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众字怎么造句 【众主谏造六聚】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众主谏造六聚】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亦名:谏造六聚, 子题:二种痴、二种智、真供养 、一念之恶能开五不善门,行事钞‧僧网大纲篇:「若见造六聚罪者,屏处委示。今与同住,并是宿因;但末劫多障,持戒者少。

【众主谏造六聚】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亦名:谏造六聚, 子题:二种痴、二种智、真供养 、一念之恶能开五不善门,行事钞‧僧网大纲篇:「若见造六聚罪者,屏处委示。今与同住,并是宿因;但末劫多障,持戒者少。见造某罪,是实以不?答是实者。依律如法诲示,文云,有二种痴:一﹑不见犯,二﹑犯而不忏。有二种智,反上语之。随佛语者,名真供养。今不肯顺可,欲从魔邪,罪不可积,或能转重。引涅槃文示之。余经云,一念之恶,能开五不善门:一者恶能烧人善根,二﹑从恶更起恶,三﹑为圣人所诃,四﹑退失道果,五﹑死入恶道等。种种示之。」资持记释云:「谏六聚中。『此与初谏何异?』答:『前在众中,泛尔麤暴,心性未调,但云有过,不言何聚?』文中,初、泛谕。见下,二、审犯劝悔。反上语者,一﹑者见犯,二﹑犯已能忏。注令引经者,彼云,勿谓小罪,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余经未详何文。五不善中:一﹑是断已生善,二﹑即起未生恶,三﹑违教,四﹑障道。五﹑来报。」(事钞记卷七‧五六‧一四) 很赞哦! (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