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弱点这本书怎么样 人性的弱点,成功必看
人性的弱点,成功必看
明朝著名小说家冯梦龙写的笔记小说《古今谭概》讲过一个故事:
说是在大明万历年间,放着好日子不过的婆婆,非要考验儿媳妇,结果考出了一桩命案。
因为儿子常年外出经商,婆婆竟疑心媳妇和家公有染,为了测试媳妇的忠贞度,婆婆想了个脑残损招。她偷穿家公的衣服,趁着夜晚黑灯瞎火从后面去抱住媳妇,媳妇受惊,慌乱挣脱之余抓伤了对方的脸。媳妇看见对方逃走时候的背影,认出是家公的衣服,以为被家公调戏了。
第二天,媳妇回娘家诉苦,父亲气冲冲的去问个究竟,却发现亲家公脸上并无抓痕,回来又把女儿训了一顿,认为女儿所言不实。小媳妇很委屈呀,觉得自己先是被家公调戏了,回头又被父亲骂了,一气之下就自杀了。
女儿自杀之后,父亲觉得不妥就报了官府,这下轮到亲家公跳下黄河洗不清了。最后是,无所不知的群众们提供了线索,说看到婆婆脸上有伤痕。官府再把婆婆抓来问话才真相大白。据说当时此案轰动一时,路人皆传为“婆奸媳”。够狗血吧!
婆婆只想着测试下媳妇的忠贞度,看来媳妇是很忠贞的,只是这个考验,你得到了答案,却失去了一切。
古有婆奸媳,今有庸男找高富帅砸钱试女友,傻女找白富美测男友。
用套路来测谎言,试探人性的弱点,无论测试的答案是否是你想要的,结局只会让被测者感到侮辱和愤怒,更可能会激起人性之恶。

但,考验伴侣,测试对方的人却依然乐此不疲,层出不穷。
那这背后到底是影射怎样的一种心理状态呢?
武志红老师的《巨婴国》给出了答案:我们都希望对方能够像妈妈一样,无条件的爱着我,抱着我,我们都渴望要一个爱的证明。
最好是像在周星驰的电影《长江七号》中表现得那样极致,那就是,无论我怎么虐待你、攻击你、抛弃你、侮辱你、憎恨你、冤枉你……你都一如既往地深爱我。也就是说,我将我人性中一切丑陋尽现于你身,而你对我的爱毫不动摇。
你说是不是傻逼?
但是每个宝宝心里都是这样幻想的。
奶奶也曾这么异想天开过。
但只要你交手过这样的傻逼,你就立马脑子清醒了。
换位思考下,你觉得你受得住么?
你回忆下,你小时候是不是这样干过,比如离家出走,比如跟父母冷暴力,你这么作搞什么呢?你就是想显示我无理取闹我不可理喻,妈妈还是一样爱我。
孩子,期望着一个强大,充满爱意的妈妈可以拥抱着自己。
但是,一个成年人,对另一半依然发出如孩子般的渴望和攻击,人家又不是你爹,又不是你妈,接得住么?太难承受了,每个独生子女都是被宠出来的翔,凭啥要在你这里受委屈呢?而且,当你发出这样的渴望和攻击时,对方也会怀疑你的爱又还在不在呢?
你爱我吗?爱。
你真的爱我吗?真的。
你怎么就看上我了?
你怎么证明你是爱我的?这…
真的是闲得蛋疼,以前觉得这桥段都是琼瑶剧里玛丽苏女主的把戏,却不想在现实社会中被男士诠释得愈演愈烈。可能这有我的主观色彩。
说到底,都是因为我们太自卑了。
因为自卑,所以无法相信自己,也不能信任关系。
于是,我们在感情面前,总是半信半疑,我们渴望别人给自己一个爱的确认。如果不能得到爱的确认,就会故意制造一些问题出来,以期望得到爱的证明。
很多人在试探对方的时候,往往在内心里面已经预设了一种结果,如果预设的结果还没出现,那,估计是试探的力度不够。就是这种对自己、对关系不信任的执念,硬生生的把关系推向瓦解。
很多人对心底的自卑却不愿承认,也听不见别人的意见,构建了一种自我宇宙。
想想中国的教育到底是什么环节培育这一批批畸形失调的人格。
宝宝们,都醒醒好么?
如果,在关系中,觉得自卑,没有安全感,那么,尝试去理解内在的自卑感是如何形成的。明白自己的自卑心是源自与对爱的渴望,才有可能自我接纳和信任。
关系,从信任开始,信任,从自信开始。
当与一个完整的人格相知相爱,那感觉好极了。
都是(115)婆婆(2)媳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