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遇难同胞纪念馆观后感 求一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感想》

求一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感想》
1-----站在万人坑前面对眼前累累的白骨,思绪在我的脑海里跳跃成奔腾的浪花:恐惧、仇恨、屈辱、愤怒、苦涩……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从火烧圆明园到潘家峪惨案,其间有多少血和泪,多少恨与痛自知。
一排排的红色蜡烛模糊视线,变成了血的颜色。
这是人类的历史上所记载下的残暴的一页,是人性最阴暗的一面。
然而,处在当今这个和平的年代,战争的伤痛正在慢慢地等待平复。
但时间的流失并不意味着遗忘战争。
从某种意义上说,战争是历史某一阶段的立体反映,是留给后人的一种把握未来的智慧。
2————只有理解了当时的南京人在精神上被日本人屠杀了...”,其实,在那个被侵略的年代中国人又何止是只有南京人在精神上被日本人屠杀了?那么多投敌份子,汉奸不也是在精神上被屠杀了的么?对那30手无寸铁的冤魂我们实在不应该指责什么,也没任何资格去指责他们的不反抗..除了刽子手们外,还应该受到指责的是当时的蒋介石政权!正是因为他们的慌乱,无能和低落的抵抗意志而导致南京城下聚集了30余万冤魂!
71年过去了,我们仍然应该反思,为什么会发生南京大屠杀?为啥会有那么多的人被屠杀?是否除了小日本鬼子早有预谋的冷酷残暴屠杀计划外还有其他因素?我们深入民心的”忍””让”道德观有没有问题?自古以来”与城池共存亡”的血性为啥会在南京消失了?
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中国的社会价值观中,在对日事务上任何感情或情绪的表露,诸如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不平则鸣、拍案而起、喜笑怒骂、呐喊怒吼、慷慨激昂、血气方刚…都被等同于“感情用事”和“情绪化”,成了“非理性”的“偏激”和“盲动”,爱国者们在所谓“舆论精英”的误导下都成了”粪青”必欲除之而后快!----这样的”精英””专家学者”们是不是也在对中国人进行着另一种方式的”精神屠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