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学习《易经》会走火入魔吗

火烧 2023-02-14 19:21:16 1113
学习《易经》会走火入魔吗 这是我老师的体会,希望对你有用个人体会:学易的用处一同事想学易了,问起学这门学问的用处。我说:那你可以不学了。他问为什么显而易见,不知道有什么用处还学它干什么?他说:我看人家

学习《易经》会走火入魔吗  

这是我老师的体会,希望对你有用

个人体会:学易的用处

一同事想学易了,问起学这门学问的用处。

我说:那你可以不学了。

他问为什么

显而易见,不知道有什么用处还学它干什么?

他说:我看人家算得神乎。

我说:那就更没必要学了。

觉得别人算得神乎,自己就产生学的想法,那多是有炫耀心理,希望“我自己也能像别人一样”,而不是从真正从自己内心的需要出发(当然“需要炫耀”也是一种需要)。

愚以为,易之于人,技艺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内心的修炼。

易的最基本原理就是阴阳的比和和五行的生克制化。

而世间万物莫不如此。

有土就有克土的,也有生土的;有科长就有给科长“扎场子”的,也有管科长的局长;有局长就有局长的拥趸和管局长的老婆......一物制一物,一物降一物,如此这世道才会平和。

这也让人想起《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和绅”一句话:那皇帝不会拿我怎么着的,他需要纪晓岚那样的忠臣干将,也需要我这样的弄臣。

天天都处在紧张的国事中,他不闷得慌?这就是平和。

事实的确如此

先民们明白了自然和社会的这个道理,创出八卦来,指呈世事,教人以理。

易之于人,就是让人能够在自身上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世事。

世事客观,人生也平常。

高官显爵固然荣耀异常,光环多多;出场之时前呼后拥,静居之时高朋满座;下笔则附和之声不绝于耳,言谈则屏息之人呆若木鸡。

然而,处别的更高官之前则又另一番模样。

走其前则侧身而行,以为导引;跟其后则碎步而趋,类为走卒。

面呈令色而持之以恒,有张无弛;语现巧言而花似闻莺,字斟句酌。

闻吩咐则点头哈腰脊若弹簧,说敬酒则引觥豪吞面若醉酡。

前后的情形一拉,也就平了。

学易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养心,以平和之心处世,以平静之态待物。

若为炫耀,则于其根本相反了。

也许越想“凭技艺出人头地”就越难遂人愿,甚而至于越是学艺不精,因为,心不静,神不宁,那需要悟的东西怎能悟得透?

这便让人想起古人的话来:“得而不喜,失而不忧。

”“宠辱皆忘”才是学易的人应该修养的境界吧。

原来读高中时有一朋友,见我的历史学得好,问我是怎么学的。

我说每天都坚持看60页课本,来回几遍,自然能够背得。

学习《易经》会走火入魔吗

于是那天晚自习时,他从桌下拿出历史出来往上一摔,大呼:“老子今晚上把这本书看完!”结果可而知。

这是学易的又一种心态。

急功近利,一曝十寒。

而仔细一想,那为炫耀而学易的人有几个不是急功近利呢?即使有不为炫耀的,急功近利也是会导致一曝十寒的。

十年前一朋友让我为其测打麻将,见将其方位、在座的人的大致属性及输赢状况都说对,兴趣大浓,嚷着要学。

便将一本“梅花易数”给他,让他自己学习。

开始看体用时还较简单,几条规则一看,便用了起来,一两次打麻将竟然测准了,便欣喜若狂,以为得了至宝。

约半年后我问他学得如何了,便言:那东西不准。

我问为什么说不准?他就说有好多次他用体用法测都不准了,便没再学了。

唉,那“梅花”乃圣人至道,“大道至简”的法则尽在其中,岂是一个“体用”就完全得了的其精髓的呢?心思都在打麻将上了,输则气不打一处来,赢则洋洋得意,哪里还有功夫去深钻啊!!幸好他没有说邵老夫子是骗子!

学易,贵在心境的平和。

学不学得了技艺,或者技艺能够学到何种境界,那是再次不过的事,而能够通过学易培养心境,那才悟到了圣人的宗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