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之战明军兵力 明軍一次損失四位大將,李文忠用巨大勝果掩飾敗績
明軍一次損失四位大將,李文忠用巨大勝果掩飾敗績
洪武三年正月,明軍開始第二次北征。朱元璋的規劃是兵分兩路,一路對付西北的王保保,另一路尋找元主,實施斬首行動。副將軍李文忠就負責第二路的任務。他此前沒有返回南京,所以接到命令之後行動迅速,二月底就打下了興和,位置在張家口和呼和浩特之間,然後再向東北,打下元朝的行宮察罕腦兒,也就是今天河北沽源縣一帶,距離興和不遠。
四月,朱元璋下令,釋放明軍在雲州俘獲的幾位元軍將領,讓他們捎回他給元主的一封信,勸說他認清形勢,承認現實,派人前來溝通,承認朱元璋的天子地位。做為交換,朱元璋也會幫助他在靠近邊塞的地方安頓下來,「 ”藉我之威,號令其部落,尚可為一邦之主,以奉其宗祀。”
從朱元璋的表述來看,是希望以某種方式保留元主對於塞外部分區域的統治地位,當然,前提是他臣服於朱元璋。
五月,李文忠、趙庸在白海子的駱駝山一帶大敗殘元太尉蠻子,再一次抵達開平,殘元官員上都罕等人投降。一年以前,李文忠也來過這里,那時候的左副將軍還是常遇春,李文忠還是他的副手。
和上一次一樣,元主不在開平城里。這一次北征的主要目的,就是徹底解決元主,所以李文忠在開平沒有停留,繼續東北方向的應昌進軍。應昌在開平的東北方向,也就是今天內蒙古的克什克騰旗。途中他們截獲了一名使者,這才知道元主已經在四月二十八日死去,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繼承皇位。
於是明軍加快速度奔向應昌,途中大敗元軍,一路追趕到應昌城下,於五月十六日將其攻克,俘獲眾多殘元皇室成員,包括元主的嫡孫買的里八剌和後妃宮人,還有大批皇家器物和文獻,這基本上就是元主當初逃離元大都時帶走的最後一點兒家底了。

惟一的遺憾是,最重要的愛猷識理達臘帶着少量隨從逃入了大漠。李文忠親自率領一隊精騎兵追趕到東北方向的慶州,到底還是被他們跑掉了。
在李文忠順利挺進應昌的同時,掌管大都督府北平分府的孫興祖率領的明軍卻遭受慘敗。孫興祖和燕山右衛、大興左衛的兩位指揮一起,率領明軍行進到三不剌川,也就是現在內蒙古的察哈爾右翼後旗,遇到一支元軍,結果明軍慘敗,三位大將全部戰死。另一位海寧衛指揮副使也戰死在落馬河。
顯然,明軍的這一次行動是從北平出發,兵分兩路尋找元主,李文忠的一路向東北、孫興祖的一路向西北方向。孫興祖的這一路人馬主要是駐守北平的明軍,北平六衛一共有三萬人馬,他不可能全部帶出來。如果他帶了三個軍衛,最多只有一萬五千人。猜測李文忠在兵力的分配上有一些問題,孫興祖的一路人馬實力太弱,才會有此慘敗。
但是,李文忠在應昌的巨大收獲,掩蓋了明軍的敗績。
六月十五日,南京收到李文忠的捷報,包括元朝皇家的嫡孫買的里八剌和皇室成員,以及大批元朝皇家器物、文書。雖然這次勝利有一點瑕疵,讓新任的元主逃脫,軍事上的意義也不大,但是政治上有着重大的象征意味,所以滿朝大臣都向朱元璋表示祝賀。
朱元璋趁機大肆宣揚,做了下面幾件事:
一是為死去的元主追加一個謚號為「 ”順”,這也是元順帝這個稱呼的由來。
第二,優待元順帝的孫子和皇室親眷。
第三,專門頒布了一份「 ”平定沙漠詔”,正式宣告元朝的滅亡。
顯然,李文忠在應昌的勝利很重要,給他自己加分不少。
於左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