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国花是什么花 什么花是中国的国花有什么历史故事
什么花是中国的国花有什么历史故事
未定,牡丹和梅花待选,有争论。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钦定”牡丹为国花。
1929年,民国政府确定梅花为国花。
牡丹:武则天是中国惟一的女皇帝。
传说一次她在赏雪时,对随从说想看到雪天里百花齐放的景象。
俗话说权贵身边必有阿谀奉承之辈,一个侍从就对她说:“陛下只要让掌管百花开放的百花仙子下令就可以。
”武则天于是召集百花仙子,诏令百花齐放。
百花仙子紧急召开会议,对人间帝王干涉仙界进行了声讨。
但在权势面前,百花都屈服了,在冬日里竞相开放,惟有牡丹仙子坚持反对。
武则天一怒之下命人将长安城中的牡丹一把火烧光。
百花齐放的故事说明当时长安已经有温室栽培技术,花卉在冬天里也能开放,这已得到了考证;同时可以解释为武则天对唐朝的象征花卉———牡丹的逆反心理。
白居易在《牡丹芳》中赞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这表明当时世人对牡丹之爱已达到了一种如痴如狂的程度。
有的牡丹被称为“杨妃深醉”、“太真冠”等,把牡丹与杨贵妃相提并论,不仅是为了美化杨贵妃,还是李唐后人对被武则天破坏的王朝主体性和传统进行弘扬的手段。
由此可知,从没有国花概念的古代开始,牡丹事实上担当着中国国花的角色。
对中国人来说,牡丹的意义已超出了花本身,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梅花:春落梅枝头。
古人说,梅具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
后人又有另一种说法:梅花五瓣,是五福的象征。
一是快乐,二是幸运,三是长寿,四是顺利,五是我们最希望的和平。
这些,都是梅花的象征意义。
梅先天下春,这是梅最可贵之处。

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它赶在东风之前,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消息,被誉为“东风第一枝”。
梅花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意志,历来被人们当作崇高品格和高洁气质的象征。
元代诗人杨维帧咏之:“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梅原产我国, 我国植梅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诗经》里有:“漂有梅,其实七分”的记载。
1975年在河南安阳殷代墓葬中出土的铜鼎里,发现了一颗梅核,距今已有三千二百年了。
春秋战国时期爱梅之风已很盛。
人们已从采梅果为主要目的而过渡到赏花。
“梅始以花闻天下”,人们把梅花和梅子作为馈赠和祭祀的礼品,到了汉晋南北朝,艺梅咏梅之风日盛。
《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米梅、胭脂梅。
”又:“汉上林苑有同心梅,紫蒂梅、丽友梅。
”晋代陆凯,是东吴名将陆逊之侄,曾做过丞相,文辞优雅。
陆凯有个文学挚友范晔(即《后汉书》作者)在长安。
他在春回大地,早梅初开之际,自荆州摘下一枝梅花,托邮驿专赠范晔,并附短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自陆凯始,以梅花传递友情,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