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殿英旧宅 除了孫殿英外,清東陵還有兩次人為“劫難”,你知道嗎?
除了孫殿英外,清東陵還有兩次人為“劫難”,你知道嗎?
清東陵是清朝皇家陵墓群中的其中一處。清朝皇家陵墓群總體分為兩處,一處是位於唐山市遵化市境內的清東陵;另一處是位於保定市易縣的清西陵。兩者比較,清東陵無疑最為引人注目。
清東陵始建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完工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前後歷時247年,裡面厚葬著順治、康熙、乾隆、鹹豐、同治等5位皇帝,以及對應的15位皇后、136位妃嬪,甚至還包括3位阿哥、2位公主。從規模和時間跨度來看,清東陵是居無僅有的。
清東陵出名的原因,除了規模大、安葬的人物比較出名外,還和歷史上的幾次盜寶案有關。
歷史上清東陵被盜案一共發生了三次:
孫殿英盜寶案;
“張大麻子盜皇陵”;
附近居民的“掃倉”。
孫殿英東陵盜寶發生在1928年7月
當時,時任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的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為名,秘密盜取了大批金銀財寶,受害最嚴重的是慈禧墓(定東陵)和乾隆墓(裕陵)。孫殿英掘墓盜寶被發現後,全國輿論嘩然。重壓之下,孫殿英也只得拿著所盜寶物,四處打點。孫殿英東陵盜寶後來被翻拍成很多影視劇,至今仍時常被人說起。我們且不細說。

“張大麻子盜皇陵”發生在1945年9月
“張大麻子”就是十五軍分區情報隊隊長張盡忠。觀其綽號,可以想象這個人的出身。當時,日本已經投降,東陵的管理和防護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松動。張盡忠聯繫上了清東陵旁邊的新立村“村民”王紹義。王紹義原本就是土匪出身,為了盜墓,王紹義常年隱匿在新立村,他非常熟悉周邊地形,並且集結了一幫“志同道合”的同夥,準備伺機行動。張盡忠、王紹義帶領一眾人馬,實施“二盜清東陵”。很快,鹹豐皇帝的定陵、慈安太后的陵寢、同治帝夫婦合葬的惠陵、康熙的雙妃陵等14座陵寢相繼被掘開……
附近居民的“掃倉”發生在張盡忠之後的1949年
在前兩次的基礎上,附近村民進行二次搜查地宮,屬於典型的“掃倉”行為。由於是“掃倉”,文物流失遠遠不及前兩次。
以上三次盜寶案後,清東陵陵區損失慘重,國寶遭到極大損失和破壞。比較詭異的是,以上案件,尤其是前兩次,個中細節,魅影重重,一直披著神秘的面紗,至今無法確認。
清東陵本是與世隔絕的皇家禁地。但“要得真富貴,還是帝王家”,歷來皇陵還是引起人們的側目。早在康熙在位時,他就想到了這一層。為了防止孝陵被盜,康熙特意在神功聖德碑寫了一句話“皇考遺命,山陵不崇飾,不藏金玉寶器。”但這並沒有擺脫東陵被盜的命運。在戰亂時期,東陵屢屢成為軍閥勢力和不法分子染指的對象。清東陵雖然遠離鬧市喧囂,但並不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