瓜的历史吗
南瓜是人类最早栽培的古老作物之一。
它原产热带、亚热带,种类、品种繁多,果实形状、大小、品质各异,色彩缤纷,多样化十分突出。 曾有学者认为南瓜起源于亚洲南部,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及日本等地,欧美甚少,故有“中国南瓜”之名。
后来根据考古资料及品种资源的分布,确认南瓜起源于中、南美洲。南瓜在中美洲有很长的栽培历史,早在公元前8500年,美洲南瓜就伴随着人类,而人类栽培它则在公元前4050年。
在墨西哥奥坎波洞窟和秘鲁胡阿沙。普番塔遗址的出土发掘中发现,最早的中国南瓜和墨西哥南瓜残片在公元前5000~3000年就已存在。
至于南美洲唯一起源的印度南瓜,在秘鲁圣?里约哈纳斯遗址,出土的印度南瓜残片不早于公元前1800年。 据美国农业部葫芦科专家怀特克的多年研究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艾斯奎纳斯—阿尔卡扎的全球报告,认为南瓜属植物土生土长起源于美洲大陆。
具体说,南瓜的几个栽培品种起源于美洲大陆的2个中心地带:一是墨西哥和中南美洲,是美洲南瓜(C.pepo)、中国南瓜(C.moschata)、墨西哥南瓜(C.mixta),可能还有黑籽南瓜(C.ficiolia)等栽培种的初生起源中心。二是南美洲的秘鲁南部、玻利维亚和阿根廷北部,是印度南瓜(C.maxima)栽培品种的初生起源中心。
七、南瓜在中国的栽培历史详细介绍南瓜的栽培历史和主要营养
南瓜(pumpkin)是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叶片具白斑、果柄五棱形,又叫做中国南瓜、番瓜、倭瓜、饭瓜等。
南瓜起源于中、南美洲。南瓜在中美洲有很长的栽培历史,中国600年前开始栽培。
现在世界各地都有栽培,亚洲栽培面积最多,其次为欧洲和南美洲。按果实形状分为两个变种:圆南瓜和长南瓜。
南瓜的营养成分较全,营养价值也较高。嫩南瓜中维生素C及葡萄糖含量比老南瓜丰富。
老南瓜则钙、铁、胡萝卜素含量较高。这些对防治哮喘病均较有利。
中医学认为:南瓜味甘,性温,具有补中益气、消痰止咳的功能,可治气虚乏力、肋间神经痛、疟疾、痢疾等症。 还可驱蛔虫、治烫伤。
其种子——南瓜子还能食用或榨油。南瓜和南瓜子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祖国医学认为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的功能。
可用于气虚乏力、肋间神经痛、疟疾、痢疾、解鸦片毒、驱蛔虫、支气管哮喘、糖尿病等症。 《本草纲目》说它能“补中益气”。
《医林记要》记载它能“益心敛肺”。 每100g鲜南瓜实含水分91。
9g~97。8g(老熟瓜低、嫩瓜高),碳水化合物1。
3~5。7g(嫩瓜)、15。
5g(老瓜。老熟瓜如此高的糖类及淀粉含量,使其可供能量居瓜类蔬菜之首。
因此,可代粮用),胡萝卜素0。57~2。
4mg(老熟瓜比嫩瓜高1倍),蛋白质0。9g(嫩瓜), 0。
7g(老熟瓜),含钾181mg,磷40mg(钾、磷含量老熟瓜均比嫩瓜高2倍)。膳食纤维老熟瓜略高于嫩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