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争议 不杀袁崇焕,发展火器,减免税赋,这三大措施能不能保住明朝
不杀袁崇焕,发展火器,减免税赋,这三大措施能不能保住明朝
明朝如何避免灭国的悲剧,有网友提出了三大措施:一是不杀袁崇焕,二是大力发展火器,三是努力减免税赋。认为如果做好这三大措施,明朝就能够挺过来。
这三大措施看起来还真的不错。为什么说不错呢?
(袁崇焕剧照)
其一,不杀袁崇焕。
明朝末年的朝廷,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朋党争斗太厉害,官员们派系太多,互相扯皮推诿不服气的太多。而在这样一种政治形势下,因此造成执行力不够,落实不够。
明朝末年,有不少将领提出过很多全国性的战略主张。却不说这些战略主张好不好,就算不好,只要大家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严格地执行这些主张,依照明朝强大的底蕴,要打败农民军和满清军,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因为缺少一位强势的核心人物,因此大家怎么也不能保持统一意志。有人之所以觉得不杀魏忠贤更好一点,其实就是希望用魏忠贤来统一各派。
袁崇焕是能够成为这样一个核心领导的。他矫诏杀毛文龙,就是他要保持辽东统治指挥权。如果崇祯皇帝绝对信任袁崇焕,让袁崇焕成为这样一个人物。凭着袁崇焕的才干,他肯定是有一番作为的。
其二,大力发展火器。
火器曾在对付后金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当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就是因为明朝有“红夷大炮”等火器,数次抢入关来,都被明军击退。因此,只要大力发展这种火器,用它牢固掌控边关,满清确实不敢轻易南犯。
(农民起义)
其三,努力减免税赋。
明末为什么有那么多农民军造反?为什么农民军多次被消灭殆尽以后,又会死灰复燃?根本的原因,就是当时天灾严重,赋税沉重。天灾严重没办法,但是赋税沉重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农民不是被逼到了死亡的边境,他们也不会反复造反。只要农民军不反复造反,明朝就可以一心一意对付满清。满清要想做大,显然是不容易的。
以上三大措施,看起来确实不错。那么,这三大措施,能不能实现呢?我认为是比较难的。
第一,崇祯会不会让袁崇焕成为核心领导?
有些网友不明真相,认为袁崇焕确实有投敌的嫌疑,所作所为是自寻死路。其实,这真的不怪袁崇焕。袁崇焕要想成为一个能统一各方的人物,如果他在辽东都不能立威,又如何实现在全国立威呢?如果他在辽东立威的事,能够得到崇祯的肯定和保护,那么以后就能够实现在全国立威,能够成为全国的核心领导。那样,明末的战事,执行力就强多了。
但是崇祯是绝对不会让袁崇焕成为核心领导的。如果他能够容忍袁崇焕那么做,他就能够容忍魏忠贤。他杀魏忠贤,固然是魏忠贤的阉党作恶太多,根本原因还是魏忠贤想让他成为傀儡皇帝。
有人会说,崇祯自己不是也在想成为核心吗?崇祯杀了那么多大臣,就是在立威啊。要知道,崇祯的角色不同,再加上他这个人刚愎自用,偏听偏信,杀错了很多人,做错了很多事。所以,他不是实现了立威,而是乱了政局。
(崇祯剧照)
第二,发展红夷大炮,能不能阻挡清军?
红夷大炮在早期的时候,确实在对抗后金后发挥过相当大的作用。不过,红夷大炮毕竟是一种武器。只要是武器,你能够发明制造,别人也能够发明制造。只要别人也掌握了这种技术,这种技术就不会是你的专利,他也会把自己武装起来。
事实上,红夷大炮最后就是这样被满清所掌握的。清军有了红夷大炮以后,明朝在军事上的优势就消失了。

第三,减免税赋能不能阻挡农民军其起义?
首先减免税赋的政策推行不了。因为政府需要大量的钱来打仗,没有钱,军队就无法运行。同时,明末的官员贪污腐化现象非常严重,所有的官员都在变着法子搜刮老百姓。就算朝廷出了减免的政策,可能最后税赋不是回到农民的口袋中,而是回到各级贪官污吏的口袋中。
其次,农民军也不会因为减免税赋就停止闹事。所谓冤冤相报,农民与政府的矛盾已变得非常深沉,仇恨也非常多,农民已严重不信任政府。就算政府要减免,农民也不会停止造反的。
所以,明朝灭亡,只能说是必然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