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科书有历史吗 香港的学生怎么学历史?怎么上历史课具体学哪些
香港的学生怎么学历史?怎么上历史课具体学哪些
概括地讲,香港中学中国历史课程有三大目标,即掌握历史知识、训练思维能力和培养良好品
德。
具体来说,在中一至中三阶段,中国历史课程目标在于让学生透过对历史人物及史事的认识,培养其“优良的品德,对社会、民族的责任感,以及对国家的归属感。”中四至中五的教学目的,是在此基础上,达到培养学生优良品格之目的。
而中六至中七阶段的目标要求更高,学生要“学习搜集、阅读、整理及运用史料,并发掘问题”,能够“指出其客观性及局限性”,在“掌握各种史学理论及概念”的基础上,“解释历史的发展”,“探究历史潮流的发展”,并能“运用通畅之口语及文字表达其学习历史之成果”。
香港中国历史教育目标在中学三个阶段呈现层递上升的特点由此可见。
香港中学中国历史课程在内容编排上匠心独运,分为甲、乙两个部分。
初中阶段,甲部为政治史,主要以通史体例,从“纵”向介绍中国历代治乱兴衰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使学生掌握史事的脉络和每一断代的发展。
乙部为文化史,以专题形式,从“横”向认识中国社会的面貌与文化特色,内容包括远古时期的文化、文字的起源与发展、科技发明与重要建设、中外交通的发展、学术思想、宗教等等。
高中阶段,根据新颁布的《中国历史科课程及评估指引》( 中四至中五) ,虽然还是将学习内容分为甲部和乙部,但是,甲部、乙部均为政治史,并采用专题学习模式,甲部从上古至十九世纪中叶,围绕政治、社会两大主线选取课题展开,乙部从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末,范围包括内政与外交两个方面,且教学时数及会考比例均占50%。
由此看来,香港高中中国历史课程较之以前更加突出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并将其提到了显赫的地位。
而且在香港考试局每年举办的两次大逾的中学会考中,中国历史科始终是其中的重要科目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