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战场希特勒出现在几集 唯一能阻止希特勒的男人,卻因戰場上的善良舉動,引發了世界大戰
唯一能阻止希特勒的男人,卻因戰場上的善良舉動,引發了世界大戰
作者:漢宣團隊(小明同學)無授權禁止轉載
時間先回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時候歐洲戰火不斷,協約國與同盟國爲了各自利益發起一次次殘酷的戰役,這其中就包括了伊普爾戰役。

這是發生在1918年9月28日,英德兩國爲了爭奪法國邊境小鎮馬爾寬渡口,雙方軍隊的戰鬥從早上一直持續到傍晚,德國陣地中,機槍手一直在不斷向掃射,導致英軍無法發起有效的大規模衝鋒,只能在戰壕裏等待時機。
就在這僵持時刻,一個普通的二等士兵坦迪英勇躍出戰壕,冒着槍林彈雨匍匐前進,最終消滅了德國機槍手。抵達渡口時,坦迪依舊像之前一樣衝鋒在前,英勇無比,最終在英軍的強烈攻勢下,德軍被迫退出了戰鬥,撤退了。
就在戰友們清掃戰場時,坦迪仍然沒有放下槍口,他看到了一個德國傷兵,並用槍瞄準了他,這個傷兵很年輕,卻因戰鬥中腳部負傷而不能及時跟着部隊撤退。這名德國傷兵也意識到,坦迪正在把槍口對準了他,他絕望的看着坦迪,靜靜地等待生命結束的那一刻。
但面對這個情景,坦迪卻放下了槍,他在想“既然爭鬥已經結束,他倖存了下來,應該是上帝保佑他吧”,德國傷兵看到他放下了手中的槍,也沒有多說什麼,轉身一瘸一拐的走了。
戰爭結束後,坦迪成了英國的戰爭英雄,也獲得了英王授予的榮譽勳章,之後回到家鄉過着充滿榮耀而又悠閒的生活,甚至還有畫家爲他畫畫!那幅畫的內容是坦迪揹着一個德國傷兵,背景則是馬爾寬渡口,這幅畫是爲了體現那場戰鬥中坦迪的感人行爲,這幅畫也流傳很廣,歐洲很多國家都有複製品。
但是,這個善意的行爲,在20年後,卻成了上帝都無法容忍的大錯。因爲在那次戰鬥中,坦迪放走的那個德國傷兵,就是後來過得納粹黨的首領:阿道夫·希特勒。
在1938年英國首相張伯倫坐飛機從倫敦飛往柏林,與希特勒談判時,希特勒自己親口說的。當時二人的談判是在一間密室裏,這個密室掛了一幅畫,就是讚頌坦迪英雄事蹟的那幅畫。希特勒笑着對張伯倫說“這個英國士兵揹着的傷病,就是當年的我,如果沒有這位仁慈的士兵,我早就死於他的槍口之下了”。
張伯倫信了非常震驚,有十分憤怒,在談判結束後,這個消息很快就傳了出來,也傳到了英國,舉國震驚,昔日的英雄被狠狠打臉,搞得十分尷尬。
但後來也有很多人對這個故事的真實性表示質疑,近年來許多學者在資料考證中,包括希特勒跟助手所通的信來看,他確實有坦迪那幅畫的複製品,也曾經把這幅畫掛在了牆上。
這個故事說的是兩人在1918年9月28日在戰場相遇的,然而根據雙方的資料記載,在戰鬥當天,希特勒並沒有去到戰場上,就是說他並沒有參與當天的戰役。還有就是故事說英國首相張伯倫在回到國內後,曾打電話給亨利.坦迪,並跟坦迪說了他與希特勒的談話,但是據瞭解,坦迪當時家中並沒有電話。
還有一點最重要的就是坦迪自己對此事的回憶,坦迪自己承認,在在1918年9月28日的那場戰鬥中,他確實手下留情的放過了一些德國傷兵,但其中有沒有希特勒,他自己也並不能確定。
很多人認爲這件事可信度不高,有可能是希特勒爲了神話自己而故意編造出來的謊言,儘管疑點重重,但這個故事還是流傳了下來,具體真實與否,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