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辽宁沈阳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6年沈阳历史中考题

火烧 2021-11-12 21:27:56 1058
2016年沈阳历史中考题 1.沈阳中考历史重点考什么 考纲说明: 考查范围与去年相比没有变化,采用人教版教材,七至九年历史共6册书的内容,涵盖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所占分值为中国历史约20分,世界历史

2016年沈阳历史中考题  

1.沈阳中考历史重点考什么

考纲说明: 考查范围与去年相比没有变化,采用人教版教材,七至九年历史共6册书的内容,涵盖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所占分值为中国历史约20分,世界历史约40分,试题的难、中、易的比例是7∶2∶1。

题型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其中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包括对号入座、读图说史和材料辨析题。采用答题卡答题,网上阅卷。

虽然题型没有变化,但是在读图说史中有一定调整,要求考生根据一定的历史信息得出相应的历史结论,加强对学生历史能力的考核。 注意问题: 中考历史越来越强调对能力的考查,说明单纯的背诵知识点已经不能适应形式的变化,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复习导向: 夯实基础,回归教材。中考历史考察的是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切忌抛开教材去背记高难深的知识点,以教材为主,强调重大知识点。

将历史知识融会贯通,找出历史的共性并加以总结,转化为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拓展,从而培养历史能力。 切忌题海战术,不要大量做题,做一些典型题即可,注意做错的题,找出错误的原因,反复记忆强化。

对于读图说史题的变化,要注意历史知识的积累,从表面的信息得出较深层次的结论,但是不必要刻意多加训练,难度不会很大,注意题的要求。

2.中考历史试题

2012年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试卷历史 (满分50分 时间50分钟)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1.右图能直接反映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信息的是( )① 割香港岛给英国② 赔款2100万元③ 五口通商④ 协定关税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下列史实能够彰显这种优良传统的是( )①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② 义和团运动③ 五四运动④ 戚继光抗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放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4.这是一次明确规定md思想为gcdzg的指导思想的大会,又是一次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光明前途的大会.这次大会是( ) A.gcdzg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遵义会议C.gcdzg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下列属于解放战争中战略决战战役的是( ) A. 转战陕北B.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D. 渡江战役6.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天演即、“淘汰”、“物竞”、“天择”等术语铺天盖地见诸于当时的报刊杂志,许多人甚至用这些词汇给自己或儿女取名,表示信奉进化论.这反映了下列哪位历史人物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 )7.“进口值自1914年即开始下降.如果把l913年进口洋纱数星指数定为100,那么,1914—1916年则降到95.3 , 1917—1919年更降为59.2。

这一时期,中国的出口值却保持着增长的良好势头,1919年中国的出口值比1913年净增了56 %。”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洋纱进口迅速下降,中国出口值保持着增长的良好势头B.中国进、出口值变化的原因与中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C.日本获取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D.五四运动中抵制日货影响到1919年中国进、出口数值的变化8.某旅行社设计了“上海―南吕―延安―北京”这样一条红色旅游线路,你认为这条线路设计的主题是为了展示( ) A.土地革命战争B.解放战争C.抗日战争D.gcdzg的革命历程9.1953 —1956 年,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下面不能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词汇是( )A.生产合作社B.赎买C.集体化D.大包干10.旧中国的石油业十分落后,西方国家认为中国是“贫油”国。

为甩掉“贫油”国的帽子,实现原油利石油产品全部自给做出重大贡献的代表人物是( )①侯德榜②李四光③王进喜④邓稼先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gcdzg领导全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下面不属于改革开放后创新举措的是( )A.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设立经济特区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12.下列对各国在19 世纪上半期所山现的历史情景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英国:“旅行者号”机车试车成功后,铁路交通迅速发展B.美国:奴隶贩子当众毒打和侮辱带着镣铐的黑人奴隶C.中国:英国人在上海从事商业活动D.印度:章西女王带领起义军保卫章西城13.某中学九年级同学在研究“17 世纪40年代—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这一主题的过程中,总结了以下知识点.其中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是斗争的根木原因B.都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C.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革命形式D.都建汇了资产阶级共和国14.法国思想启蒙运动宣扬平等和自由.尖锐抨击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

下列文件内容受这场运动影响的有( ) ①《权利法案》 ②《独立宣言》 ③《人权宣言》 ④《法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5.“(一)凡年满21岁、精神正常、未判过刑的男子,均有选举权;(二)实行秘密投票制,以保障选民充分享有投票权……”。这是一份请愿书中提出的政治要求。

为实现这一目标,人类历史上出现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A.工业革命B.宪章运动C.法国大革命D.巴黎公社16.19世纪末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曾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为得到“阳光下的地盘”, 20世纪初,德国采取了( ) A.同英法结盟 B.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C.建立法西斯政权D.发劝第二次世界大战17.右图足为保证《国家工业复兴祛》的实施,美国政府实行“蓝鹰行动”的标志。

它体现了美国政府( )A.加强对经济实行干预B.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D.做反法西斯战争的准备18.“苏联、英国和美国在希特勒垮台之后有效地控制了欧洲的发展.”这是美国史学家斯塔大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 中的句话.下列事件能够反映“有效地控制了欧洲的发展”的是( ) A.巩固战时同盟B.实行冷战C.成立欧盟D.发动科索沃战争19.下面哪一国际组织的出现反映了欧洲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式已经影响了其他地区的发展方向( ) A. 联合国B.世界贸易。

3.历史试题答案

一,火的意义。

1、吃熟食易于吸收,使猿人获得了更加丰富的营养,熟食、开水使猿人少生疾病; 2、刀耕火种,火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增加了产量;铜的使用、铁的使用、陶器的发明都离不开火; 3、火是原始人黑夜里驱赶虫蛇野兽的最有利工具; 二、至于起积极作用的因素,大家经常提的就是劳动,劳动不但锻炼了猿人的身体,还锻炼了猿人的大脑。身体和大脑由量变积累到质变,于是在某一个瞬间,人类诞生了。

但我觉得自然选择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自然选择筛选掉了猿人不合时宜的基因,是一张非常有效的基因过滤网。

另外就是自然环境,冰川期的结束带来了充足的食物。所以我认为主要因素为:1、劳动(或叫生存过程),2、自然选择,3、适宜的生存环境。

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私田。私田的主人采用新的剥削方式,即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

这种新的剥削方式使私田主人与耕种者之间形成了新的生产关系,即封建地主与封建农民之间的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农业生产大大提高,出现了大量的私田。

与之相伴,出现了封建生产关系和封建剥削方式。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走向瓦解。

由于经济基础发生变化,导致上层建筑也随之改变。各国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先后进行变法,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起封建制度。

因此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4.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06年山东省中考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①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 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③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 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各项不属于秦、隋、元三个朝代相似之处的是 A.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统一 B.都开凿过运河 C.都创设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行政机构 D.都是短命王朝 3、纸发明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现在已知纸最早出现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宋朝 4、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是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西游记》 5、“鸦片流毒天下……,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这应是哪位大臣给皇帝的上书? A. 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李鸿章 6、近代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其中攻占过北京的是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 A.介绍西方的政治制度 B. “师夷长技以制夷” C.介绍西方教育思想 D.阐述“微积分”的初步概念 8、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九一八事变 ②七七事变 ③八一三事变 ④西安事变 A. 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 C. ①③④② D. ①②③④ 9、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的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0、标志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是 A.西藏的和平解放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1、西方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尽相同,德国的途径是 A.资产阶级革命 B.民族解放战争 C.王朝统一战争 D.社会改良运动 12、1913年英、美、德、法的实力对比 英 德 美 法 在工业产品数量上所占位次 3 2 1 4 在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5 2 上述表格所反映的史实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C.北约和华约的形成 D.欧盟和独联体的形成 13、提出相对论的是 A.牛顿 B.达尔文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14、下列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革命是在世界大战中爆发的 B. 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 C.首都工人和士兵在推翻旧政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D.建立了新的全国性政权 15、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古巴导弹危机的出现 B. “星球大战”计划的提出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试卷类型:A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5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辽宁沈阳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6年沈阳历史中考题

题号 16 17 18 19 总分 核分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6题8分,17题9分,18题8分,19题10分,共35分。 得分 评卷人 16、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

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引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引自元末诗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是指谁?本诏令提出了什么具体改革措施?(2分) (3)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融合的哪几种形式?(4分) 得分 评卷人 17、请你举出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民为实现近现代化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进行探索的各一件事例,并就其中的一件事例的历史作用或影响加以评述。

(9分) 得分 评卷人 18、中国现代史是gcdzg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1953—1957年,在gcdzg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动和变革,试述其主要内容。(4分) (2)20世纪50—7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也出现了严重失误,请你举出两件具体事例。

(2分) (3)对比以上内容,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得分 评卷人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主要国家(组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 国内生产总值 西 方 主 要 国 家( 组 织 ) 美 国 欧共体 日本 1965年所占世界% 34.88 15.85 4.56 1993年所占世界% 27.08 27.17 18.23 材料二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乔冠华开怀大笑 材料三 不结盟运动会议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实力有何变化?(2分) (2)上述材料反映出世界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因素?(6分) 历史试题(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C 2.D 3.B 4.A 5.A 6.D 7.B 8.A 9.C 10.D 11.C 12.A 13.D 14.B 15.C 二、非选择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