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郯子 郯子鹿乳奉亲,
郯子鹿乳奉亲,
鹿乳奉亲的故事800字
春秋时的鲁国人周郯子,是一位大孝子,奉养父母尽心竭力。他的父母年纪大了,都患有眼疾,当时求到一个治疗眼病的药方,其中需要用到鹿乳,于是父母都很想喝到鹿乳。
于是郯子做了一些准备以后,就来到深山之中,身上披着鹿皮,想尽办法混入鹿群之中,以取得鹿乳献给双亲。终于有一天,他得到了鹿乳,那高兴劲就别提了。
可有一次在取鹿乳的过程中,一个猎人误以为披着鹿皮的郯子是鹿,就要射他,郯子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被他的孝心感动,不仅护送郯子出山,并且还帮助他取得了鹿乳。
郯子为人仁厚,学识渊博,后来成为郯国的国君,将郯国治理得民风淳厚,文化繁荣,百姓对他心悦诚服。孔子二十七岁时,曾经拜见郯子向他求教,因此郯子也是孔子的老师之一。
扩展资料
原文: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疾,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免。诗曰: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皮。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释义:周郯子,品性至孝。剡子父母年老,且双目都患有眼疾,父母需要鹿的乳汁洗眼。郯子就披上鹿皮,前往深山里去,伪装在群鹿中间,于是取鹿乳来供养双亲。打猎者看见他,以为是鹿便想射他。剡子便将实情告诉他,才得幸免。
有诗说:父母亲老人想吃鹿乳,剡子身披鹿皮想混入鹿群取鹿乳。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jǐ)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鹿乳奉亲
鹿乳奉亲是什么意思
鹿乳奉亲讲述了作为孝子怎样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得到鹿乳来奉养亲人。此为《二十四孝》的第六则故事。
鹿乳奉亲原文 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疾,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免。诗曰: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皮。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释义 周郯子,品性至孝。剡子父母年老,且双目都患有眼疾,父母需要鹿的乳汁洗眼。郯子就披上鹿皮,前往深山里去,伪装在群鹿中间,于是取鹿乳来供养双亲。打猎者看见他,以为是鹿便想射他。剡子便将实情告诉他,才得幸免。有诗说:父母亲老人想吃鹿乳,剡子身披鹿皮想混入鹿群取鹿乳。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郯子鹿乳奉亲表达了一个什么主题?
郯子鹿乳奉亲是中国著名的二十四孝故事之一。在我国历史上传颂不衰的“二十四孝”中,郯子“鹿乳奉亲”的美德一直被视为楷模。
请问郯子公园的郯子指的是二十四孝中鹿乳奉亲的郯子吗?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郯子公园。郯子公园的“郯子”,即为二十四孝中“鹿乳奉亲”的郯子。

郯城,春秋时期的郯国。 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少昊后裔中的炎族首领就封于炎地,称炎国。炎,古音亦读谈(Tan),春秋前后,国名多加“邑”字,从而炎国演化为郯国。 郯子(生卒年月不详),己姓,子爵,春秋时期郯国国君。 郯子的仁孝之德,历来为海内外称道。二十四孝中鹿乳奉亲的郯子,就是春秋时期郯国国君郯子。 韩愈的《师说》:孔子师郯子......孔子还尊郯子为师呢。 郯子死后,后人建郯子庙、郯子墓、问官祠聊以凭吊。据有关资料载,当时郯子庙中塑有“三圣”、“四贤”像,其中“三圣”像为孔子、老子、郯子。人们对郯子的崇拜之情由此可见。 人们都知道,全国各地中山公园,“中山”即为纪念国父孙中山。郯子,是过去郯国(郯城)国君,为人敬仰。郯子公园的“郯子”,即为二十四孝中“鹿乳奉亲”的郯子。
郯子是是谁?
郯子是春秋时期郯国的国君,应该是孔子的老师。因为根据韩愈的《师说》记载,“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由此可见,孔子确实向郯子求教过,说他是孔子的老师也可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