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洪天贵福为什么不能活 洪天贵福被谁买走了,谁能给我详细的介绍一下,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

火烧 2022-01-27 20:08:54 1101
洪天贵福被谁买走了,谁能给我详细的介绍一下,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 谁能给我详细的介绍一下,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被凌迟的详细过程。可怜的幼天王在早晨刚刚写完那首打油诗后,即1864年11月18日,他被清

洪天贵福被谁买走了,谁能给我详细的介绍一下,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  

谁能给我详细的介绍一下,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被凌迟的详细过程。

可怜的幼天王在早晨刚刚写完那首打油诗后,即1864年11月18日,他被清军绑上牛车,四根长钉将他的四肢与牛车上的木桩钉在了一起,惨呼之声不绝于耳。到市曹后凌迟示众,两名刽子手割十刀一吆喝,从头面开始,一直割到小腿,从早晨割到傍晚,中午用稀粥喂食洪天贵福,共计1003刀方毙命,其哀嚎之声响彻整个市曹,其开膛后的肚肠和割下的肉块均被人买走,命根子及眼睛据说可入药,早已被人高价订购,其骨架抛尸荒野任由野狗分食…

洪天贵福为什么不能活 洪天贵福被谁买走了,谁能给我详细的介绍一下,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

人类历史上,被杀的帝王不算少,但被凌迟处死的帝王只有一位,他就是差一点推翻满清300年暴政的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之子,到死时,这个16岁的少年还想20岁再娶妻。稚子无辜,哎。

太平天国幼主洪天贵福被凌迟后,他的四个老婆的下场怎么样

其实最可恨的是洪秀全;自己考不上秀才,却怪社会;当了国王,却又不懂治理,更是后宫淫乱不止还乱杀百姓及大臣,真是没读书的流菲当家,国家百姓更遭罪;

洪是该死,(从他给儿子起名这点,就看出洪秀全的人格是多么自恋与狂妄丑陋);该死的老子造恶,叫可怜的儿子受世间最大的罪过。

洪天贵福怎么死的

被清军凌迟处死了。

清朝同治三年五月三日)洪天贵福继位登极称“幼天王”(即幼主)。7月19日天京失陷。

洪天贵福逃出天京(今江苏南京),到达浙江湖州。8月末洪天贵福与当地太平军从湖州出走,打算会合江西的太平军后北上中原。

部队沿途被清军紧追,10月9日部队在江西被击溃,洪天贵福在附近地区流浪多日,10月25日在江西石城荒山之中被清军俘获,11月18日在南昌被沈葆祯下令凌迟处死,年仅十五岁。

扩展资料:

太平天国主要人物的结局:

1、东王

杨秀清,因假借天父下凡责罚洪秀全被韦昌辉杀。

2、西王

萧朝贵,1852年12月,在攻打长沙城中,萧朝贵在南门外妙高峰执旗督战,指挥炮兵轰击,不幸被敌军炮弹击中,虽经多方医救,仍未能治愈,壮烈殉国,年仅32岁。

3、南王

冯云山,太平军抵全州城,本无意攻城,虚晃一枪,前锋已抵城东北的蓑衣渡了。偏城内守军不识时务,见有人乘坐黄轿压阵,便疑心里面坐着一个大官,州内守军便点燃大炮,随着一声炮响,冯云山顿时中炮身亡。

4、北王

韦昌辉,因杀害杨秀清一事,株连2万太平军,石达开回京后责备他滥杀无辜,他又欲加害,石被迫逃出京城,他竟屠其全家韦昌辉的残暴行径引起公愤,石达开在安徽起兵要求洪秀全杀韦昌辉以谢天下。

洪秀全顺应全体军心,下诏讨伐,11月2日将韦昌辉处死。

6、翼王

石达开,1863年8月6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被杀害于成都,年34岁。

7、英王

陈玉成,1862年庐州又失守,退经寿州被苗沛霖所捕,6月在河南延津就义。

8、忠王

李秀成,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于方山下涧西村(今属二界岭乡)被人告密后遇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洪天贵福

洪天贵福被清军抓获后,为何慈禧一定要凌迟处死十六岁的“小天王”?

洪天贵福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一提到洪秀全大家就明白了。他是洪秀全的长子,太平天国的幼天王。他原名叫洪天贵,洪秀全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在洪天贵的名字前加了个福字。在他登基后,在玉玺上面横刻有“真主”二字,清军又误称为“福瑱”。所以,他就被叫做洪天贵福了。

这位幼主洪天贵福,并没有像他父王期待的那样,可以洪福齐天。在曾国荃带领湘军攻入天京城的时候,洪天贵福的好日子就到头了。他在叔叔洪仁玕的帮助下逃跑,中途和叔叔失散,误入清军大营,被清军抓获。按理说,当时的洪天贵福只有十五六岁,掀不起什么惊涛骇浪,慈禧太后为何要残忍的对他实行凌迟的酷刑呢?

但凡是对封建社会的刑罚有了解的人,多多少少都会知道,封建社会的残酷刑罚也不是随便对老百姓实行的。一般都是对那些犯了严重的罪行或者是对那些犯了大逆不道罪行的人才会实行的刑罚。我们来看看洪天贵福的身份,虽然他没有参加过战争,但是他的父亲,是反抗清廷的逆贼,而且还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和清廷为敌。这在当时的社会,洪天贵福一家人就是犯了谋逆大罪。当时的洪秀全已死,洪天贵福成为了继承者,所以,理所应当,他就是大逆不道的反逆。所以,他被凌迟处死也不冤枉。

慈禧太后将他凌迟处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要杀鸡儆猴。当时的政局不稳,社会动荡,怀有异心的人大有人在,慈禧太后将洪天贵福处死,就是要告诉那些想要效仿洪秀全的人,谋逆是没有好结果的。所以,我们翻阅资料后发现,洪天贵福没有骨气,没有胆略,甚至是个半文盲,这样的人虽然是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实际却没有他父亲的能力去反对清朝。他被处死完全是为了震慑那些想要造反的人。

洪秀全长子洪天贵福,被抓后为何立刻反水,没有一点天王风范?

俗话说要想学的好你要交的好,洪天贵福之所以这么窝囊跟他爹是有一定关系的!有学者研究历史后发现,洪秀全的长子洪天贵福当初在被清军抓住后,他本人由于过于紧张导致他自己语无伦次颠三倒四,对于许多的事情可以说都是答非所问,就连为自己求饶的那一首求命诗也写的是错字连篇而且语句不通。而很显然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洪秀全的教育。

相传从洪天贵福6岁的时候开始,他的生活空闲时间就由他16岁的姐姐洪天骄为他教授学问。而学习的主要内容,也不是什么四书五经,治国之道,为人之道,反而都是一些太平天国自撰的书籍,比如《太平救世诏》等等的一些对于儿童教育可以说是毫无益处的低质书籍。

因为当时洪秀全蛊惑人们认为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经典的传统文化书籍被称之为“妖书”,洪秀全作为一个父亲也是荒唐无比在洪天贵福年纪仅仅只有9岁的时候,就选择为其创造了普通人眼中的“人间天堂”,前后一共为他娶了4个妻子。而在他独特的教育理念以及他自己晚年痴迷于迷信思想的情况下,导致他自己的儿子也像他一样,对于真正的文化为人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反而是对于一些三教九流的东西可以信手拈来。可以说洪秀全不只是让太平天国走向了失败,更是让自己的后人走向了错误,终于太平天国在他的指挥下走向了灭亡的深渊。

洪天贵福的轶事典故

1849年11月23日(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初九),洪天贵福出生在广东花县官禄埗村,生母名叫赖莲英,也就是后来洪秀全的“又正月宫”。据太平天国史书记载,他出生的时候有“万鸟来朝,早征幼主降生之瑞”。

当时,洪秀全正在广西,家中事务委与族弟洪仁玕(后来成为太平天国的干王)打理,因此给孩子起名的事情也落到了洪仁玕肩上。洪仁玕预备了一些纸条藏于竹筒之中,以火钳抽签,得到“天贵”两字,于是洪天贵福开始的名字就叫洪天贵。后来,洪秀全将其名改为洪贵福,再后来又改成洪天贵福。 从小诵习“拜上帝会,1860年(文宗咸丰十年)起,以幼主名义发布诏旨。 太平天国的旗号举起后,洪天贵福的地位也水涨船高,以婴儿年龄成了太平天国的幼主。随后太平军跳出广西,如蛟龙入江,直下南京,南京变成了太平天国的天京。洪天贵福结束了他婴孩时期的奔波,从此就在天京这个人间小天堂中度过了从孩童到少年的十几年时光。直到1864年天京城陷落,洪天贵福被迫仓皇出逃,这时他已经是残破的太平天国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据洪天贵福被捉后供称,这十几年中,他从来没有出过城门。很有可能的是,洪天贵福连宫门都没有出过。若非如此,洪天贵福在外逃过程中以及被捉后也不至于那般张皇失措、颠三倒四。 之所以如此,全都出于洪秀全的独特教育观念和各种奇思妙想。 6岁时,洪天贵福开始读书,但是他的启蒙老师并不是博学鸿儒,而是比他大10岁的同父异母姐姐洪天娇。原因很简单,洪秀全不能看到有别的男人进出自己的后宫。后来洪秀全还给洪天贵福写有《十救诗》,包括“妈别崽”、“姊别弟”、“哥别妹”、“嫂别叔”等内容,告诫洪天贵福“遵此十救诏习炼,上天常生福长悠”,严防男女混杂,所谓防患于未然。 至于学习的内容,洪天贵福先后读过太平天国刊行的《十全大吉诗》、《三字经》、《幼学诗》、《千字诏》、《醒世文》、《太平救世诏》、《太平救世诰》、《颁行诏书》,这些不过是解释拜上帝教的基本理论的一些低级读物而已,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书籍,洪秀全将其斥为“妖书”,严禁洪天贵福接触。进入天京城后的洪秀全志得意满,动辄“爷哥朕幼坐天堂,永普照万方万洋”。(洪秀全自封为上帝之子,此处“爷”指上帝耶和华,“哥”指耶稣,“幼”指幼主洪天贵福。)既有上帝和耶稣保佑,又何必费心学习别的知识。 于是在这个“人间天堂”里,洪天贵福按照洪秀全的奇思妙想按部就班地成长着,9岁时洪天贵福就有了洪秀全给他安排的4个妻子。 好景不长,1856年天京事变,昔日兄弟手足顿成仇寇,天京城血流成河、腥气冲天,石达开也愤而出走,带走大批精兵锐卒,太平天国形势急转直下。李秀成、陈玉成、洪仁玕等人临危受命,虽有回天之愿,终究独木难支,太平天国败局已定。到了1864年,温室中长成的洪天贵福终于必须出来经历风霜了。 6月1日夜,洪秀全病逝,时年14岁的洪天贵福继位,称为“幼天王”。当时天京城破在即,这种局面根本就不是洪天贵福所能够应对的,一切朝政系信王洪仁发、勇王洪仁达、幼西王萧有和及安徽歙县人沈桂4人执掌,洪仁达并管银库及封官钱粮等事,兵权由忠王李秀成总管,就连诏书也是他们做好了交给洪天贵福颁布而已。 湘军轰塌天京太平门城墙20余丈,蜂拥而入。在宫楼上的洪天贵福望见湘军入城,丢下妻子就跑,后被李秀成派来的人接入忠王府。当天夜里,忠王李秀成、尊王刘庆汉等率千余人假扮清军,护卫着洪天贵福从太平门缺口处突围。 突围的人还没有全部冲出,湘军就发现了异常,随即截杀过来。危急时刻,一心为主的李秀成将自己的好马让与洪天贵福,结果因混战与幼天王失散,不久被俘。尊王刘庆汉拼死杀出一条血路,洪天贵福等人才得以脱身。 洪天贵福一行人狼狈逃至皖南广德。在湖州的干王洪仁玕得知消息后,赶到广德觐见幼天王。众人商议后,决定前往江西抚州、建昌与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会合,然后取道湖北进军陕西,再图大业。8月末,洪天贵福、洪仁玕等人开始按计划向江西挺进。 这时,这支太平军尚有十二三万之众,不料没走多远,重要支柱堵王黄文金便在宁国中炮身亡,太平军士气更为低迷。面对清军的围追堵截,十几万的太平军败多胜少,伤亡惨重,士卒越打越少。太平军在江西湖坊一带再受重创,誉王李瑞生被擒,宗王谭乾元、谭庆元等倒戈。 惶惶如丧家之犬,急急似漏网之鱼,太平军残部行至石城境内杨家牌,人数已不足万人。当夜三更时分,清军席宝田部追至,太平军猝不及防,四散溃逃。洪天贵福与干王洪仁玕走散,惊慌之中跌入一个深坑,暂时逃过一劫。 待清军过去后,惊魂未定的洪天贵福躲进了山中。据洪天贵福自己供称,在山上饿了4天之后,一白衣无须老人给了他一个茶碗大的面饼,而后忽然不见。靠着这块饼,洪天贵福在山上又多藏了两天,白衣无须老人却没有再出现,不得已只好下山。 下山后,洪天贵福来到一户唐姓人家,谎称自己乃湖北人,姓张。唐姓人家收留了洪天贵福,让他帮着割禾。在这处人家里,洪天贵福呆了4天,期间碰巧得机会将自己的头发剪了。再次上路的幼天王就跟没头的苍蝇一样,根本就不知道该往哪走,数次撞在清兵手里。10月25日被押入席宝田部兵营,终于身份暴露,结束了自己的游历行程。 紧接着,洪天贵福被押解到江西省会南昌,南昌府知府许本墉和沈葆桢分别对他进行了提讯。 自被俘之后,洪天贵福相继在席宝田大营、押解途中和南昌留下了多份亲笔自述、诗句和口供。除了提供了一些珍贵史料外,其表现出的懦弱无知和卑躬屈膝足以令人瞠目结舌。 在江西巡抚衙门受审时,洪天贵福将太平天国的事情统统推在洪秀全和洪仁玕、李秀成等人头上:“那打江山的事都是老天王做的,与我无干。就是我登基后,也都是干王、忠王他们做的。”并借机表达了自己愿作大清顺民的殷切希望:“广东地方不好,我也不愿回去了。我只愿跟唐老爷到湖南读书,想进秀才的。是实。 这里提到的唐老爷名叫唐家桐,湖南人,奉命押解洪天贵福到南昌。显然在押解过程中,唐家桐对洪天贵福诱之以利、动之以情,哄骗洪天贵福乖乖招供。洪天贵福不过是一个从没出过大门的无知少年,哪里能是唐家桐的对手,他将唐家桐视作可信赖可依靠之人,于是唐家桐变成了他的“老爷”和“哥哥”:“我先是幼天王,今是跟老爷的人。我做唐老爷弟弟。我年轻,道理我有些不晓,望大人老爷怜我年幼,莫怪我。今蒙唐老爷待我甚好,我就放心了。” 不仅如此,洪天贵福还给唐家桐写过几首打油诗,其中一首写道:“老爷识见高,世世辅清朝。文臣兼武将,英雄盖世豪。”另有一首稍长些,内容却也更为荒唐可笑:“跟到长毛心难开,东飞西跑多险危。如今跟哥归家日,回去读书考秀才。如今我不做长毛,一心一德辅清朝。清朝皇帝万万岁,乱臣贼子总难跑。如今跟到唐哥哥,惟有尽弟道恭和。多感哥哥厚恩德,喜谢哥恩再三多。” 与其说洪天贵福做的是美梦,还不如说是一个残梦。清政府自然不会放过洪天贵福,哪怕他能力再低下,再卑躬屈膝。江西巡抚沈葆桢便说道:“洪福瑱(清政府把洪天贵福的名字误传为洪福瑱)黄口小儿,无足介意,惟洪秀全窃号十有余岁,流毒十有余省,遗孽犹在,则神奸巨憝倚其名号,足以挥召群凶。” 于是洪天贵福这边做着残梦,那边清政府已经磨刀霍霍了。就在洪天贵福写完“跟到长毛心难开”这首诗的第二天,即1864年11月18日,这个一心想去湖南读书做秀才,一心想20岁再娶妻的年轻人被绑赴市曹凌迟处死,时年16岁。

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15岁被抓,慈禧下令将其凌迟处死,为何慈禧要给他施加这个酷刑?

幼天王洪天贵福原名洪天贵,是洪秀全的长子。后来洪秀全为了显示自己这位法定继承人的与众不同,刻意在他名字后面又加上了一个福字,于是便有了洪天贵福这个奇怪的名字。实际上,洪天贵福就是洪秀全的嫡长子,其生母是洪秀全的原配夫人赖氏。但是,由于洪秀全给自己杜撰除了一个天父之子的身份,同时还给自己在“天上”找了一位“夫人”。于是乎,原本排第一的原配夫人赖氏便成了第二夫人……就这样,洪天贵福原本的嫡长子身份也失去了,成了长子。

作为洪秀全的法定继承人、太平天国的储君,按理说洪天贵福应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才对,可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据后来洪天贵福被清军俘虏后供述:自己自幼便没有受过系统的启蒙教育,其启蒙老师居然是自己的姐姐……而且,所能读到的书籍也都是洪秀全自己“编纂”的那些“天书”,传统的经史子集、诸子百家一概被父亲定为了“妖书”,不允许洪天贵福学习。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洪天贵福虽然贵为太平天国的储君,实际上却如同“半文盲”一般。说洪天贵福不识字,那也言过其实了。但是,说实话,他的文化水平着实不怎么样!下面列举一首洪天贵福所作的“诗”,供大家“赏鉴”:“老爷见识高,世世辅清朝。文臣兼武将,英雄盖世豪。跟到长毛心难开,东飞西跑多险危。如今跟哥归家日,回去读书考秀才。”如果告诉诸位这是一位小学生所写,想必诸位不会太过意外吧?就这样一个“半文盲”,在洪秀全去世之后,成为了太平天国的“大当家”——幼天王!

湘军攻破南京城之后,洪天贵福被迫四处逃窜,最后走投无路、被清军俘虏。可这位幼天王非但没觉得自己死期将至,更加没有什么“节气”可言,反而摇尾乞怜,甚至写出了前面所说的那首诗,想“读书考秀才”。最可笑的是,洪天贵福居然把负责看押自己的小吏当成了救命稻草,不惜自降身价,称那位微末小吏为“哥”,极尽巴结讨好之能事。作为“皇帝”,这简直不能用幼稚二字来形容了……

正在洪天贵福想要“读书考秀才”时,他那位微末小吏“哥”并没有“搭救”他,反倒是利用洪天贵福对自己的信用套出了不少“口供”。最终,年仅十五岁的洪天贵福被清军押上了法场,处以凌迟之刑、千刀万剐!或许很多人要说,洪天贵福才十五岁,又这么没骨气、而且还是个“半文盲”,投降后对清王朝根本构不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清王朝为什么要将他千刀万剐、凌迟处死呢?

事实上,清王朝之所以选择凌迟洪天贵福并不是为了处死他而处死他,更加不是为了所谓泄愤。这一切都是做给活着的人看的,是做给全国有“反清”想法的人看的!不管你是不是主谋、也不管你是不是投降了,只要你“反清”,哪怕是第二代,也照样死无全尸!面对斩首,或许有人还会喊出一嗓子“老子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可是,面对活生生千刀万剐,恐怕就没有多少人能够那么淡定了。这就是清王朝决定公开凌迟洪天贵福的原因所在,其目的就是利用洪天贵福作为反面教材,对全国有“反清”想法者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威慑。否则,一个软骨头,一刀剁了都嫌脏了手,不是吗?

中国古代对“谋逆者”保留了凌迟、夷灭九族这样残忍血腥的刑罚,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杀人,无论什么方法,人一刀就可以丢了性命,不需要这么费事。说到底,选择这样极端的刑罚,就是为了给后来人造成强大的心理威慑,使人们不敢去触碰“谋逆”这根红线。别说是一个洪天贵福,满洲贵族如果谁胆敢“谋逆”,恐怕也逃不脱这千刀万剐、夷灭九族!

洪天贵福逃出天京遇到清兵,他说了哪3个字暴露了身份,被凌迟处死?

洪天贵福只说了3个字:“不会挑”,就让士兵们起了怀疑,因为口音暴露了他的身份,于是把他抓住,最终被凌迟处死。

洪天贵福是洪秀全的长子,从小生活在宫中,对于外界一无所知。而且洪秀全给儿子选择的启蒙老师是他的姐姐洪天娇,根本学不到什么知识,本在这种环境下,洪天贵福按照洪秀全的异想天开的想法按部就班地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因为知识匮乏,加之被禁足于宫中,从未曾出过城门,难免幼稚与肤浅。所以在洪秀全死后,他虽临危受命,但顷刻之间即方寸全无,兵败如山倒,不到半年时间就把辛苦打来的江山送了出去,周围的将领冒死突围,洪天贵福才得以逃出城外。

出城后,洪天贵福辗转求助乡野人家,但自幼从未涉世的“幼主”,既不能干农活,也不懂得人情世故,像无头苍蝇一般到处流浪。不久之后洪天贵福在路上遇到清军盘查,兵便把他的衣服剥去并让他挑担子,由于洪天贵福没干过这种活,于是脱口而出,说了3个字:“不会挑”。就是这3个字要了他的命,士兵们起了怀疑,口音暴露了他的身份,清兵将他抓住,又让被俘的太平军来认他,当得知他是幼天王的时候,就把他押往南昌。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其审讯表现出的懦弱谄媚和卑躬屈膝令人瞠目结舌。据多份可考的供词记载,洪天贵福将太平天国的事情全部推给了其父和相关党羽,,并趁机表达了对清王朝归顺的殷切期望。其供词极尽阿谀奉承,甚至以打油诗的形式对当时的主审官谄媚。洪天贵福这边摇尾乞怜的做着残梦,清廷那边却已经磨刀霍霍了,被押赴市场凌迟处死。至此,这位不到十六岁的少年,结束了其悲惨而又荒唐的一生。

详细(8)给我(19)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