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9数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山西省2011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山西省2011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06山西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山西省2006年中考历史试题(实验区)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右图所示,小明准备暑假期间参观目前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注:图(“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略 A.北京人B.河姆渡人C.元谋人D.蓝田人 2.小石将要参观丁村人遗址,他应该去 A.陕西省B.山西省C.河南省 D.河北省 3.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 A.道教? B.伊斯兰教C.佛教D.基督教 4.唐太宗在位期间政绩突出,其统治被称为 A.康乾盛世B.文景之治 C.开元盛世D.贞观之治 5.下列出现的全国性统一政权中,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是 A.秦B.唐 C.元 D.明 6.右图的历史情景出现在 略(“1946年md和蒋介石”)图 A.重庆谈判期间B.西安事变期间C.北平谈判期间D.步伐战争期间 7.中国近代史上,使我国遭到主权破坏的第一个条约是 A.《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8.gcdzg诞生的时间和地点分别是 A.1919年,北京?? B.1921年,上海C.1924年,广州D.1927年,武汉 9.右图所示,创造世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是 注:图(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略 A.古代埃及B.古代巴比伦C.古代印度D.古代中国 10.失去听力,却能演奏出优美旋律的著名音乐家是 A.莫扎特B.巴赫C.柴可夫斯基D.贝多芬 1.历史上,曾经极大地促进人们思想解放的运动是 ①文艺复兴运动? ②欧洲思想启蒙运动?? ③中国新文化一定?? ④中国洋务运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2.美国首都华盛顿有一座宏伟的林肯纪念堂,这是为了纪念林肯 A.使美国取得“二战”的胜利B.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 C.实施新政,摆脱经济危机? D.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13.右图所示历史现象的制造者是 注:图(“华沙街道上‘犹太人不许通行’的标志”)略 A.德国法西斯B.日本法西斯C.意大利法西斯D.西班牙法西斯 14.日本丰田汽车的零部件来自20多个国家的60家工厂。这种现象说明了 A.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不平等 C.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的趋势 D.高科技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二、阅读判断(6分) 15.材料一:亚历山大扫荡了小亚细亚和埃及,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波斯。
行军途中,他在所征的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文化中心。这些城市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面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
例如,尼罗河三角洲的影响到亚历山大城,成为地中海地区和东方各国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材料二:郑和的船队到达各国,受到热烈的欢迎。
郑和去会见当地国王,表明明朝与之通好的意,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换取供给皇室贵族享用的珠宝、香料、药材等。但是,郑和下西洋采取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朝带来巨大负担。
随着国力衰退,航海的壮举也悄然结束。 下列结论均是正确的。
请你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如果该材料是从上述材料中的出的,请在括号中划上“√”;如果是上述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中划上“*”。 (1)今天的人类文明是在过去各个种族、各个地区文明冲撞的基础上形成的。
(?? ) (2)文明的交流既有血与火的暴力冲突,也有和平的交流与发展。? (?? ) (3)亚历山大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 (?? ) (4)亚历山大帝国是昙花一现的帝国。?? (?? ) (5)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
?? (?? ) (6)由于实行闭关自守政策,清代再也没有出现总和下西洋的壮举。(?? ) ? 三、读图简答(本小题共2小题,其中16小题11分,17小题12分,共23分) 16.请看图回答:(11分) (1)右图的图例不完整,图例中虚线箭头后的横线上应填写哪位航海家?(2分) 注:图(新航路开辟图)略 (2)当时能够远行的条件中,有一项与中国的四大发明有关,是什么?(2分) (3)从16世纪到19世纪长达几百年的黑人奴隶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悲惨耻辱的一页迷失非洲损失近1亿多人口,造成非洲传统文明衰落,经济社会倒退。
黑人奴隶贸易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为美洲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劳动力。通过屈辱的强制迁徙,黑人奴隶们把古老的非洲文化带道路美,这对后来美洲文化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①请在《新航路开辟图》上用箭头的形式画出贩卖黑人奴隶的三角贸易的路线(3分) ②阅读上述材料,用表格的形式分类概括黑人奴隶贸易的影响。(4分) 17.请看图说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经历的四次变革及每一次变革带来的影响。
(12分) 注:图“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化吃大锅”;“农民在领取包产到户合同书”略 四、分析材料(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8小题6分,19小题7分,共13分) 18.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6分) 1937年8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中国工农红军分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新四。9月下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李宗仁指挥下,与日军展开激战,经过半个多月的浴血奋战,打败日军,共歼敌1。
山西省2010年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10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1)热点问题1、中日关系问题(1)古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2)明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寇(日本侵略者)。
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3)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
A、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B、国民党: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共产党:平型关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团大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4)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B、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主要);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国际进步人士和爱国华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个战场的相互配合。(5)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日本是否承认侵华罪行)。
(6)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或:日本应怎么做?)①正视历史;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诺;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美好未来。(7)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什么?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军国主义势力有复活、抬头的危险。
(8)你认为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或:日本政要不能正视侵华历史。)
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9)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发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10)日本古代学习中国进行的改革是:大化改新(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近代学习西方进行的改革是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1)青少年应怎么做?A、牢记历史,珍爱和平。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C、呼吁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历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2、关于西藏问题(1)唐朝与西藏(吐蕃)的友好往来: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后来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首领尺带珠丹,唐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课本七下清朝:课本七下(3)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4)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年):川藏、新藏、青藏公路(课本八下)。(5)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西藏自治区(课本八下)。
(6)1959年,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今天西藏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7)山东援藏干部孔繁森,被藏族群众称为“活菩萨”。
(8)我国对少数民族实现的两项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9)从西藏民族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中,得到哪些启示?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结果;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才能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藏族:《弦子舞曲》;现宗教首领:十一世班禅(经中央政府批准)。3、关于台湾问题(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①三国时,孙权派大将卫温到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
②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③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隶属福建省,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④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解放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②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③都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④有“一国两制”等正确的方针、政策。
⑤中国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