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大唐宰相打和尚是谁 他是大唐宰相,也是李唐谋主,为何却多次进出朝堂?

火烧 2022-11-17 00:02:40 1050
他是大唐宰相,也是李唐谋主,为何却多次进出朝堂? 暑期热播网剧《长安十二时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心比天高、杀伐果决、智勇双全的少年李必。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每个影视人物都有历史原型,那么李必的历史原型又

他是大唐宰相,也是李唐谋主,为何却多次进出朝堂?  

大唐宰相打和尚是谁 他是大唐宰相,也是李唐谋主,为何却多次进出朝堂?
暑期热播网剧《长安十二时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心比天高、杀伐果决、智勇双全的少年李必。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每个影视人物都有历史原型,那么李必的历史原型又是谁?历史上的他比之《长安十二时辰》如何?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他。 李必的原型是中唐第一宰相李泌。 中唐宰相那么多为什么李泌是第一呢? 柳玭评价他「 ”两京复,泌谋居多,其功乃大于鲁连、范蠡。”,阳城认为「 ”邺侯经邦纬俗之谟,立言垂世之誉,独善兼济之略。”为什么他会受到如此高的评价,我们来看看他的生平。 不恋权位知进退,胸怀广大一心为国 李泌可以说是中唐最接近圣人的人了,李泌生于开元十年(722年)。自小就有神童美誉,七岁能文,自幼通晓诸子百家,后来受玄宗召见,玄宗对他极为满意,封他待诏翰林侍奉东宫,从此受到太子李亨重视。 之后李泌为奸臣杨国忠做诬于是做了隐士遍游名山寻仙访道。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玄宗出逃四川,太子李亨在群臣拥戴下即位。他找到李泌,向他咨询天下大事并要委以重任。 李泌拒绝官职而以幕僚自居。肃宗李亨称他为「 ”先生”对其十分敬重礼遇,将相升迁,奏章披答,文书制诰都要咨询他的意见,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他自号「 ”山人”,因为常穿白衣,世人称他「 ”白衣山人”。 一言定计灭安史 功成身退名利抛 当时安史之乱愈演愈烈,肃宗向他请教破敌之计。李泌认为叛军只是掳掠金银女子回范阳,没有久战之心,因此提出「 ”挫其锐、疲其兵、乱其政、间其盟”的战略。他认为「 ”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陉,郭子仪取冯翊,入河东,则史思明、张忠志不敢离范阳、常山,安守忠、田干真不敢离长安,是以三地禁其四将也。随禄山者,独阿史那承庆耳。使子仪毋取华,令贼地通关中,则北守范阳,西救长安,奔命数千里,其精卒劲骑,不逾年而弊。” 肃宗听从了他的建议,并派遣李光弼、郭子仪等执行,可肃宗操之过急,最终虽然平定叛乱但却埋下巨大隐患。 李泌虽无官职,却几乎尽掌军政大权,时人称其「 ”权逾宰相”,面对棘手的安史之乱,李泌学周郎谈笑间定策灭强敌,不知有多少人暗中嫉恨。等到叛乱几乎平定时权臣崔圆、李辅国等人开始排挤他,肃宗也忌惮他(过河拆桥、鸟尽弓藏!),李泌再次离开朝廷归隐山林,但肃宗时常派人向他请教时政并按照李泌所言实行,后人因此把他比作东晋陶侃,呼为「 ”山中宰相”。 调和将相匡时弊 巧施谋略困吐蕃 不久肃宗去世,代宗即位。代宗因感念李泌曾力保他太子之位所以登基后对他十分尊敬礼遇。代宗多次想拜他为相但却屡次被元载等人阻拦,淡泊名利的李泌也多番推辞。 德宗即位后拜他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正式拜相。李泌在任之中匡正时弊、勤修内政,调和将相矛盾还多次亲自带兵平叛并适当增加边军军饷稳定了国内形势。 吐蕃自「 ”大非川之役”尽歼唐军后不断蚕食唐朝领土,到代宗广德元年(763年)以后,更是攻入大震关,之后更是破长安,吞并河陇、安西、北庭等地,大唐更是陇右、剑南尽失,之后吐蕃更是打通西川与南诏接壤,南诏归顺吐蕃并与吐蕃夹攻唐朝,第一次「 ”天宝战争”南诏、吐蕃联军尽歼唐军。天宝十三年,唐军再次被吐蕃联军全歼。之后南诏与吐蕃多次进攻唐朝。大唐损兵折将边民苦不堪言。李泌拜相后着手处理吐蕃问题。 为了遏制吐蕃,他派人与大食结盟,劝德宗与回纥讲和并加入联盟,三方缔结「 ”贞元之盟”,之后李泌又派人瓦解了南诏与吐蕃的联盟,贞元九年,南诏与大唐在点苍山神祠会盟,南诏也加入大唐联盟,李泌一举定计而力成五方联盟!大唐从东南西北四处包围吐蕃,有效地钳制了吐蕃。 贞元十年(794年),南诏于铁桥之战大败吐蕃,俘虏吐蕃五王,收降吐蕃兵十余万,攻取其铁桥等十六城,献俘长安。 维州之战后,大唐设伏大败吐蕃,生擒吐蕃统帅,吐蕃近乎全军覆没,从此吐蕃由盛转衰,不复威胁。 所以说李泌的「 ”贞元之盟”促进了四方联合为吐蕃衰败铺平了道路。 李泌身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他定计平安史之乱,翻手间吐蕃末路,运筹帷幄定军机,平叛乱复民生,调将相君臣同心,仗义直言不惜死,不妥协不割地,执政时间虽短却影响深远。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因此虽有满腹才华却始终为奸人所嫉不得重用,加上喜爱老庄之学,无欲无求不慕名利,更兼有大智慧懂得不明哲保身的道理因此多次归隐,多次出山。观其一生不愧为中唐第一宰相。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