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满族八旗 满族八旗都是哪些?各代表什么含义?

火烧 2022-05-21 00:00:50 1053
满族八旗都是哪些?各代表什么含义? 满族八旗是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正黄旗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

满族八旗都是哪些?各代表什么含义?  

满族八旗是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

正黄旗

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以旗色纯黄而得名。

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旗内无王,都归皇帝所亲统.兵是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至清末,是八旗满洲中人口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

镶黄旗

清代八旗之头旗,上三旗之首。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清末时的规模是辖84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13万人。

正白旗

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以旗色纯白而得名。

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

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旗而有正蓝旗,因在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

多尔衮病逝后,顺治就将正白旗纳入上三旗,此后清代就成了定制。

镶白旗

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于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的规模是84个整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正红旗

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纯红而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规模为下辖74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1.5万人。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隶正红旗;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珅也是正红旗人。

镶红旗

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红色镶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

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正蓝旗

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 (1601年),因旗色纯蓝而得名。

正蓝旗在顺治前与正黄旗和镶黄旗列为上三旗。

顺治初,被多尔衮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统,而是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3个整佐领又11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镶蓝旗

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蓝色镶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7个整佐领又一个半分佐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人。

扩展资料:

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制度,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

各旗当中因族源不同分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

满洲、蒙古、汉军同属一旗,旗色亦相同,惟从军、入仕待遇略有不同。

八旗军人数最多时有27万人。

八旗人的后代称八旗子弟,又称旗人,后多借指倚仗祖上有功于国而自己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

八旗制度从正式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覆灭,共存在296年。

满族八旗 满族八旗都是哪些?各代表什么含义?

它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曾为发展和巩固中国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为保卫边疆防止外来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满族社会的发展,更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随着历史的嬗变,八旗制度中落后的一面也日益明显,严重地束缚了满族人民的发展,在征战中的作用也愈来愈小。

八旗制度与清王朝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历了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整个历史过程。

赤裸裸显示了满族落后的部落制度,淋漓尽致的刻画了狭隘民族主义以及对汉族的压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旗子弟 (八旗旗人及其后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