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的马大是什么意思 圣经中的大张嘴是什么意思
圣经中的大张嘴是什么意思
圣经中的大张嘴是什么意思
箴13:3 谨守口的,得保生命;大张嘴的,必致败亡。
箴20:19 往来传舌的,泄漏密事;大张嘴的,不可与他结交。
大张嘴的。希伯来语是potheth,根据其动词pathath的词义,要么是“张开”,要么是“单纯”。从而“大张嘴的”的含义可以是“像嘴一样张开的”,也可以是“用嘴愚蠢的”。
圣经中的抹大拉是什么意思
抹大拉是个地方名。
抹大拉镇(或称特里基亚〔Tarichaea〕)位于加利利海的西岸,提比哩亚和哈马以北,迦百农以南的城镇。这名称源自希伯来文的 Migdal(另译作「米大尔」),意即「楼塔」。今日的梅迪废墟(Khirbet Mejdel)大概就是该处遗址。
按新约圣经的记载,有关「抹大拉」而最为人熟悉的人物,必定是那位抹大拉(城镇或地区)的马利亚(Mary Magdalene)。耶稣受难前惟一提及她的经文,就是曾有7个鬼从她身上赶出来(路8:2;参 可16:9,结尾加长的版本)。
抹大拉的马利亚是数位从加利利追随和服事耶稣的女信徒之一(太27:55-56;可15:40-41),她可能也加入别的妇女之行列,用自己的财物供给耶稣和门徒(路8:2-3)。
从远处看着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妇女们,内中有抹大拉的马利亚(可15:39-40;参 路23:49的「从加利利跟着他来的妇女们」)。她不单看见耶稣的尸身怎样被安放,更看到和知道其坟墓的位置(可15:47, 16:1;太28:1;约20:1-2;参 路23:55-56的「那些从加利利和耶稣同来的妇女」)。她亦是耶稣复活后先显现的妇女们其中的一位(太28:1, 28:9-11;可16:9;路24:3-10;约20:11-18)。从4卷福音书的记载来看,抹大拉的马利亚确实是位亲眼目睹耶稣被钉十架、被埋葬和显现又极度重要的见证人。
(来自网上资料)
圣经中的约是什么意思
圣经的约就是神与人立约的凭据,是神主动与人立的约。是神给人的恩典和应许。

圣经中的“弥那”是什么意思
弥那,又称为弥拿。
重量单位,1弥那 等于 50舍客勒 等于 公制单位500克。
相关经文:以斯拉记2:69节,列王纪上10:17,以西结书45:12节,尼希米记7:71、72,路加福音19:13。
补充:
《圣经》(希伯来语:ביבליה,拉丁语:Biblia,希腊语:Ββλο,英语:Bible俄语:библия(意为莎草纸)),可以指犹太教和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的宗教经典,又译《耶经》。犹太教的宗教经典是指圣经《旧约》部分,即《塔纳赫》(或称希伯来《圣经》),而基督宗教的《圣经》则指《旧约》和《新约》两部分。
犹太人的圣经《塔纳赫》从耶和华如何创世开始,然后讲述古时犹太人的历史,并记录先知预言。
基督宗教的《新约圣经》记载耶稣基督和其门徒的言行,以及早期基督教的事件纪录、使徒保罗写给教会或其他人的书信、或其他使徒写给教会的书信,即神藉着人手而写下他的话。
圣经经历长时间的编辑、千年的翻译、流传,已形成专门的“释经学”。
不同的基督教派别所承认的《圣经》旧约部分略有不同,天主教版本承认46卷,东正教版本承认50卷,基督新教版本承认39卷。《圣经》新约的书卷数比较一致,天主教、东正教、新教都承认27卷。在中国大陆,新教的和合本《圣经》人名地名等处理用英文音译的做法,天主教(思高圣经)《圣经》则采用拉丁文音译的做法,比如英文音译“彼得”,按拉丁文音译为“伯多禄”。圣经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泉,也是一部包罗永珍的百科全书。它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发行时间最长,翻译成的语言最多,流行最广而读者面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部书,并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
圣经中的“伯夙”是什么意思
1. 旧约 - 约书亚记: 第 15 章
58 又有哈忽,伯夙,基突,
2. 旧约 - 历代志上: 第 2 章
45 沙买的儿子是玛云。玛云是伯夙之祖。
3. 旧约 - 历代志下: 第 11 章
7 伯夙,梭哥,亚杜兰,
4. 旧约 - 尼希米记: 第 3 章
16 其次是管理伯夙一半,押卜的儿子尼希米修造,直到大卫坟地的对面,又到挖成的池子,并勇士的房屋。
伯夙,地名,意思为岩石之家
圣经中的「医治」是什么意思
医治,包括身体和心灵的医治,全人的医治才会带出健康的生命状态。
圣经中的方伯是什么意思
方伯在中国古代 是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圣经》中出自使徒行传13章7节
和合本: 这人常和方伯士求保罗同在,士求保罗是个通达人。他请了巴拿巴和扫罗来,要听神的道。
新译本: 他常常和省长士求.保罗在一起;省长是个聪明人,他请了巴拿巴和扫罗来,要听听 神的道。
从这里可以看出方伯应该是地方长官,如同省长,”方伯“一词应该是当初翻译的时候选用这个中国古代的官职名,这就圣经翻译的问题,和合本是百年前的翻译版本,而新译本是近些年有华人翻译的,所以用词跟今天相近。翻译的时候,会沿用一些汉语中的一些词,让中国人比较好理解《圣经》,比如”上帝“一词,沿用中国古语”昊天上帝“,意思跟《圣经》中独一上帝相近。
翻译中也会存在一些意思上的歧义,毕竟言语上意思不一定完全一致。所以很多的时候,要明白《圣经》意思,要查考多种翻译版本,最好的就是原版,旧约是希伯来文,古亚兰文,新约是希腊文和拉丁文。
圣经中的诡诈是什么意思?
诡诈,指欺诈。如:何家槐《暧昧》:“那双诡诈的小眼,很明显地显出畏缩的,哀怨的眼色。”
【词目】诡诈
【拼音】guǐzhà
【英译】crafty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六》:“ 彭祖 巧佞,足恭心刻,好法律,常以诡诈求相二千石语言微短。” 宋 陈亮 《酌古论三·诸葛孔明上》:“去诡诈而示之以大义,置术略而临之以正兵,此英雄之事,而智者之所不能为矣。”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一幕:“太宰 伯嚭 ,年约四十岁,是个诡诈贪佞、顺君之过的大臣。”
圣经中的马挪是什么意思呢
吗哪预表耶稣
(约翰福音 6:48-51) 48 “我就是生命的食物。49 你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还是死了。50 这却是从天而降的食物。谁吃了,谁就不死。51 我是从天而降、叫人得生命的食物。谁吃了这种食物,谁就永远活着。我将要赐的食物就是我的肉,是为了世人的生命而赐的。”
还有:
赐人永生的“吗哪”
耶稣对犹太人说:“我就是生命的饼。你们的父祖在旷野吃过吗哪,还是死了。……我是从天而降的活饼;谁吃了这个饼,就会活到永远;……我将要赐的饼就是我的肉,是为了世界的生命而赐的。”(约翰福音6:48-51)实际的饼或吗哪都不能给人永生。可是那些对耶稣的赎价祭物怀具信心的人,最终却会获得永生的奖赏。——马太福音20:28。
详见 守望他杂志 *** w99 8/15 第 27 页 从“天上的粮”得益 ***
圣经中的“原罪”是什么意思?
原罪是一神学上的语汇,它的产生一直可以追溯到人类祖先亚当的堕落。 如上所述,人原初是按著上帝的形象所造,他满有公义和自由,能够自由自在地选择追随神或背离神的道路。然而,人没有听从上帝的吩咐,吃了分别善恶树上的禁果。由于人违背了上帝的这一诫命,他被逐出伊甸园,同生命树隔绝开来。 自打那时起,人的灵受到了严重的扭曲。人的道德似乎生来就染上了痼疾。他的灵,即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变得残缺不全。 这就是原罪的体现。圣经说,人“一离母腹,便走错路,说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