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 武则天去世前,无奈地说出6个字,大臣:陛下圣明
武则天去世前,无奈地说出6个字,大臣:陛下圣明
谁说女子不如男,且看吾皇武则天,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武则天以超乎常人的魄力和勇气,打破了皇位只能由男性坐的惯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同时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她之所以能够位登九五,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家庭背景深厚,父亲武士彟是大唐开国功臣;二是天生丽质(否则皇帝看不上),且能力突出、手腕强硬。
在武则天成功的道路上,有一人起到了关键作用,可以说是武则天的恩人,她就是王皇后,为何这么说呢?从武则天的经历来看,于贞观十一年入宫,此时她只有十四岁,后宫妃嫔那么多,想要得到皇帝的宠爱难如登天,仅被封为才人,按照唐代妃嫔的等级,充其量只能算中下等。

接下来几年当中,武则天能见到皇帝的机会都不过,更不必说受宠了,如果照这种趋势下去,想要在宫中混出一番名堂几乎不可能。而她又是个不甘平庸的女子,整日思考着如何脱颖而出,即使不能当上皇后,至少也得成为贵妃,否则就会留下满满的遗憾。
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消极之人找借口,把失败归咎于缺少机遇、平台,而积极之人则会自我反省,发现不足并进行改正,没有机会就自己创造机会,武则天无疑属于后者。在一次宫廷宴会上,武则天遇到了比他小四岁的李治,当时李治已经被立为太子,确认过眼神,两人都把对方当作对的人,但考虑到现实问题,只能将爱慕之心深藏于内心深处。
唐太宗驾崩后,根据后宫的规定,没有生下皇子和公主的妃嫔,基本都被安排到感业寺削发为尼,武则天自然也在众人之列。次年,新皇帝李治到感业寺烧香,祈祷天下太平,王皇后也跟着去了。或许是命运的安排,已经出家的武则天与李治再次相遇,虽然两人只有半年未见,却感觉间像是隔了许多年,这就是所谓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吧!
李治没有忘记武则天,而武则天更是对李治思念成疾,整个人消瘦了一大圈,回忆总想哭,一个人太孤独,看着心爱之人就在眼前,却只能微笑点头,李治心里深感无助。两人之间的眼神交流,被一旁的王皇后发现,她不仅没吃醋,反而劝说李治把武则天纳入后宫,因为她想通过武则天,将风头正盛的萧淑妃挤走。
就这样,在王皇后的帮助下,武则天成为李治后宫妃子中的一员,毕竟之前已经有了感情基础,地位飞速上升,受宠程度盖过了萧淑妃。然而,武则天并不满足于此,她利用各种手段,除掉了王皇后和萧淑妃,从而当上了皇后,并在李治死后垂帘听政,先后废立了李旦、李显两位皇帝,最终于公元690年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武周。
为了能够坐上皇位,武则天处死了很多反对他的大臣及皇室成员,但也重用了姚崇、狄仁杰等很多贤臣。公元705年初,八十二岁的武则天即将走到人生的尽头,张柬之、桓彦范等大臣趁机带兵入宫,让武则天让位于儿子李显。武则天同意了,但她肯定是不甘心,却没有选择的余地,无奈地说了6个字:“去帝号,归本宫。”大臣们跪地高呼:陛下圣明!另外,武则天留下遗诏,让人在她死后竖一块无字碑,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