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路边拾遗的意思 成語: 路無拾遺是什么意思?

火烧 2022-08-03 16:36:23 1059
成語: 路無拾遺是什么意思? 成語簡解 編號: 4454成語: 路無拾遺注音: ㄌㄨˋ ㄨˊ ㄕˊ |ˊ漢語拼音: lù wú hí yí參考詞語: 路不拾遺釋義:義參「路不拾遺」。見「路不拾遺」條。

成語: 路無拾遺是什么意思?  

成語簡解 編號: 4454成語: 路無拾遺注音: ㄌㄨˋ ㄨˊ ㄕˊ |ˊ漢語拼音: lù wú shí yí參考詞語: 路不拾遺釋義:義參「路不拾遺」。見「路不拾遺」條。Emoji符號: 遺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路無拾遺”對應Emoji表情符號“”,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

宋體矢量字庫:

路边拾遗的意思 成語: 路無拾遺是什么意思?

楷體矢量字庫:

成語詳解 典故説明: 此處所列為「路不拾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路不拾遺」原作「道不拾遺」。商鞅原本是衛國的貴族,喜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痤。後公叔痤死,魏王不用,於是逃亡至秦國,得到秦孝公賞識,用為秦國宰相。商鞅治理秦國,實行變法,施行法令極其澈底,一切公正無私。懲治犯罪之人,不避強權貴族;獎賞有功者,也不會偏袒親信。即使是太子犯法,也處罰其老師,施以黥劓之刑。新法施行一年後,路上有別人遺失的物品,大家都不會把它撿起來據為己有,人民對於不應得的東西,也不會任意地攫取,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在軍政方面,國家軍備也顯得十分強大,諸侯各國因此都很畏懼秦國。後來「路不拾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社會風氣良好。「路不拾遺」的實際例子,分別在《韓非子.內儲說下》及《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有記載:孔子在魯國的時候,把魯國治理得很好。春秋時鄭國的子產當了五年宰相,也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二者都讓國家出現了「道不拾遺」的太平景象。典源: 此處所列為「路不拾遺」之典源,提供參考。#《戰國策.秦策一》衛鞅亡魏入秦,孝公以為相,封之於商,號曰商君。商君1>治秦2>,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3>強大,賞不私4>親近,法及太子,黥劓5>其傅。期年6>之後,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7>大強,諸侯畏懼。然刻深寡恩,特以強服之耳。〔注解〕(1)商君:商鞅(西元前390?∼前338),姓公孫,名鞅,戰國時衛人,或稱「衛鞅」。少好刑名法術之學,初為魏相公叔痤家臣,後入秦為相,說服秦孝公推行新法。秦國富強後,因功受封於商,號為商君。其人用法嚴苛,樹敵眾多,孝公卒,遂被車裂而死。(2)秦:周朝國名。嬴姓,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以為附庸。嗣後屢經遷徙,至秦襄公始立國。傳至秦孝公時定都咸陽,國勢日益富強,為戰國七雄之一。迨始皇統一中國,乃代周而有天下。(3)諱:避開、顧忌。(4)私:偏愛、袒護。(5)黥劓:音ㄑ|ㄥˊ |ˋ,古代刑罰名。黥,在犯人面、額等處刺字塗墨。劓,將犯人鼻子割去。(6)期年:一周年。期,音ㄐ|。(7)兵革:指兵器及甲冑等軍械裝備。〔參考資料〕另可參考:《韓非子.內儲說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書證:01.《孔子家語.卷一.相魯》:「長幼異食,強弱異任,男女別塗,路無拾遺,器不雕偽。」02.明.徐元《八義記.第一五齣》:「今夕拜告神祗,願滿朝文武,各依官職,讒言不入,軍民路無拾遺。」 成語接龍

“遺”字開頭的成語

遺臭萬年遺臭萬載遺珠滄海遺臭萬世遺臭千年遺臭萬代

“路”字結尾的成語

走投無路窮途末路輕車熟路走投沒路相逢狹路揚鑣分路康莊之路虎狼當路九霄雲路走頭無路怨聲盈路怨聲載路豺狼當路走頭沒路豺狼塞路

“路”字開頭的成語

路不拾遺路無拾遺

“遺”字結尾的成語

路不拾遺道不拾遺塗不拾遺一網無遺寸草無遺路無拾遺 參考鏈接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的成語:路無拾遺。

参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路無拾遺”分成的單字詳解:

路, 無, 拾, 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