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但身背數個罵名,md卻這樣評價他
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但身背數個罵名,md卻這樣評價他 秦始皇嬴政一生功德無數,但也身背無數罵名。秦始皇在位期間,兼并六國,完成了統一天下的目標,於是他覺得「王」這個稱號已經不適合他了,於是決定採用「
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但身背數個罵名,md卻這樣評價他

秦始皇嬴政一生功德無數,但也身背無數罵名。
秦始皇在位期間,兼并六國,完成了統一天下的目標,於是他覺得「王」這個稱號已經不適合他了,於是決定採用「皇帝」的稱號。他是中國第一個皇帝,就自稱始皇帝
他的歷史功績斐然,他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設立中央集權,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用郡縣制代替;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統一車軌;抗擊匈奴,修建長城防禦工事;修建靈渠,溝通長江和珠江水系。他的這些作為為中國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影響,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的發展。
秦始皇除了功勞,也有許多過錯。在秦始皇統治後期,開始迷戀長生不死之術,於是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找仙人、采仙草、煉仙丹。在建立長城的途中,也被世人批評過於殘暴。
除此之外,秦始皇也背上了一些莫須有的罵名。
首先就是廣為人知的焚書坑儒,在秦始皇的焚書列表裡,《詩》、《書》、醫學、占卜等書籍不在所焚列表之內,焚書最主要的就是《尚書》和道經。秦始皇自認為統一了天下,認為自己「功高三皇,德邁五帝」,所以他要用自己的治理方法代替之前的治世思想。而且所坑非儒,而是方士。方士們告訴秦始皇長生不老是可以實現的,但是事與願違,秦始皇發現,方士們接近自己是為了傳道經於天下,並不能幫自己煉仙丹。憤怒的秦始皇認為方士是在耍自己,於是先焚道經,後坑方士,被稱為焚書坑儒,但在後人們的記載中就變味兒了,逐漸變成焚儒書,坑儒學家。
有一個故事大家可能耳熟能詳,那就是《史記》中記載的陳勝吳廣起義事件。
大澤鄉起義,又稱「陳勝吳廣起義」,是秦末農民戰爭的一部分。此次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徵發閭左貧民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等900餘名戍卒被徵發前往漁陽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今宿州)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殺死押解戍卒的軍官,發動兵變。起義軍推舉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連克大澤鄉和蘄縣,並在陳縣(今河南淮陽)建立張楚政權,各地紛紛響應。
但事實上,根據秦朝律法《睡虎地秦簡》記載:「御中發征,乏弗行,貲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
貲一甲」。也就是說遲到三五天就是責罵幾句;遲到六到十天罰一個盾牌;遲到超過十天罰一副盔甲,並沒有所謂的遲到就要殺頭。
陳勝吳廣起義後,迅速的到了老百姓的支持,所以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他成功之後就忘記了當年的誓言:「苟富貴,勿相忘。「他的舊時朋友前去投靠他,只因說了幾句陳勝成名之前的事兒就慘被殺頭,於是民心迅速下降,最後被馬車夫庄賈殺死。
若是《史記》記載無誤,大澤鄉起義就是陳勝利用廣大老百姓不懂秦朝律法做出的反叛軍隊的行為,也能證明秦皇不是那麼的不堪。
偉大的領袖md在《沁園春·雪》中這樣評價秦始皇: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不可謂是極其贊同
很赞哦! (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