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家—民族框架下 《漢民族史記》:打破王朝史框架,建構漢民族專題史

火烧 2021-09-09 18:25:51 1049
《漢民族史記》:打破王朝史框架,建構漢民族專題史 漢民族作為構成中華民族的主體,漢文化作為構成中華文化的主脈,是中華文明造就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中流砥柱,其形成和發展始終伴隨著「五方之民」的密切互動和不

《漢民族史記》:打破王朝史框架,建構漢民族專題史  

国家—民族框架下 《漢民族史記》:打破王朝史框架,建構漢民族專題史
漢民族作為構成中華民族的主體,漢文化作為構成中華文化的主脈,是中華文明造就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中流砥柱,其形成和發展始終伴隨著「五方之民」的密切互動和不斷交融。因此,這部多卷本漢民族史記的面世,對深刻理解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國情和現實國情,對科學認識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中國特色」,對中華民族史研究的創新、發展都具有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郝時遠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漢民族史記》的出版,社會效益巨大,可使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可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的形成貢獻一份力量;可促進漢民族乃至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增強;可加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可有效地提升漢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楊聖敏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
漢民族史記(1-9卷)
徐傑舜 著
2019年10月
定價 1818
ISBN: 9787520351706
文|馮天瑜
徐君傑舜教授的《漢民族史記》(九卷本)即將面世
在下拜識之餘
略陳淺見
以謝索序之雅?
記得2012年為武漢大學出版社主編「中國專門史文庫」時
曾將徐君早年所撰《漢民族發展史》收入其中
認為徐君的漢民族史研究乃一項創新性的學術成果?
近代以來
民族學?民族史學研究有長足進展
中國諸少數民族的歷史多已成篇
但作為中華民族主體的漢民族
卻長期專史闕如?這大約是因為
人們往往下意識地以為
漢族即中國
中國即漢族
既有中國史便無須作漢民族專史?這種狀態一直延續到20世紀80年代末
直至徐君《漢民族歷史和文化新探》(1985年)和《漢民族發展史》(1992年)問世
漢民族史書才得以發凡起例
開闢局面?徐君從起源?形成?發展?特徵和文化結構諸層面
作漢民族歷史的完整述寫?1989年《中國社會科學》第2期發表《中國民族學十年述評》稱
徐傑舜的工作
「標誌著漢民族研究這一課題研究在中國的真正開始」?此非虛譽也?
令人感佩的是
徐君精進不已
自《漢民族發展史》之後
經二十餘年磨礪
於2019年推出約五百餘萬字?九卷本的《漢民族史記》
將漢族史研究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這部規制詼弘的新著有如下可觀處?
(一)積跬步致千里的集成之作
徐君自1962年萌生從事漢民族研究的志向
半個世紀以來
持之以恆
作學術「長征」
成果迭現———1985年出版《漢民族歷史和文化新探》
1990年出版《漢族民間風俗叢書》
1999年出版《雪球———漢民族的人類學分析》
2004年出版《漢族風俗史》(5卷本)
2012年出版《中國漢族》和《中國漢族通史》(2卷本)
攀登漢民族研究的一座又一座山峰?有評論文題為《徐傑舜漢民族研究的三級跳》(《青海民族研究》2014年第3期)
形象地概括徐君「積跬步以至千里」的征程?而《漢民族史記》為這一系列研究的升級版?徐君在該書的總後記中說:「《漢民族史記》不能是我過去所撰和所主編著作的簡單相加
而應該吸納新觀點
補充新資料
進行新整合?」他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
全面充實《歷史卷》
提煉《風俗卷》
新撰《族群卷》(上?下)?《文化卷》(上?下)和《海外移民卷》
從局部到整體
超越了過往的成果?
值得指出的是
徐君主編的《雪球——漢民族的人類學分析》中
本已對漢民族的族群做過初步的結構分析和特徵表述
而《漢民族史記》的《族群卷》(上?下)則呈現了更為精當的漢族族群圖景?其《文化卷》(上?下)
從文化底蘊?文化凝聚?文化定型?文化融匯?文化變古?文化重建?文化開新諸面相
更是勾勒了波瀾壯闊?跌岩起伏的漢民族文化發展的歷程
新意迭出?
「積跬步」要有恆心與毅力
「集大成」更要有對學術積澱加以升華的智慧?徐君兼具上述
以五十餘年之功「積跬步」
於七十古稀之後「集成」
推出《漢民族史記》
令人感佩?
(二)跨學科之法徐君1965年畢業於武漢中央民族學院分院(今中南民族大學)歷史專業
在浙江武義縣當中學教師二十年
1985年進入廣西民族大學民族研究所工作?在武義縣任教時
跨進民俗學
在考察「風物是秦余」的武義風俗後
寫出《武義風俗志》
參加《金華風俗志》和《浙江風俗志》的編寫?到廣西民族大學後
又跨進民族學
先後撰寫和主編《民族理論政策簡明教程》?《中國民族史新編》?《中國民族政策史鑒》等著作?此後更博採人類學英華:運用變遷理論寫出《南鄉春色》;運用族群理論主編《雪球——漢民族的人類學分析》;運用文化理論主編《漢族風俗史》?2008年在斯坦福大學舉辦的「漢民族研究反思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做主旨發言
提出漢民族研究的「雪球」理論,運用人類學整體觀
闡述「漢民族是一個『和而不同』的整體」;運用人類學結構論
「闡述漢民族是有族群結構的」;運用人類學過程論
闡述「漢民族的人口之多不是一蹴而就的」;運用人類學凝聚論
闡述「文化的凝聚作用使漢民族這個『雪球』越滾越結實」;運用人類學調適論
闡述「政策的調適作用使漢民族這個『雪球』滾越結實」?進而概括漢民族「一大二雜三認同」的特徵:因人口眾多而「大」;因內部差異巨大而「雜」;因整合為一體而實現「認同」?
徐君的《漢民族史記》充分發揮跨學科之法
以歷史?族群?文化?風俗和海外移民五個部分
立體地展示漢民族多樣化的歷史畫卷?如《海外移民卷》
將人類學?民族學?歷史學?宗教學?航海學?災害學和外交學整合貫通
實現了跨學科的交融和整合
以大歷史視野
把漢民族的海外移民置於中國歷史
乃至世界歷史的背景下
回答了「安土重遷」的漢民族何以從江河走向海洋這一問題
建構了一部漢民族冒百死
抗海禁
下南洋
又從南洋下西洋
走向世界的海外移民史?跨學科之法
可以說是徐君著作的不二法門?
(三)《史記》式結構
《史記》能夠成就百科全書式的史學巨著
依靠其建立紀?表?書?世家和列傳「五位一體」的結構模式?梁啟超在論及太史公「歷史之整個的觀念」時說:「從前的史
或屬於一件事的關係文書——如《尚書》;或屬於各地方的記載——如《國語》《戰國策》;或屬於一時代的記載——如《春秋》及《左傳》?《史記》則舉其時所及知之人類全體自有文化以來數千年之總活動」為一爐?自此始認識歷史為整個渾一的
為永久相續的?非至秦漢統一後
且文化發展至相當程度
則此觀念不能發生?而太史公實應運而生?《史記》實為中國通史之創始者」?徐君的《漢民族史記》追跡《史記》的結構方式
突破王朝述史的框架
按漢民族經歷的豐富性?多樣性部勒篇什
在比較舒展的框架內放手編寫
為世界上人口最多?歷史悠久?文化繁富的一個大民族樹了碑?立了傳
實屬難能可貴?
徐君把他的學術歷程比喻成「馬拉松」?這個研習漢民族史的「馬拉松」跑了半個多世紀
堪稱「在崎嶇小路上攀登不畏勞苦」
今天
終於到達了又一座高峰
這是值得載入學術史的事?
是為序?
本書是中國國內首部全面記述漢民族發展歷史的叢書
繼承了司馬遷開創的史學傳統
運用傳統結構模式
創造性地打破了歷代王朝的框架
按照民族自身發展的規律
將漢民族歷史的呈現分為發展史?區域史?族群史?文化史?風俗史和海外移民史六個層面
宏觀而又嚴謹
大氣而又細緻
創新中透出對傳統的繼承
論述中顯出學術視野的高遠?本書的撰寫
將歷史文本與實際調查相結合
從第一卷到第九卷
以翔實豐富的資料
全面?完整?系統?生動地展現了歷史連綿不絕的漢民族
五千多年來
從一個原生民族的形成
經族群?文化和風俗的內涵發展
又幾經鳳凰涅槃
不斷重生
直到海外移民
走向世界
以一個高凝聚度且偉岸無比的民族形象
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序/1
卷首語/1
1.歷史卷(上)
總論
第一章 漢民族研究的緣起/3
第二章 漢民族研究學術史/13
第三章 漢民族史研究文獻回顧/67
第四章 漢民族是一個自覺的民族/127
漢民族發展史編
第一章 漢民族的五帝時代/151
第二章 漢民族的起源時代/177
第三章 漢民族的形成時代/295
第四章 漢民族的發展時代/386
2.歷史卷(下)
漢民族區域史編
第一章 華南漢民族史記/3
第二章 華東漢民族史記/68
第三章 華中漢民族史記/125
第四章 華北漢民族史記/177
第五章 東北漢民族史記/251
第六章 西北漢民族史記/314
第七章 西南漢民族史記/395
3.族群卷(上)
緒論編
第一章 族群結構理論/3
第二章 漢民族的族群結構/11
東北漢民族族群編
第一章 瀋陽人/19
第二章 大連人/48
第三章 長春人/72
第四章 哈爾濱人/91
華北漢民族族群編
第一章 河北人/115
第二章 山東人/148
第三章 山西人/189
第四章 北京人/234
第五章 天津人/260
華中漢民族族群編
第一章 河南人/299
第二章 湖北人/329
第三章 湖南人/359
第四章 江西人/407
華南漢民族族群編
第一章 廣府人/465
第二章 客家人/508
第三章 閩南福佬人/551
第四章 平話人/582
第五章 桂柳人/614
第六章 高山漢/629
第七章 疍民/653
4.族群卷(下)
華東漢民族族群編
第一章 上海人/3
第二章 南京人/36
第三章 徐州人/63
第四章 蘇州人/84
第五章 鎮江人/115
第六章 徽州人/138
第七章 安慶人/167
第八章 杭州人/184
第九章 寧波人/209
第十章 紹興人/236
第十一章 溫州人/261
西北漢民族族群編
第一章 關中人/291
第二章 陝北人/336
第三章 寧夏人/365
第四章 天水人/402
第五章 河西人/436
第六章 河湟人/483
西南漢民族族群編
第一章 四川人/519
第二章 雲南人/568
第三章 貴州人/610
第四章 屯堡人/647
5.文化卷(上)
緒論編
第一章 文化與文化史/3
第二章 漢民族文化史研究文獻回顧/17
第三章 漢民族文化史的分期/28
漢民族文化史編(上)
第一章 文化底蘊:漢民族文化的來源/41
第二章 文化凝聚:先秦華夏民族文化的構建/145
第三章 文化定型:從秦到漢漢民族文化的圖像/298
第四章 文化融會:從魏晉南北朝到隋唐漢民族文化的圖像/448
6.文化卷(下)
漢民族文化史編(下)
第一章 文化變古:從北宋到南宋漢民族文化的圖像/3
第二章 文化重建:從元到明漢民族文化的圖像/118
第三章 文化開新:從清到民國漢民族文化的圖像/345
7.風俗卷(上)
漢民族風俗史編(上)
第一章 緒論/3
第二章 先秦漢民族風俗史記/29
第三章 秦漢漢民族風俗史記/232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漢民族的風俗/318
第五章 隋唐漢民族的風俗/455
8.風俗卷(下)
漢民族風俗史編(下)
第一章 宋元漢民族風俗史記/3
第二章 明代漢民族風俗史記/142
第三章 清前期漢民族風俗史記/263
第四章 清後期漢民族風俗史記/384
第五章 民國漢民族風俗史記/435
9.海外移民卷
漢民族海外移民史編
第一章 緒論/3
第二章 漢民族海外移民的萌動時期/107
第三章 漢民族海外移民的開啟時期/171
第四章 漢民族海外移民的初發時期/236
第五章 漢民族海外移民的曲折發展時時期/335
第六章 走向世界:漢民族海外移民的大發展時期/475
總後記/576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