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袈裟理科佛是哪里人 佛常:於袈裟你了解多少?
佛常:於袈裟你了解多少?
袈裟梵kas!a^ya,巴利kasa^ya 或 kasa^va。意作色、不正色、赤色、染色。指於僧身上之法衣,以其色不正而名。佛教僧所穿著的法衣,因其色不正,故叫色衣。
1、什叫色衣
已不重,佛何人。
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
‘袈裟’是僧尼的‘法衣’,它是衣的‘色’而立名的;所以也可以把它叫做‘色衣’或‘染污衣’。又因‘袈裟’的制方法,必先把布料剪成一些碎,然後合起;所以又可以把它叫做‘碎衣’或‘割截衣’。又四分律第四十和四分律羯磨疏:‘袈裟’是由阿尊者奉佛指,模水田的阡陌形制而成。世田,以形命。法衣之田,法身慧命,堪世福田;所以又叫做‘田相衣’、‘福田衣’。
‘袈裟’的制式,也有它的一些原因和含的。第一:印虔地於,人多著白衣。佛教了僧俗有,所以定衣服染色。第二:白色俗,比亮;法衣色,不求美。第三:割截制,能以杜防典,且法移作他用。第四:染污碎,能除美心理。第五:割截染,可息衣之念。
2、袈裟究竟什色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事可商量。
南台坐一香,日凝然忘。
‘袈裟’然是以‘色’立名,但是它的色如何,是纭,莫衷一是。在我且把其中的基本的、主要的法,介如下:
四分律第十六:有三色:或青、或黑、或木色,可意染。十律第十五:或青、或泥、或茜,三色。
另五分律第九、磨诃僧律第十八、毗尼母第八、婆多毗尼毗婆沙第八、有部毗奈耶第三十九、根本一切有部百一羯磨第九等典籍,也都是三色。三色是:青色、黑色(或作‘泥巴、皂色’)、木色(或作‘茜色、色、赤色、乾陀色、不均色’)。三色,是‘袈裟’的如法之色。
所‘色’,有一解:‘青、黑、木’皆‘色’。比丘著其任何一色,都算是‘如法、如律’。又有一解:必把‘青、黑、木’混一起,才能算是‘色’。更有一解:必把‘青’等五色混合一起,才算是‘色’。―如法藏大梵菩戒本疏:‘“袈裟”此“不正色”。青等五色,相互混合,染成不正之色,名“色”’。
3、袈裟可成就五功德
欲行菩道,忍辱真心。
是心中火,能功德林。
《氏要》卷上,迦如昔大悲菩,曾於藏佛前,誓於己成佛,袈裟能成就五功德:

1、佛弟子犯邪,然若能敬心尊重袈裟,必可、、菩等三乘之果位,得不退;
2、天、神、鬼、人及非人,若能恭敬袈裟,可於三乘解道上,得不退;
3、若有鬼神、人,渴、等所迫,得袈裟小乃至四分,即可含充足;
4、若生共相突,起怨之想,如念及袈裟之神力,便生慈悲之心;
5、若持有袈裟小,恭敬尊重,一旦在兵,常得於他人。
4、袈裟的披法
洞明,千差一通。
狂心歇幻身融,外根色即空。
披著法袈裟有通左右肩之“通肩”,裸露右肩披左肩之“偏袒右肩”。
於佛及僧修供,偏袒右肩;若外出游行或入俗,披通肩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