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张居正与万历皇帝 有关张居正的历史书

火烧 2022-08-02 21:11:08 1049
有关张居正的历史书 关于张居正在历史上的介绍有哪些 1525 - 1582 明代大臣。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起初,首辅高拱与张居正合作密切,但不

有关张居正的历史书  

关于张居正在历史上的介绍有哪些

(1525 - 1582)明代大臣。

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起初,首辅高拱与张居正合作密切,但不久发生矛盾。太监冯保专权,与高拱交恶,张居正便与冯保联手,于隆庆六年驱逐高拱,由张居正代之为首辅。

张居正主持朝政历10年,在首辅任内,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推行一系列改革。他有鲜明的变革思想,认为“天下之事,极则必变”。

他讲求实效,“凡事务实”。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督促公务,考核官吏。

严格规定各级衙门的权限,规定文武高官由中央任免。 整饬学政,加强对生员的控制,裁冗员十之二三。

他还竭力整饬边防。在经济方面,推行“一条鞭法”,力役摊入田亩,计亩征银,使农民的赋税及徭役负担有所减轻。

为维护政权,他镇压农民起义。万历十年,张居正病死,明神宗朱翊钧亲政,一些在张居正当权时受到冷遇的官僚纷纷上疏攻击张居正。

次年,张居正官爵被削夺,家人被迫害致死十余人,支持张居正改革的官僚被罢斥,新政亦告废除。

有关张居正的历史评价.正史和野史都可以

张居正.明万历初年间名臣,其主导的改革把明朝一度而推向了一个盛世。

对于这样一个人。虽然其死后被万历皇帝狠狠的落井下石了一回,但是无庸质疑,历史还是给了他应有的地位和极高的评价。

在以前,由于惯定的思维引导着我,觉得此人既然为名臣.就必定是个清廉刚正两袖清风的人,但后来了解了他的生平以后,我发现了张其实是个通达圆滑的人。很熟悉官场的潜规则,而且他的私生活极其糜烂奢侈,但这些还都是小问题,在万历朝的前十年,他和控制内廷的大太监冯保合作,里应外合,长时间的把持着朝政.等于说小皇帝在懵懂无知的时代只是他们向群臣发号施令的工具,不管怎么样,这和我心中的名臣形象实在是相差太远。

在想到这一点后,很奇怪,我忽然拿张居正和嘉靖朝的大奸臣严嵩作起了比较,也许有人会问我,一个是奸臣,遗臭万年,一个是名臣,流芳百世,这两者之间怎么能相提并论。但是,我不得不说,这两人之间的相似点实在太多,一样的权倾朝野,把持朝政,一样的生活奢靡,党羽众多,一样的圆滑于世,熟悉官场上的那一套,而又一样的树敌众多,在失势后(一个生前,一个生后)都是树倒猢逊散的悲惨结局(如果说严嵩把持朝政还是因为皇帝的纵容的话,那么张居正则完全的把小皇帝纂在了手中。)

其实深入的研究,会发现张居正走的是一条很危险的路线,走错一步的话,就会落的与严嵩同样的遗臭万年的下场,而历史将给予他的评判甚至会比严更刻薄,亏了其了不起的才干,把走下坡路的大明江山挽救了一把,大家都知道。政治这东西有时候是最复杂最能让人事与愿违的,想象一下,假若其才能平庸,亦或是即使其才能很强但改革的效果还是不大,我们都知道,改革改革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社会混乱民不聊生的局面,千百年前的王莽就是一个例子。

(不可否认王莽在史书上的名声很臭,不过近几年来随着历史评价的深入细微和更公正化,王莽在一定程度上大有被拨正的趋向)。而一旦这样的局面造成,那么自然的,中国语言文字的贬褒特殊性在这里就会得到充分的表达。

联合太监冯保,那还是我一种很客气的说法了,其实说勾结是很不为过的,大家都知道太监干政在历史上臭气薰天,大臣若稍微和其搭上一点边就很容易被扣勾结阉人的帽子,更何况打击异己,生活奢靡。 说了这许多,表达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意思:就是张居正其人不是流芳百世,就是遗臭万年。

这其中的差别,全看其改革的成败,而就其精神人格和私生活上,实际和奢靡,其实都脱离了士大夫阶层评判一个人以清廉和刚正而是否该名垂千史的标准,这个榜样就是和张差不多是同时代的海瑞海青天了,而海瑞虽然名气大,但是由于一直游离在权利中心,其政治上对时代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从这一点上在扯的远一点,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让人觉得难以理解但却又再正常不过的结论,即海瑞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清正之官在大部分时候只是一种摆设,这样的人出于政治的考虑应该弘扬其美名,但是却都被排斥参与实际的政治权利中心角逐。

因为他们是不融于官场的绝大部分的,而一般在政治中才能卓越的人往往是带“灰色”的。(不是黑色的贪官,但是却也不是一汪清水,总是浑浊于其中。)

清官由于其刚和正,在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讲究人情的社会铁面无私,这样的人给予一点小权往往都能办的很好,但是若权利过大,其“刚性”就会给“柔软的人情社会”造成很大的硬伤。有时确实比较死板而被一些条条框框框死,而灰色的干吏,能够懂得怎么样去调节各方的种种,以让其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而通常能在不违反大原则的情况下稍稍的通一下人情,这样的人朋友也多,敌人也多。

朋友多是因为其能巧妙的通人情而不死板,一些小的原则规定可以忽略不记,而敌人多则是当某些人的利益需求需要其违反大原则时,灰干吏就显出了他的铁面无私了,应该说张居正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有他的支持者,他虽圆滑但是却强硬的推行了他的改革。虽说触犯了很多人的根本利益却在所不惜,这是他的可贵之处,但是也埋下了他死后家族悲剧的阴影。

说了关于张居正的这许多.我想我们都可以从他的生平与他身后的哀荣,来以一种唏嘘而复杂的心情来看待这样一个人,他的专权,他的鞠躬尽瘁,他的奢侈无度,他的改革社会的气魄,正与反交织在同样一个人身上,而这正带来的历史影响却又远远的大于其反面。想到这,我的脑海中不禁遐想出这样一幅有些滑稽却又恰如其分的隐射张其人的图片,他站在悬崖的顶端,脚低下就是万丈的深渊,他就这样在这绝地漂亮的跳了一支舞,那样绚烂而又多姿的舞在了历史飘渺无边的云层中。

历史60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何

朝廷的六部、都察院,其奏疏凡得到皇帝批准的事项,转行到各衙门,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地方的路途远近,限定办理的期限,每月底清点。

另外造两册帐簿,上面记录事情的概要和规定的期限。一册送主管检察的六科,随时掌握办理的进程,一册送到内阁备查。

六科的监察官员将执行情况随时记入帐簿,半年再复查一次,对拖延的追究责任,向上参奏。如果地方巡抚、巡按拖延,由六部中分管的衙门举报;而六部有拖延欺骗蒙蔽的,由负责监督的六科给事中举报揭发;如果六科的监察官员自己拖延欺蔽,就由内阁来监督、检举。

官员工作的评定,就以此为基础。

有没有描写锦衣卫的历史书

最好的办法是看古代资料,可以看正史,明实录,史料笔记如《万历野获编》等。

今人著作如有:

韦庆远:《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中国历史小丛书)》,中华书局1979年;

东方明:《西厂与东厂--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特务机构》,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年(及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

胡杨:《锦衣卫》,哈尔滨出版社2008年。

吴晗《历史的镜子—吴晗讲历史》(九州出版社2008),娄曾泉,颜章炮《中国历史大讲堂:明朝史话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7)等书里有专章介绍。

你可以有所选择。

胡杨《锦衣卫》目录:

第一卷 锦衣卫的第一次兴覆

一、朱元璋设立锦衣卫的初衷

1.阴云密布的大明王朝

2.锦衣卫的前世今生

3.朱元璋的锦衣卫与大明朝的锦衣卫越走越远

二、锦衣卫侦办胡惟庸案

1.“酷刑权相”胡惟庸

2.“胡党”VS朱元璋

3.从血泊中走来的锦衣卫

4.为“吉尼斯世界纪录”不断奋斗的锦衣卫

三、锦衣卫的第一次成形

1.后“胡惟庸案”时代锦衣卫的成熟

2.锦衣卫网络的覆盖

3.锦衣卫的天罗地网和严刑酷法

四、锦衣卫侦办蓝玉案

1.横扫大漠的帝国天骄

2.锦衣卫的第一战

3.武将歼灭战

4.将星陨落与王朝危机

五、朱元璋对锦衣卫的限制

1.锦衣卫初次被限制的真相

2.朱元璋对锦衣卫的限制

3.锦衣卫的蛰伏

4.边缘化的“秘密警察”

第二卷 锦衣卫的第二次兴覆

一、明成祖重用锦衣卫

1.锦衣卫的第二次崛起

2.朱棣经营锦衣卫

3.真正的地狱来客

二、恶魔纪纲与解缙之死

1.纪纲的春天

2.夺嫡之争中的锦衣卫

3.解缙下狱

4.“诏狱”里的恩恩怨怨

5.一醉解千愁

三、周新被怨和纪纲之死

1.野心勃勃的锦衣卫

2.周新的冤情

3.小太监的心理斗争

4.纪纲之死

四、对东厂的无奈

1.东厂的起源

2.生长在锦衣卫光环下的东厂

3.太监得势

张居正与万历皇帝 有关张居正的历史书

4.东厂的崛起

五、锦衣卫的衰落

1.厂卫的黄花时节

2.锦衣卫梦碎土木堡

六、西厂的一波三折

1.黄金配角锦衣卫

2.汪直初涉政

3.幸运的汪直

七、刘瑾重建西厂并设内行厂

1.游戏大王明武宗

2.特务网络的爆棚

3.落寞的锦衣卫

第三卷 秘密警察的AB面

一、袁彬忠心救主

1.皇上的精神支柱

2.瓦刺军营里的斗智斗勇

3.名传千载的“至忠”之臣

二、沈炼之光和锦衣卫对严嵩侦讯

1.沈炼坐堂

2.沈炼与严世蕃

3.沈炼之死

4.锦衣卫侦办严嵩

三、朱骥和牟斌的仁厚治狱

1.朱骥行刑用小杖

2.“夺门之变”和牟斌上位

3.牟斌救助李梦阳

四、骆养性的传奇人生

1.立志“中兴”的崇祯帝和仕途坎坷的周廷儒

2.瓦解帝国的蛀虫

3.锦衣卫的绝唱

五、锦衣卫和万历朝鲜之战

1.张居正之死和万历新政的失败

2.朝鲜半岛的战火

3.一波三折的战事

4.艰难的胜利

六、锦衣卫之反思

1.帝王手里的鞭子

2.宦官专权的工具

3.大明王朝的殉葬品

附录 锦衣卫指挥使简略

后记 有关历史的拼图游戏

【张居正和王安石以上二位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家,但是,我发现历

一、王安石比张居正要来得早.虽然这个理由有些牵强,不过谈到中国著名的变法改革,肯定先想到商鞅,没办法,先入为主. 二、王安石遇到的阻力比张居正要大得多.王安石的变法过程中就遇到相当大的阻力,除了宋神宗,没有什么特别有势力的人去支持他.由于用人不当和方法不适,一些正确的措施反而没有起到它应用的作用,加上后来的失败,使得人们更加同情他些.反观张居正,尽管有阻力,但是还是很好的执行下去了.由于有太后的支持(当时皇帝还年幼)加上内阁首辅的身份,变法过程比王安石来得轻松. 三、王安石是著名的文学家,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成就是不容忽视的,他的散文、诗词都有着脍炙人口的作品.而张居正好像没给大家留下什么有名的作品. 四、张居正晚年貌似比较骄奢、专权.所以张居正名气不如王安石大,但是名气不代表什么,两人都是有功绩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