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眼影沉沉TXT微盘 马步青简介_贾永青简介_青眼影沉沉简介
马步青简介_贾永青简介_青眼影沉沉简介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0有用+1已投票
锁定
郭元亨(1896年11月21日—1976年7月8日),俗名永科,甘肃省高台县南华乡人;1927年流浪到榆林窟,拜道教主持马荣贵为师。师徒开荒百余亩,自食其力;1937年4月22日,已为榆林窟主持的郭元亨看到由ln、程世才等率领的红军西路军残部长途跋涉、身心疲惫,非常同情;他不但安排部队宿营,而且对红军进行了力所能及的物资援助;建国后,郭元亨任榆林窟文物保护组组长,1950年将珍藏多年的象牙佛捐献给人民政府(后移交至中国历史博物馆永久珍藏);他先后当选为安西县人大代表、甘肃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976年去世。
中文名
郭元亨
别名
俗名永科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甘肃省高台县
出生日期
1896年11月21日
逝世日期
1976年7月8日
职业
道士、原榆林窟文物保护组组长
主要成就
妥善保护旷世国宝象牙佛像
积极救助红军西路军战士
郭
蘑菇台磨坊遗址[1]
元亨(1896年11月21日—1976年7月8日),甘肃省高台县南华乡人,生于1896年11月21日;1926年,为躲避国民党兵役,西逃安西县踏实乡做短工。后于1927年出家榆林窟,从师马荣贵(榆林窟主持);马荣贵后为保护榆林窟和传世文物象牙造像被土匪所害,郭元亨继任主持。
1937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左支队ln、程世才等率部西征,在马家军的围追堵截之下浴血奋战,付出重大牺牲之后,辗转周转,由肃北石包城北出祁连山,于4月24日来到榆林窟北蘑菇台子休整,当时已弹尽粮绝,郭元亨目睹红军如此困难,便慷慨相助送给红军牛、骡、马等牲畜,面粉1000余斤,小麦4000余斤,黄米400余斤,胡麻油30余斤,使这支红军摆脱困境,突出敌人重围,西进新疆,同党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同志会师,结束西征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春,郭元亨去主持号,任榆林窟文物保护组组长,他将珍藏的珍贵历史文物象牙造像送给国家,1954年4月,象牙造像在兰州五泉山公园首次展出马步青简介,解说词中高度赞扬了郭元亨先生保护象牙造像的事迹;许多报刊发表文章,对郭元亨先生舍身保护象牙佛、慷慨援助西路红军的事迹给予高度评价;1957年,他当选为安西县人大代表,甘肃省人大代
郭元亨生平事迹陈列室
表,1961年,当选为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委员。
196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政治部和司令员程世才将军,分别致函安西县人民政府和郭元亨先生,高度赞扬他在革命战争年代不畏艰险,慷慨援助红军的高尚精神。
1976年7月8日,在踏实乡逝世,享年80岁,安葬于踏实乡南戈壁。
今日蘑菇台上,当年的道观旁边,建有一座西路军纪念馆,里面陈列着郭元亨道长生前用过的一些物品,以及程世才将军和装甲兵政治部1961年的两封来信。
千里大营救,是红西路军失败后河西各族人民进行救助的一个常态;今天,我们虽只截取了其中一个片断,即一个宗教界人士营救西路军的事迹——但相信,透过这个尘封的故事,不难想见河西人民对中国革命曾做出的贡献,以及人民乃胜利之本的真正含义。
1937年4月,经过浴血奋战,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左支队的800多名战士终于走出冰天雪地的祁连山腹地,向甘新交界的星星峡前进,准备在陈云等同志的接应下转赴新疆休整。这是西渡黄河得21800余名战士中仅存的成建制部队马步青简介,在经历一系列战事后,已在祁连山中弹尽粮绝地穿行了40多天。
在甘肃省最靠近星星峡的安西县,这支队伍得到了榆林窟(又称万佛峡)郭元亨道长的全力救助。日后,周纯麟将军在回忆这段经历时曾特别写道:“我们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多次绝处逢生,没有饿死,与像郭元亨道长这样的宗教人士、爱国人士及人民群众的尽力支持和帮助是紧紧分不开的。”
安西榆林窟是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开创于隋以前,是我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榆林窟地处河谷,两边是悬崖陡壁,榆林众生,中间流过发源于大雪山野马滩的榆林河,西距敦煌县城140公里,北距安西县城70余公里。
1937年4月22日,西路军左支队跋涉到安西县踏实乡蘑菇台,这里毗邻榆林窟,建有一座不大的道观,观内住着郭元亨道长和他的两位徒弟。由于人烟稀少,这里平日偶有过往商旅和乘客。郭元亨道长是土生土长的高台人,为躲避抓兵,1927年31岁时逃到安西县一带靠打短工谋生,后出家为道。

据周纯麟将军回忆,到了庙前,战士们就地休息,一位连长带着两位战士上前敲门。他们叫了数声,却无人应答,只得原路返回,这时恰遇在树后忐忑不安、来回踱步的郭元亨道长。只见郭道长身体抖个不停,说话语无伦次:“官长驾……请,请到寒舍用茶。”说着挽起袖袍又打躬又作揖。见状,这几位战士很惊讶,赶紧上前扶起郭道长,随后又向他介绍红军,介绍共产党,宣传红军为劳苦大众打天下的宗旨。尤其让郭元亨道长感动的是,这天晚上,红军指战员坚持不进道观、不惊神像,800多人分成三处露宿在蘑菇台环形山中。虽然人困马乏、破衣烂衫,但仍然军纪严明、秋毫无犯。
当得知这支队伍已转战祁连山40多天,面临着没有盐和粮食的严重困境时,郭元亨道长暗自下了决心要帮助红军。不多久,他就和徒弟送来面粉200多斤,小麦2石4斗(约折合4000市斤),黄米6斗(约折合400市斤),胡麻油30斤。随后又赶来两头黄牛、20只羊、一匹马,以及用马驮来的4口袋硝盐——这些物品是道观多年的积蓄。
望着这些粮食和牲畜,战士们喜笑颜开。
红三十军代军长程世才让身边的参谋将粮油等物品列成清单,署名后交给郭元亨道长;他对郭道长表示感谢,并请他妥为保存这张收条,所送粮食、牲畜,革命胜利后一定如数归还,他说,将来不管我在不在,只要有这张条子,是一定能找到革命队伍的,那时,大家总会帮助你的。[2]
在参谋的劝说下,郭元亨道长收下了收条。
告别郭元亨道长,获得补给的西路军左支队又历经安西、白墩子、红柳园战斗,最终在1937年5月1日抵达星星峡。
就在此时,驻守安西的马家军开始搜捕掉队流落的红军战士并迫害支援过红军的群众。他们听说郭元亨道长救助过红军,便到蘑菇台抓捕,还从他身上搜出了红军留下的那张收条。
郭元亨道长被捆绑起来,遭到马鞭抽打、油火炙烤,每次昏过去又被凉水浇醒。最后,在被逼拿出多年的一点积蓄后,那张纸条被当面撕得粉碎。此后,郭元亨道长大病一场,在徒弟的悉心照料下,数月后才逐渐康复。
但厄运并未就此终止,此后的厄运跟榆林窟的稀世珍宝——象牙佛有关。这尊象牙佛由两片象牙雕刻而成,高15.9厘米,宽17.3厘米,可以对合为一。外形是骑象文殊,内部雕刻佛传故事,人物形象有数百之多,形制上表现出强烈的犍陀罗风格。
据记载,这尊象牙佛很早就流传到榆林窟,后被流沙掩埋,嘉庆年间在清理榆林窟积沙时被发现,后辗转相传。在严教荣、马荣贵两代住持为保护象牙佛相继遭土匪杀害后,象牙佛由郭元亨道长保存。
国民党军阀马步青逼迫郭元亨交出象牙佛。郭元亨巧言以对:“听说过,但从没见过。”贼匪们不甘心,推倒舍得塔,铲掉壁画,砸碎佛塑……
后又来了一伙匪徒搜寻,还是没得逞,便杀了郭元亨的一个徒弟,以死威胁郭元亨交出象牙佛,但他还是一口咬定“没见过”。匪徒便扒光了郭元亨的衣服,把沾上清油的棉花贴在他身上点着烧了。郭元亨遍体烧伤,在大热天里伤口很快化脓腐烂生了蛆,后经好友用民间土方洗伤杀蛆,才保住了生命,但从此他的后背肌肉大都僵死,左臂肌肉萎缩残疾…… 为了保护象牙佛,防备再有闪失,郭元亨遂将它装入铁匣子,秘密转移出榆林窟,藏到一个悬崖上废弃的老鹰洞里。后来,中国画大师张大千到榆林窟临摹画时也曾经问过,并愿以两千银元购买;于右任巡视敦煌间,也来榆林窟打听象牙佛,均被郭元亨巧言骗过。 1947年冬,国民党安西县参议员刘永宽,自恃地方权势人物,策划了一个抓捕郭元亨逼抢象牙佛的阴谋,因消息走漏没有抓到郭元亨,后经刘永宽的恩师从中说情斡旋,才平息此事,脱免了又一场灾难。 历尽风险22年,郭元亨在万佛峡深山中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保护了象牙佛这一稀世珍宝。[1]
为保护象牙佛,但他严守师父马荣贵道长象牙佛“不到太平盛世,不得出世”的遗嘱,用生命保护了这件珍贵文物。
到了春风又绿西河的日子,郭元亨道长也迎来了自己的新生——1950年春,他从卡房子山的山鹰窝里取出象牙佛,捐献给安西县人民政府。
这件珍贵的文物,1954年移交给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56年移交给甘肃省博物馆,1958年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后经考证,这尊象牙佛刻制年代可能在唐朝以前,由印度传法高僧或中国去印度取经僧人从印度带回,是古代中印宗教文化交流的罕见物证。
因救助过红军,也因为捐献文物的义举,甘肃省人民政府决定对郭元亨道长按月发给工资和口粮,敦煌文物研究所聘请他为榆林窟文物管理负责人。在此前后,他还分别当选为安西县人大代表、甘肃省人大代表、甘肃省政协委员。
尤其令他激动的是,通过联系,1961年12月,时任装甲兵副司令员的程世才致信于他:
郭元亨先生:
您(19)61年10月3日由胡链代笔的信收阅。谢谢您在20多年前红军路过万佛峡那种困难情况下对革命的帮助。
信中谈到解放后生活有了提高,而您被选为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能为人民做些事情那很好。
1937年4月间红军路过万佛峡关于您帮助粮食和牲畜问题却属事实,我也写信给了安西县,特告。
最后,今后如有机会到西北去,一定前去拜访。
祝身体健康
程世才
1961年12月9日
同时,装甲兵政治部还致函安西县人民政府:
安西县人民政府:
我们接到贵县祁连山公社万佛峡道士郭元亨老先生给我部副司令程世才同志的一封信。要求证明红军路过该地时,他曾赠送粮食、牲畜等物,经程世才同志回忆,确有此事。在艰苦得岁月里,郭元亨老先生帮助了红军,实为可贵。除程世才同志直接给郭老先生复信外,特致函你们。作为证明。
此致
敬礼
装甲兵政治部(印)
1961年12月9日
作为一位曾经支援过中国革命的宗教界人士,郭元亨道长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人民政府的多方关照,得以安享晚年。
1976年7月8日,郭元亨道长逝世,享年80岁,安葬于安西县踏实乡南戈壁。
今日蘑菇台上,当年的道观旁边,建有一座西路军纪念馆,里面成列着一些反映西路军英勇事迹的图片和实物,也陈列着郭元亨道长生前用过的一些物品,以及程世才将军和装甲兵政治部1961年的两封来信——这个纪念馆目前已成为爱国主义和青少年教育基地,每年接待许多来自省内外的参观者。
郭元亨先生的一生,是为保护民族文化艺术遗产奋斗的一生。半个世纪以来,他不畏艰险,舍身保护榆林窟和珍贵传世文物象牙造像;慷慨相助疲惫至极西路红军将士的功绩,早已为世人皆知。
20世纪20—40年代,国民党政府大员,地方官僚马步青军几次三番金钱利诱,严刑逼供,打听旷世国宝象牙造像下落,将他致残,但终不交出。
1950年春,郭元亨先生怀着对gcdzg和社会主义祖国无限热爱的心情,无私地将象牙造像捐献给安西县人民政府(1954年移交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56年移交甘肃省博物馆,1958年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1985年5月复制品运回安西县博物馆收藏),使这件刻制于唐代以前、历经劫难反映古代中国、印度两国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艺术交流的珍贵文物回归人民。
郭元亨先生终生为保护文物和发展宗教事业,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不遗余力,即使到了晚年,仍不顾身残体弱,十分关心榆林窟的保护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