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清华大学留学生申请 唐朝留學生哪個國家最多?享受怎樣入學條件?為何在宋代逐漸沒落

火烧 2021-09-25 03:31:46 1061
唐朝留學生哪個國家最多?享受怎樣入學條件?為何在宋代逐漸沒落 撰文 趙超然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大唐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的盛世端倪,不久開始不斷湧現「萬國衣冠拜冕毓」的繁榮景象,彷彿透過浩瀚沙漠和無邊
清华大学留学生申请 唐朝留學生哪個國家最多?享受怎樣入學條件?為何在宋代逐漸沒落

唐朝留學生哪個國家最多?享受怎樣入學條件?為何在宋代逐漸沒落  

撰文|趙超然
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大唐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的盛世端倪,不久開始不斷湧現「萬國衣冠拜冕毓」的繁榮景象,彷彿透過浩瀚沙漠和無邊的大海都能看到趕著來到大唐的海外行人的艱難背影。
相關畫面
就是說,由於盛唐氣象的吸引,開始出現許多外國人來到唐朝留學甚至定居。根據這年戶部的統計顯示「中國人自塞外歸及四夷前後降服者,男女一百二十餘萬口。」《資治通鑒》這些人大部分是西域的胡人居多,而對待朝貢的使者,都由鴻臚寺禮賓院負責專門接待。
相關畫面
由於大唐的寬鬆環境,直接出現了「胡客留長安久者,或四十餘年,皆有妻子,買田宅,舉質取利,安居不欲歸。」好一個外國版的「樂不思蜀」,隨著人數不斷增加,朝廷也開始注意這一點,多次勸他們回國生活,如果不願意可以授予職位為唐臣,然而最終卻是「胡客無一人願歸者」,得,徹底賴在這裡不走了。但是大唐嚴肅規定:唐朝男子可以娶外國女子為妻,嚴禁胡人娶漢人為妾。
因此在這一大背景下,大唐鄰國紛紛派出留學生來到唐朝太學學習,並且還能參加尚書省舉辦的科舉考試,勝出者在當時叫做「賓貢」。按照唐朝的教育體制當時是設置了「六學」,和「二館」,而「賓貢」的參與成了整體來講的唐代教育體系。
相關畫面
傳統的「萬國來朝」的思維,讓這一制度也體現出這一的特點,所謂「賓貢」,也就是「外賓」之意,而後面的「貢」也可以理解為「納貢」,向大唐輸送優秀人才充實進來,幫助解決人才不足的問題。由於絲綢之路的打通和航海技術的增強,海外來大唐的學子越來越多,因此給出的政策扶持也越來越吸引海外學子。三年後的貞觀六年,在大量擴充教育科舉後,包括新羅、高昌、百濟、吐蕃、高麗等有錢人家子弟紛紛前來考取「賓貢」,最多時達到了八千餘人的規模。
相關畫面
一時之間,在唐代看到外國人,是經常性的,但是他們的表現大體還都很好,能夠遵守唐朝的律令,否則犯法會被受到嚴厲處置。比如之後的李白多次給外國友人寫詩送別,這些都是這一文化背景產生的。
此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唐宣宗時期,宣武節度使很欣賞一位來自阿拉伯(大食國)的留學生很是欣賞,並將他推薦給朝廷使用,不久此人考中及第,成了大唐頗為惹眼的新聞。因此甚至影響了唐代考生的心態,大家都更加努力科舉,希望能夠不被這些人超出太多。
相關畫面
到了唐開成二年,「新羅王差入朝宿衛王子,並准舊例,割留習業學士,並及先住學生等共二百人。」由此當時新羅尚未有科舉制度,因此派學生既是參與又是考察,當時還有位比較出色的一名學生代表,據《太平廣記》形容這位新羅考來的賓貢「博聞強記,屬文清麗,美姿容,舉動言談,迥有中華之風。」在這個筆下的留學生簡直是神一樣的存在,不僅才學出眾,而且長得還帥,帥就帥了,舉止都竟然有「中華之風」,讓我們不禁八卦一下,這麼優秀的人送到大唐來,他們的父母捨得送過來嗎?
相關畫面
當時還有一位來自日本的留學生,他是唐昭宗時期的進士,在回國之際,一位大唐好友杜荀鶴還寫了一首贈別詩給他,最後有一句:「西風送君去,莫慮到家遲。」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許多,可見大體上與海外留學來唐的關係保持的還算和諧。此外在朝鮮也有來唐朝參與「賓貢」考試的有90多人,當時的朝鮮學者形容說:「唐太宗時貞觀十三年增設大學,允許外國子弟入學。到了唐文宗時,朝鮮來留學歸國的學生達一百多名,這些留學生一直到唐朝滅亡,賓貢科舉達到了五十八人。」
相關畫面
由此從大唐當時情況來看,最多的留學生還是要屬日本、新羅、後百濟、後高句麗的這些人為主,逐步形成了圍繞大唐的「中華文化圈」。東亞來唐學習的這些學生確實帶動了文化交流,但是根據本國的需要,也有所取捨。「日本模仿盛唐制度,而不取道教,抄襲我國經典,而不用宦官,效法宋明社會禮俗,而不學纏足,殊不失為明智。」《漢文化論綱》堪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了。
相關畫面
甚至到了唐明宗時期的科舉考試,對外來留學生大開綠燈,在錄取中明顯「偏向」這些外國人。如這年的科舉後,在中書門下省核查,發現一些新被錄取的詩賦不合格。唐明宗下發詔書將這一批不合格的從名單中拿出,然而對於外國這些賓貢的卻另外標準,當時一個科目考中15人,其中就有兩名外來留學生。到了北宋初期,宋太宗親自接見過海外留學生,並且「上親試諸道貢舉人,詔賜高麗賓貢進士王彬、崔罕等及第,既然授以官,遣還本國。」也就是完全走了一個形式然後就把他們打發他們回老家。因此可知這種唐代創建的賓貢制度,繁盛於中晚唐,到了宋太宗時期由於國策的改變而走向衰落。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