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国历史极简版 头盔极简史——看看历史上的「 ”一级头盔、二级头盔和三级头盔”
头盔极简史——看看历史上的「 ”一级头盔、二级头盔和三级头盔” 最近,北京的中华世纪坛格外热闹,「 ”彩绘地中海:一座古城的文明与幻想”主题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134件(组)精美文物,展现了「 ”大

头盔极简史——看看历史上的「 ”一级头盔、二级头盔和三级头盔”
最近,北京的中华世纪坛格外热闹,「 ”彩绘地中海:一座古城的文明与幻想”主题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134件(组)精美文物,展现了「 ”大希腊”时代多民族碰撞与交融下所形成的独特文明。 展览中,一件公元前四世纪的青铜头盔引起了小新的注意。要知道,无论古代或现代,头盔都是保命的「 ”法宝”,头盔作为军用设备,已经有数千年历史。 ▲公元前四世纪的青铜头盔 那些年,保护脑袋的「 ”锅碗瓢盆” 在很久很久以前,原始人以打猎为生,免不了与老虎、狮子、狗熊来场丛林战。被咬掉胳膊、腿是常有的事,最怕猛兽一巴掌拍下来直冲天灵盖……除了「 ”外患”还有「 ”内忧”,部落之间的冲突越来越频繁,「 ”打架斗殴”时有些人就喜欢打脑袋。为了减少伤害,原始人学会了「 ”戴头盔”——抄起乌龟壳、椰子壳之类的往脑门上一扣,效果还真不错。显然,那时的人们还不知道「 ”头顶王八盖”的含义。 ▲某款游戏中的椰子壳头盔 随着冷兵器时代的来临,短剑、长矛、弓箭、戈戟等陆续在战场上显露神威,再用椰壳做头盔,就不像那么回事了。于是,几千年前的青铜时代,最早的金属头盔问世了。欧洲存世最早的头盔,是公元前七八百年的古希腊头盔。中国最早的则在安阳殷墟出土,距今3000多年。而在伊朗(古波斯)、伊拉克(古巴比伦)等地还有更早的头盔出土。 下面,小新将分「 ”中国”和「 ”欧洲”两条线,梳理一下头盔的发展脉络。 头盔极简史——中国「 ”胄” 头盔,古称「 ”兜鍪”、「 ”鞮瞀”、「 ”胄”,辛弃疾在词中写道:「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就是用兜鍪代指千军万马。中国最早的头盔,发掘于安阳殷墟,由青铜浇铸而成,纹饰精美。 ▲安阳殷墟出土青铜胄 商代 在河南安阳侯家庄1004号墓中,发现了大量青铜头盔,这是已知中国最早的头盔。这些头盔有的铸有兽面纹饰,有的只是简单的铸出两只大眼睛,有的则只有圆葵纹。顶部均有一空心铜管,用来容纳缨饰。 西周,简化了头盔制作工艺,便于大规模生产。春秋时,青铜盔更贴合头型,更利于实战。 战国时,皮胄和铁胄开始出现。 ▲曾侯乙墓出土皮甲胄 战国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皮胄是战国皮胄的典型代表。它由18片髹漆皮甲片编组而成,上有脊梁,下有垂缘护颈,由丝线连缀成一个整体,盔型精美,工艺水准颇高。 ▲燕下都铁胄 战国 1965年在燕下都武阳台丛葬坑中,我国考古学界首次发现了战国铁胄实物。这顶胄现藏于河北博物院,由头顶圆片和八十八枚矩形铁制札片以上压下的方式编缀而成。此后数百年间,这种札甲胄一直顽强存在于中国军队中。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由于秦始皇陵兵马俑没有戴胄,学术界曾有人提出「 ”秦军无胄”的观点,当1998年秦陵墓陪葬坑内那些如燕下都铁胄一般,以石片叠压连缀而成的石胄实物现世后,这种争论才告一段落。 ▲秦始皇陵石胄 秦代 1998年秦陵墓陪葬坑内以石片叠压连缀而成的石胄实物现世后,「 ”秦军无胄”的观点才被打破。石胄现收藏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共有胄片74片,材质为青灰色岩溶性石灰石,质地细密,色泽均匀,经过磨制和钻孔以青铜丝串系,工艺精湛繁复。 汉代铁胄工艺有了显著发展,除札甲胄外物,还出现一种带帽檐的新式头盔。它是南北朝时期流行盔式的雏形,后来的日本,也根据此盔演化出了一种外观极似西班牙M26,名为「 ”冲角付胄”的盔形,可谓影响深远。 ▲吉林榆树县东汉墓出土铁胄结构图 ▲日本古坟时代的「 ”冲角付胄” ▲西班牙内战时期的M26钢盔 南北朝时期,承上启下,依据东汉「 ”冲角付胄”发展而来的新式兜鍪大行其道。这种头盔顶带胄脊,前后有角,左、右、后方连接有皮革和札甲复合而成的「 ”顿项”,对人体最脆弱的后脑和脖颈都能完美防护。 ▲南北朝武士俑的「 ”冲角盔” 隋代,头盔形制在南北朝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受北方突厥影响,出现模仿野兽头部的「 ”兽首盔”;受佛教影响,出现模仿菩萨发髻的「 ”发髻盔”。 煌煌大唐,光耀千古,在这一时期,头盔呈现出爆发式发展,发髻盔、折返顿项盔、狻猊盔、朱雀盔……种类繁多、工艺精美。 ▲奈良博物馆藏唐代多闻天王像(折返顿项盔) 五代盔,承袭唐制,但做了进一步的简化。折返顿项盔和朱雀盔经过融合,最终演变为宋明两代所流行的凤翅盔形象。 宋盔精致不张扬,以细节称王。最能反映宋代头盔制式的作品,要数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免胄图》了。 ▲北宋李公麟《免胄图》 此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描绘的是唐代名将郭子仪泾阳免胄(不穿甲胄),只身单骑与回纥可汗相见的场面。虽然画作题材为唐代,但甲胄样式完全是秉承宋制。《免胄图》上,郭子仪的侍卫总共佩戴了凤翅盔、笠形盔、莲沿笠形盔、无名盔型等四种「 ”兜鍪”。 「 ”靖康之耻”后的南宋时期,还出现了一种形似范阳毡帽,边沿如睡莲叶般反扣的笠盔。 元代深受西亚、中亚文化影响,头盔除了沿袭中原的样式,还创新出一种「 ”钵胄”。钵胄有皮有铁,前额带眉庇,顶饰是被后世戏称为「 ”避雷针”的缨枪。 明代头盔比较多样化,一部分承袭元代,一部分模仿宋制。军队中装备比较多的是「 ”明铁盔(即笠形盔)”和钵盔,少数将领和锦衣卫中担负仪卫任务的御前大汉将军也会佩戴改良后的凤翅盔。 ▲铁鋄金兰札体龙纹胄 明代 永乐大帝朱棣的头盔,现藏于观复博物馆。鋄[jiǎn]金工艺是指以锤揲的方式将黄金薄片装饰在头盔上,金龙气宇轩昂,金色的兰扎体梵文颇为神秘,整体可谓是巧夺天工。 清代,全部佩戴钵胄。清军入关之后,钵胄缨枪越来越高,装饰也越来越华丽,还嫁接了镂空掐丝工艺,精致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头盔极简史——欧洲头盔 由于西方头盔发展体系十分庞杂,小新在这里只简单介绍几款有代表性的头盔,供大家欣赏。 罗马帝国头盔 罗马帝国曾雄霸欧洲近千年,其武器装备的更迭 对整个欧洲都有极大影响。罗马头盔大致按照柯林斯式头盔(公元前5世纪)→蒙特福尔蒂诺式头盔(公元前1世纪)→科奥吕式头盔(公元1世纪早期)→高卢式头盔、意大利式头盔(公元1世纪中叶至2世纪)→脊盔(公元4-5世纪)的脉络发展。 ▲从左到右分别是晚期蒙式头盔、科奥吕头盔和高卢G型头盔 罗马末期脊盔的护鼻是一个独立的「 ”Y”型金属结构,非常有趣的是,在中世纪时期的盎格鲁—撒克逊人,还有著名的维京海盗头盔上,都可以看到这种结构的护鼻,维京人更是在「 ”Y”字结构上,延伸出了与护鼻一体的护目。 ▲保留了罗马式高脊的维京护目盔 ▲八世纪盎格鲁—撒克逊头盔 欧洲近现代头盔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初的某一天,法军某部遭到德军猛烈炮击,硝烟弥漫,弹片横飞,法军死伤惨重。一个法国军士当时正在厨房当值,慌乱之下顺手抄起一口行军锅扣在头上,结果就是这口锅救了他的命。 法军亚德里安将军得知此事后,得到灵感,决定给每人头上安一顶钢铁铸造的「 ”小锅”。这样,第一款现代意义上的军用头盔「 ”亚德里安头盔”诞生了。1915年,这款钢盔在法军中得到普及,大大减少伤亡。 ▲亚德里安头盔 各国也纷纷追随,研制出自己的钢盔。其中英国的MK1型钢盔较浅,形如碟子;德国的M16钢盔形如一个饭碗,防护面积较大,两侧及后部有很长的「 ”盔裙”。美国一战时用的钢盔是英式,二战时则开始装备碗状M1钢盔,被士兵们称为「 ”钢罐”,并一直使用到20世纪80年代。据称仅在二战中,美军M1钢盔就拯救了至少7万名美军士兵的生命。 ▲美军士兵佩戴M1钢盔 文学作品中,沙场名将一身素衣,不着甲胄,是为了意境之美。真实战场上,不带头盔,就是故意「 ”送人头”。在这里,小新要提醒一下大家,骑摩车、电动车,工地安全作业也应该按照规定佩戴头盔。 珍爱生命,请戴头盔哦。也欢迎大家和小新一起去「 ”彩绘地中海:一座古城的文明与幻想”展览现场,一起观赏倾听头盔。 很赞哦! (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