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古谱秘籍 奕林界有本失傳古譜,名字叫《梅花五字變》,直到現在也沒找到
奕林界有本失傳古譜,名字叫《梅花五字變》,直到現在也沒找到 1938年時,一位象棋棋譜收藏愛好者在市場閑逛,偶然發現了一本奇怪的棋譜,書中記載了不少象棋棋局的殺招,不過此時他還是一介學生,未能發現其中
奕林界有本失傳古譜,名字叫《梅花五字變》,直到現在也沒找到

1938年時,一位象棋棋譜收藏愛好者在市場閑逛,偶然發現了一本奇怪的棋譜,書中記載了不少象棋棋局的殺招,不過此時他還是一介學生,未能發現其中的奧義,最終與棋譜失之交臂,造成了終身遺憾。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棋譜又有何與眾不同之處?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象棋是我國傳統棋類益智遊戲,在華夏具有著悠久的歷史,屬於二人對抗的競技類遊戲,其特點是簡單、趣味性強、流傳範圍廣等等,屬於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之一。按照主流說法,象棋起源於宋代,製作背景為秦末楚漢相爭,當年項羽和劉邦約定,以鴻溝為界各自統治,如此才形成了今日象棋棋盤內的「楚河漢界」,棋子的內容也根據古代戰爭元素規定,如「將」、「帥」、「士」、「馬」、「卒」等。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二人以象棋對弈時,猶如是進行一場鬥智斗勇的激烈戰爭。
在漫長的象棋遊戲史中,歷朝歷代不乏有棋藝精湛的高手出現,他們對象棋的理解已經無比深入,最終以畢生所學,著述了很多具有實用價值的棋譜。一般來說,象棋棋譜可以分為開局棋譜、中局棋譜、殘局棋譜及全局棋譜四類,都是學棋愛好者們學習棋藝的引導性讀物。
象棋棋譜著作也多有流傳後世者、清康熙年間王再越所著《梅花譜》,明代朱晉楨撰寫的《桔中秘》,以及清代象棋高手張惠春的《韜略元機》,都是象棋界公認的高端棋藝著作,具備極為豐富的研究價值。
除此之外,還有一本棋譜也頗具盛名,它的名字叫做《梅花五字變》,該書究竟成書於何時?象棋界至今頗有爭議,據《絳雲樓書目》記載推斷,它的著作年代為明代中葉,不過以《脈望館書目》佐證,它又成為了元代的刊印物。經過我國著名象棋專家佟醒華等人的研究發現,著名「信手炮」、「出手炮」、「盤頭馬」、「屏風馬」等布局,以及經典的「虎穴得子」、「雙馬飲泉」、「韓信將兵」等殘局,皆是出自於《梅花五字變》之中。
1952年之時,一位李姓象棋棋譜收藏愛好者在潘家園閑逛時,偶然從地攤之上發現了一本《梅花五字變》。該書書頁泛黃,並多有蟲蛀跡象,不過除其中幾字缺損之外,絕大部分內容仍然清晰可辨。當時的小李還是一位學生,平日里非常喜歡下象棋,經常買來棋譜學習觀摩,日子久了,手中的棋譜便多了起來,對於棋譜的鑒別也自覺頗有心得。
對於眼前的《梅花五字變》,小李從未聽說過,觀看其中內容時,發現書內一個棋局中有「炮花城」與「馬杓」之語,且講解文字大多晦澀難懂,令其看罷之後不免覺得心煩意燥,隨即丟下書便欲離開。
攤主見小李對該書很感興趣,便連忙將其拉住,聲稱只要一角錢就可以將棋譜帶走。小李倒是覺得非常便宜,但是轉念一想,棋譜上文字多為古語,自己估計很難看懂,書本的成色也不太好,因此便婉言謝絕了攤主的盛情,徑直消失在人海之中。
自從逛完了潘家園,小李的腦海中總是會出現那本《梅花五字變》,反覆研究其中「炮花城」與「馬杓」之語的奧妙,只可惜自己造詣有限,難以有所參悟,只能找到業界高手進行詢問。當小李將自己的遭遇盡數訴說一遍後,象棋高手馬上一拍大腿道:「糊塗啊!那可是真正的寶貝!」,小李有些不解,隨即對方便為其進行了講解。原來,《梅花五字變》古棋譜和現代的打譜形勢是不一樣的。
象棋高手還補充道,小李之所以看不懂書中的內容,只是因為其內對棋招步驟地記著法不同,現代象棋記著法多為棋子與數字結合,如「炮二平五」、「馬八進七」等,而古代記著法卻和現代的不一樣。比如象棋盤上,一共有90個點,每個點都用下面的一闋詞的一個字代替。這闋詞是
銀河離,紛落一庭花雨。日漢呈杓都如許,平台入望處,江城返照千里,村市浮煙萬樹,乳燕遊絲春畫里,緩帶樂郊志;魁纏靜,清留群壑松聲,山川人意各爭榮,畫閣倚空明。鈴宇迴風乍冷,鎖窗映月初橫,沙鷗磧鷺晴暉永。晝莎相膚公。
炮花城即炮二平五,而馬杓既馬二進三,小李聽罷恍然大悟,但也為時已晚,當他再次急匆匆找到原來的攤主時,對方告訴他該書已經被出售,自己來晚了一步。正是由於此事,小李至今仍心存遺憾,每次提起往事都要感嘆自己與奇書無緣。
「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這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的名言,意思就是說,一旦來到而不可喪失的是時間,一旦遇到而不可喪失的卻是機會。小李與古棋譜的失之交臂,也在時刻提醒著我們,有些事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旦錯失機會,就會為自己帶來一生的遺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很赞哦! (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