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济源市轵城镇怎么样 济源轵城的历史

火烧 2023-01-14 04:55:39 1067
济源轵城的历史 轵城镇历史悠久。春秋时为轵国,战国时先为韩都,后为魏之重镇,乃“天下名都”之一。秦置轵县。汉代曾两度封为侯国。唐初废县为镇。清代分属乐安乡和玉川乡。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初属二区古轵国位

济源轵城的历史  

轵城镇历史悠久。

春秋时为轵国,战国时先为韩都,后为魏之重镇,乃“天下名都”之一。

秦置轵县。

汉代曾两度封为侯国。

唐初废县为镇。

清代分属乐安乡和玉川乡。

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初属二区古轵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历史上人杰地灵,先后出轵国故城始筑于春秋时期,属东周畿内地。

战国时期一度为韩国国都,公元前358年属魏。

据《盐铁论·通有篇》记载,其时轵城富冠海内,为天下名都之一。

公元前291年,秦国攻占轵地,统一后设轵县,属三川郡。

西汉初,改属河内郡,并设盐铁官。

吕后元年,封惠帝之子刘朝为轵侯。

文帝元年,封薄昭为轵侯。

北朝亦曾封国,故有“古轵国”之称,石额犹存。

公元627年,轵县并入济源县。

从公元前633年延至公元627年废弃,故城经历了一千二百六十年的沧桑历史。

轵国故城总面积约32.5万平方米,平面呈方形,东西稍宽,唯南城墙微向外折。

东、南两城墙地上保留较好,发现城门遗迹各两处。

西城墙角段地上尚存70米,发现城门与水门各一,北城墙仅东段地上尚留高1米许残段;东城墙长1766米,宽约6—30米,高约1—8米;南城墙长1865米,宽约8—32米,高约2—9米。

济源市轵城镇怎么样 济源轵城的历史

城垣系夯筑而成,夯层厚8—11厘米,圆

形夯窝,直径6厘米,深0.5厘米许。

南城墙发现有平夯,城垣自下而上包括有春秋、战国、西汉诸夯土层,城内地势由南向北渐低。

泥沟河(古涂沟水)自西南水门入城,北折经水门穿城而过,城内西北角圪塔坡(古称金銮殿)为宫殿区。

城中心有古轵国祖庙,北宋时为大明寺。

在寺前50米处,泥沟河西岸曾发现陶窑十余座,当为制陶作坊遗址。

东城墙门内有一座边长100米的方形高台,就是故城高台建筑遗址。

城垣内历年陆续出土有大量陶器、石器、骨器、铁器、铜器等物,其中汉文帝五株钱石范、石磨盘和铜薰炉很有价值,富有时代特色。

经勘查城垣内里坊布局较规整。

故城近郊,古代遗迹甚多。

城南2公里处泗涧村有著名的战国四大刺客之一聂政冢祠;泗涧古墓群为古轵国贵族官吏墓葬区;城北的屯军村为守卫古轵国的屯军营防;城西的留养村是故城给养辎重仓储所在地。

东汉建武三年,吴汉率军击青犊军于轵西,城东中王村(古名钟公垒)为三国时期魏国大将钟繇驻军处,村东北尚有大冢四座,相传为钟繇父子墓葬。

轵国故城对研究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当时生产力水平都有重要实物价值。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