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为什么不能挖 一座古墓被挖开后,专家直呼:原来武大郎和潘金莲是被冤枉的
一座古墓被挖开后,专家直呼:原来武大郎和潘金莲是被冤枉的
导读:作为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一部作品,除了性格迥异的108位梁山好汉外,还有不少人物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对于武大郎和潘金莲这对小夫妻,几乎每个人都不陌生。一个身材不足五尺,且外貌相当丑陋;一个则倾国倾城,令人垂涎三尺。
不论在书中,还是一些影视作品里,武大郎的形象都相当别致。直到现在,有些人在嘲笑他人身材矮小时,都会将其比作武大郎,在形容水性杨花的女子时,不自觉的就会想到潘金莲。俗话说,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历史上真的有武大郎和潘金莲吗?他们真如施耐庵《水浒传》中所描写的那样吗?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河北省清河县武家那村,发现了一座古墓。墓穴呈圆井型结构,是座悬棺墓,当专家打开古墓后,虽然没有发现价值连城的陪葬品,但墓中的资料却让他们激动不已,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武大郎和潘金莲是被冤枉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座古墓就是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合葬墓,根据对其残留骨架的测量,推测出了武大郎的身高,压根就不是所谓的不足不吃,而是将近八尺,即一米八左右的大个。在其墓志铭上,有这样的记载。
武公名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人,搬清河县孔宋庄定居。公幼年丧父与母祖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 ,中年中进士,官拜七品,与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
也就是说,武大郎原名武植,商朝武丁的后裔,大郎是他的乳名。因父亲早逝,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经过自己的努力,30多岁时考中进士,成为七品官员。为官期间,武大郎兢兢业业,不仅办事能力强,且相当清廉,当地百姓无不对他爱戴有加。
另外,潘金莲本是千金小姐,父亲是远近闻名的富豪,武大郎曾在他们家打工。因武大郎长得一表人才,品行端正,且满腹经纶,潘金莲的父亲就将她许配给了家徒四壁的武大郎。婚后,两人生活美满,并很快有了爱情的结晶,潘金莲在家相夫教子,绝对是难得的贤良淑德的女子。很多人就有这样的疑问,为何二人在《水浒传》中的形象如此不堪呢?
原来,武大郎有一位关系不错的同学,此人读书不用功,多次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后来,听说好友武大郎在阳谷县做了县令,就想通过这层关系某个一官半职,却遭到了武大郎的拒绝。此人非常生气,认为武大郎太不够意思,为了发泄心中的愤怒,就到处说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坏话。施耐庵在写《水浒传》的时候,就将此事写入书中,并对其进一步加工,让武大郎和潘金莲被世人冤枉了近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