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得官取利封妻荫子 明朝重臣于谦为什么拒绝封妻荫子?有何原因吗?

火烧 2023-01-09 11:20:01 1055
明朝重臣于谦为什么拒绝封妻荫子?有何原因吗? 明朝重臣于谦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祖籍河南考城,明代政治家、军事家。某些传统是需要继承的,譬如孝悌、节俭、诚信、仁恕、爱国等

明朝重臣于谦为什么拒绝封妻荫子?有何原因吗?  

明朝重臣于谦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祖籍河南考城,明代政治家、军事家。某些传统是需要继承的,譬如孝悌、节俭、诚信、仁恕、爱国等等;有些实在不该继承,譬如一人得道后面那句,不是什么好听的话,所以省了。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是糟粕,但事临自身,忙活起来没几个不愿意做先进的。这方面,明代于谦无疑是个落后分子。明朝重臣于谦于谦的光环太多,故事也汗牛充栋,不如说说于谦老婆,于谦儿子的事儿。

做于谦老婆,幸福一定会来敲门的,因为这人太专情了,专情到有人怀疑他是不是想出家做和尚。

永乐十六年,19岁的于谦大婚,娶了翰林院庶吉士董镛的女儿。据说这位董小姐容貌一般,但乖巧可爱,也读过几本书,懂得节俭,对公公婆婆很孝顺。所以,尽管没有感情基础,于谦后来还是非常爱她,一辈子没再碰其他女人。董小姐生前,他没纳妾,董小姐死后,他没续弦也没纳妾。

董小姐或许也曾郁闷过!你想啊,别人的太太在丈夫做官后,这敕命那诰命的都有了,还有俸禄拿,独董氏终身布衣,官太太聚会时得多丢面儿呀!

永乐十九年,于谦中了进士,到宣德五年(1430年)已然是从三品堂官——兵部右侍郎了。按明代的制度,董小姐得到从三品淑人的诰命,是应当应分的,但她什么也没得到,原因很简单,于谦不让。

到了正统十年,董小姐病卒,这时该要个诰封了吧。

朝廷给了一个正二品标准,于谦此时没升官,但死者为大,朝廷给予超标准的哀荣,也不算破格。《红楼梦》里秦可卿死的时候,贾珍花银子给贾蓉捐了个龙禁尉,秦可卿才有五品宜人的哀荣,够不上诰命,敕命而已,但古人讲究这个。可是于谦仍然不接受,以至于谦老婆董小姐的葬礼非常简陋。

给于谦做儿子,不缺父爱,因为他太护犊子了,护犊子到片刻不离左右的地步。于谦是计生模范,笃信只生一个好,与董氏仅育一子,名叫于冕。独生子嘛,现在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何况古人?溺爱是难免的,但于谦对儿子的爱,实在与众不同,更多的体现在严管上。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功劳那是大大的,皇帝的赏赐也是多多的。什么吃的用的穿的,房子车子票子,但凡明代宗(景泰帝)能够想到的,都要送给于谦,甚至派人去山上挖的野菜,也要分于谦一些尝尝鲜。却偏偏想不起来于谦还有个儿子——于谦从来不提。

这个时候,北京保卫战的另一功臣石亨做了个顺水人情,上表举荐于冕,说于谦的功劳这么大,他的儿子按例应该得到荫籍(因父荫而录入体制)。明代宗正愁想不到新花样赏赐于谦呢,见到奏疏,非常高兴,立马下诏让于冕入京,授都督府前卫副千户之职。于谦又不同意,推辞了好几次,说了好多理由,甚至还当着皇帝的面数落了石亨,但明代宗就是不准,他也没辙,只好退而求其次,请求让于冕不到都督府履职,仅在兵部上班。

于冕入京七年,到天顺元年明英宗复位,他还是副千户,没升官,没发财,从穿着布袍来看,似乎生活上还有些困窘,他为何不说我爸是于谦呢?这个现象古往今来都是稀罕事儿。

要知道明代宗在位期间,于谦虽只是主管兵部,但他的职权要远大于内阁任何一位辅臣,不是他专权,而是皇帝只听他的话,没办法。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于谦,如果想照顾照顾儿子,不难,但于谦没那么做,不仅如此,他还把于冕放在身边管得死死的,不准他越雷池一步。

那么于谦为何拒绝封妻荫子呢?

清初名臣张廷玉评价于谦,有句话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叫忧国忘家,计安宗社。和大多数古代廉吏所不同的是,于谦并非刻意的为了保持廉洁本色而去严格约束家人达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目的;他的拒绝,主要是因为在他心里只有国没有家,以至真正的忘了自己的小家,堪称忘我之典范,很值得今天的领导干部们去学习和效法。

常言道,一个人拒绝的东西越多,人格才越高尚。于谦不光自己清廉如玉,拒绝收礼,拒绝行贿,拒绝徇私枉法,还敢于拒绝朝廷的封荫成例,做反糟粕第一人,可谓对其《石灰吟》一诗的最好注脚。

得官取利封妻荫子 明朝重臣于谦为什么拒绝封妻荫子?有何原因吗?

为官者应该无私,但是,人皆有私心,要做到无私,何其难也!与其向私心和私情开刀,不如多学学明朝重臣于谦于谦的狠招,多想想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将家属可能出问题的那些关键环节看住管好。在照顾亲属问题上,不要怕做落后分子,今儿个你落后了,明儿个你的清白将长存人间,这笔账怎么算都划得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