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到底被谁杀了 韩信做了一个错误决断,把自己害死,否则三国可能早400年出现了
韩信做了一个错误决断,把自己害死,否则三国可能早400年出现了
就刘邦和项羽的能力来说,刘邦显然不如项羽,可是在楚汉争霸中,刘邦却成了最后的赢家。这是因为刘邦善于用人,韩信就是他用的最好的一个名将。汉最后能平定天下,韩信功不可没,所以刘邦在赢得胜利之后,封他为王。
不过,将才只有在乱世才能显出其英雄本色,在和平年代,将帅就对军权构成威胁。君王与权臣之间总免不了一场厮杀,可惜韩信野心不够,还没出招,就被刘邦的老婆给制服了。他在临死前曾说过十八个字,这十八个字让打仗归来的刘邦听上去都毛骨悚然。

韩信出身贫寒,在早年还惨遭胯下之辱。幸得刘邦慧眼识英雄,才让他有了大展身手之地。他能文能武,尤其擅长用兵之道。他先是率军灭了魏,代,赵,燕四个诸侯国,形成了楚汉双立的局面。
随后,汉朝局面初定,在汉四年的时候,刘邦再次重用韩信,拜他为相,命他带兵和楚军决一死战。韩信果然不负刘邦的重托,把以龙且为帅的二十万楚军彻底击溃。然后他乘胜追击,次年便用计大败项羽,逼其在乌江自刎。
屡立战功的韩信在朝野上威望很高,刘邦真正坐上了天下之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罢免韩信的兵权。毕竟这样一个既有权又有人气的人在自己身边,还是相当不爽的。被收了权的韩信虽然心里不快,但还是没有表现在明面上。本来以他这种态度待在刘邦身边,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他不想反,有人却诬陷他要造反。
那时候,刘邦去处理另一个造反的异姓王——陈豨。这个人一直和韩信保持着书信往来,早就鼓捣韩信同他一起造反,只不过,韩信感念刘邦对他的知遇之恩,没有上他这条贼船。
那韩信又是怎么被冠上这个罪名的呢?当时韩信手底下有人翻了错,要被杀头。这个人的弟弟为了救他哥哥,就想着要扳倒韩信。于是他就跑去在吕后面前告状,说韩信要造反。吕后本就忌惮韩信,这些话在她耳里听来,那是格外的刺耳。
于是,吕后便找来萧何商议一下怎么对付韩信。萧何马上就给吕后想了一个好主意,那就是,以刘邦打了胜仗为由头,请他到宫里来庆祝一番,趁这个时候,将其拿下。这个主意是没什么毛病的,以最小的伤亡达到最终的目的。可这法子实在太损了,韩信一直是他的队友,萧何这人坑队友这是毫无底线啊。
果然,既无反心,有没有防备的韩信中了吕后的计谋被擒住了。他在挣扎之际,大声地叫着:“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尔等所诈,岂非天哉!”。这句话就是说曾经有一个蒯通的人给他出了一个计谋,要自立为王,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现在自己被欺诈俘虏,后悔死了。刘邦估计听了他这话,吓得够呛,觉得自己做的很对。
那么能把当时的情势分析地如此透彻的蒯通又是什么人呢?他原来是韩信账内的一个谋士,在韩信的军功中,他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韩信最后说的这句话,真是结结实实地将他拖下了水。
刘邦下令要处死他,因为他曾经教唆韩信谋反。但是善于说辞的蒯通又怎么不为自己辩解,他告诉刘邦:“跖养的狗老是会对尧叫,这可不是因为尧是一个不贤德的人,只是因为他不是狗的主人。我之前出此计谋,也是因为我在为韩信做事,而不是效命于您。”刘邦听了他这一席话,念其忠心为主,就没有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