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寒荡惊汤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原文_翻译及赏析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原文_翻译及赏析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宋代·杨万里《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出自宋代杨万里的《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只知道寻觅胜景而忘了天寒,偶立在春风中夕阳晚照之间。
我最喜欢那东山晴后的雪景,软红的光芒里涌来座座银山。
东山的积雪留不到天放新晴,多成了湿润的泥土少许成冰。
我最喜欢那东山晴后的雪景,发愁适合观赏而不适合攀登。
赏析
这组诗的题目直接言明“最爱”,表达情感取向。第一首诗描写了东山雪后阳光朗照的美丽景象。这首诗作于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时候。东风轻拂,万物开始复苏,四山开始挣脱冬日的枯黄,泛出片片青绿。诗人整日都在追逐那一片片青绿,早已忘记了早春还有丝丝寒意。在春风夕照间停留,环顾群山,原来此刻最美的是东山上那一片雪。
第一句“只知逐胜忽忘寒”,写自己因为只顾著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第二句“小立春风夕照间”写偶尔在春风中站立,在夕阳中放眼赏看美景。这两句写诗人不惧寒冷,寻觅美景,立于风中,在夕阳中欣赏美景的形象,把一个因爱美景而不顾寒冷的“痴人”形象展现出来。
第三句“最爱东山晴后雪”直言自己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而第四句“软红光里涌银山”则为全诗最妙的景语。其中“软”字写出白雪映照下的夕阳红光,是那么的柔和细微,赋予夕阳光芒以形象的触觉,写出了夕阳的无限美好。另一个“涌”字则把白雪覆蓋的群山在夕阳之下闪耀光芒,在视觉上产生向自己涌动而来的动态感描绘出来,有化静为动的奇功。

第二首诗描写了阳光照耀下东山积雪消融的景象。随着时间推移,东山上的雪渐渐消融,多是变成了湿润的泥土而少许成冰,而这时还没到新晴之时。这就是前两句所写,不仅很好承接上一首点出雪后消融的景象,而且为下面“宜看不宜登”讲明原因。
创作背景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杨万里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 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