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光表测光比 测光表的简介
测光表的简介
测光表的种类与使用测光表主要是用来测量光线的强弱,指示正确曝光量的仪表。依测光方式之不同,可分为入射光式与反射光式。入射光式测光表:是从被摄体的位置,测量照射在被摄体上的光量(即照度)。测光时,测光表尽量靠近被摄体,而测光表的受光部朝向相机镜头的方向测光。反射光式测光表:是测量被摄体接受光线后所反射的光线亮度(即辉度)。测光时,测光表必须朝着被摄体,在距离约15~20cm处测光。重点测光表:属于反射光式测光表,因测光角度狭小(约2度以下)只能选择性地测量主体中极小部份的光线。此特性适合于确定主体的反差范围。对明暗对比悬殊或照明条件特殊(如 灯光 ">舞台灯光 )等的测光最适用。测光时,先观察被摄体的明暗分布,再选择其代表性的几处明度来测光,然后斟酌软片的宽容度及表现意图,决定所需的曝光值。目前的测光表大都为反射光式与入射光式两用的测光表,有些测光表还能测量瞬间光源(闪光灯)是为闪光灯测光表。手持测光表的使用程序:(1)设定软片感光度。(2)选择测光方式(入射光或反射光等)装入受光部。(3)按测光钮测光,求出读数(EV值或光圈、快门值)。(4)调校标度盘,得出光圈及快门的组合。(5)选择一组适合所需的光圈与快门。测光须知:: (1)测光表的设计,不论入射、反射、手持或内藏于相机,基本士都是以18%反射率的标准被摄体(即:使软片能呈现中灰的色调)为基准。故测定的主体若接近中灰标准时,便能够得到正确的曝光。否则,不管实际景物是黑是白,依测光表的指示曝光,都会得到中灰色调。 若要还原黑白的色调,就必须要增减曝光量。此在光线太强、明暗反差太大或极端黑白对比等场合,尤应注意。(2)测光时所对准的方向及测光范围的大小,都会影响测光的读数。(3)尽量以主体为测光标准,也尽量接近主体测光。入射光式测光表的使用 (1)入射光式受光部有乳白半球体与平面板两种。半球体接受来自于四方的光源,适于立体形的测光。平面板接受来自前方的光源,适于平面性的测光。 (2)因只测量光线的照度而不管被摄体的反射率,故遇到反射率不一的被摄体,可以正确又迅速的测出其平均曝光值,但遇到反射率特殊的明亮或黑暗主体时,宜对明亮主体减少1/2~1格光圈,对黑暗主体增加1/2~1格光圈,才有细调表现。(3)入射光式适于求平均值的测光,如翻照工作;又人物的皮肤大约有18%的反射率,故人像摄影以入射光式测光最适合。(4)平面板可测量光源的照明比。照明比是被摄体上亮部与暗部的光量比,也即是主光与补光的比例。照明比影响影像反差之大小,照明比愈大反差愈大,而若反差大到超过软片所能纪录的范围时,则呈现在照片上的将是一片死白或淤黑,得不到正常的调子及色彩。因此,照明比通常要控制在软片所能纪录的范围,黑白摄影大约9:1,彩色摄影大约5:1。照明比的求法:(1)装上平面板。(2)以入射光测光法,从被摄体位置将测光表朝向主光源(亮部)的中心测光,得到曝光值。如f/ll或EV13。(3)再依同法测出补助光(暗部)的曝光值。如f/5.6或EV11。(4)求出两次曝光值的差。如f/ll与f/5.6相差两格光圈或2个EV。依下表便可知主光源与补助,光的光量比是4:1而被照体的照明比是5:1。反射光式测光表的使用:(1)反射光式的受光部有限制测光范围(即受光角度)的透镜或孔状板。使用时,要注意测光表或摄影者的影子不可落在测光部位,以免影响测光。(2)因被摄体的反射率不同,测得的曝光值也会不同。一般可选择被摄体中反射率接近18%的部份(中间色调)做测光标准,便可得到正常的曝光。若黑白反差太大,可分别测出亮部与暗部的曝光值,再求出中间值做为曝光标准。若只要强调亮部或暗部,则可直接以此部位为测光标准。拍摄特白或特黑的物体时,宜增减曝光量才能获得所需的层次及重现原来的黑白、照白时宜增加曝光量1/2~1格,照黑时须减少曝光量1/2~1格(与入射式正相反)。(3)若遇景物反差大,黑白所占比率悬殊或主体在画面中所占面积太山等。可接近主体测光。无法接近时,可以用手或灰色卡代替主体测光。

参考文献:1世新大学广播电视电影学系 2009 测光表讲义2简立人 《现代戏剧的光影语汇--灯光营造戏剧美学的设计思考》3陈淑珍 2001 日光照明与永续设计
资料来源:Titan PhotoStudio @ 视觉日记
关联关键字:本页标签: 舞台灯光、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