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背面碑文大全 1956年福建挖出一石碑,碑文令人胆寒,学者:武松打虎根本不可能
1956年福建挖出一石碑,碑文令人胆寒,学者:武松打虎根本不可能
“武松打虎”,这是家喻户晓的故事,更是武松被封神的标志性事件。然而,武松打虎是虚构的,让一个喝醉的人跟老虎对决,下场只会只有一个:被老虎吃掉。中国人打虎历史悠久,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就有记载,比如周武王去狩猎,一次就打死了22只老虎。
与如今老虎成为保护动物不同,古代一度形成了“虎灾”,老百姓深受其害。老虎多了,必然会产生打虎英雄,比如西汉飞将军李广就是其中一位,“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作为凶猛而又机智的“百兽之王”,虎灾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秦昭襄王时期巴蜀之地虎灾严重,“白虎为害,自秦蜀巴汉患之。昭王乃重募国中有能杀虎者,邑万家,金帛如之。”起初,老虎伤人事件频率很低,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人口激增,老虎生存范围进一步被压缩,老虎伤人事件层出不穷。
明清是时期的虎灾,以闽粤赣地区最为严重。1956年,福建东北山区与浙江交界的福宁州,考古人员挖到了一块石碑,上面有这样的碑文,“虎纵横村落,伤人不可胜数,能逾垣入室啮人,道路人迹几绝。”

老虎竟然进入村庄如入无人之境,可见当时虎灾之严重。试想,如果武松赤手打虎是可能,老虎还能如此进入村庄?福建建宁府地接江西、浙江两省,这里在明清时也是老虎肆掠的重灾区,当地文献记载,山中老百姓为了防止虎灾,把房屋修建高高的树上,“建安山中种粟人,皆构棚高树防虎。”
满清入关后,为了防备台湾郑氏政权,进行了迁海行为,人为地在东南沿海制造了大量无人区,使得福建地区虎灾来到了最高峰。老虎为所欲为,连士兵都无法对付,一般老百姓就可想而知了。康熙九年,一部分内迁的沿海渔民迁回故土,谁知道家乡已经成为了老虎的天堂,“白沙众人逐虎。长基有一家,俱持素。午候,虎奔入其家。咬死男妇四人,被咬未死共十四人。”
最后说一下,分布在我国的老虎主要是东北虎和华南虎。造成虎灾的多为华南虎,但随着人口数量的激增,外加人们生产力水平的提升,野外华南虎最终走向了灭亡的境地,实在颇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