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研究法钱穆读后感 中国历史研究法下载
中国历史研究法下载
一、请大家帮忙提供一下资料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等。广东新会人。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
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
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
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
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
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
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
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
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
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 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
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1929年病逝。
学术成就 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 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
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研究重点为先秦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指导范围为“诸子”、“中国佛学史”、“宋元明学术史”、“清代学术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史学研究法”、“儒家哲学”、“东西交流史”等。
这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等。 他一生著述宏富,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1936年9月11日出版的《饮冰室合集》较称完备。
《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
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 梁启超的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
这种带有“策士文学”风格的“新文体”,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梁启超写于1905年的《俄罗斯革命之影响》,文章以简短急促的文字开篇,如山石崩裂,似岩浆喷涌:“电灯灭,瓦斯竭,船坞停,铁矿彻,电线斫,铁道掘,军厂焚,报馆歇,匕首现,炸弹裂,君后逃,辇毂塞,警察骚,兵士集,日无光,野盈血,飞电刿目,全球挢舌,于戏,俄罗斯革命!于戏,全地球唯一之专制国遂不免于大革命!”然后,以“革命之原因”、“革命之动机及其方针”、“革命之前途”、“革命之影响”为题分而析之,丝丝入扣。
难怪胡适说:“梁先生的文章……使读者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 在书法艺术方面,梁启超早年研习欧阳询,后从学于康有为,宗汉魏六朝碑刻。 著作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新民说 饮冰室主人自说 中国文化史。
二、推荐几本好历史书
《二十四史》、《史记》这些书一般人看不懂,你暂时先别想了,以后如果有能力再说,《明朝那些事儿》和百家讲坛那些书,属于“文化快餐”,“快餐”吃多了也不好。
我向你推荐两本书,你肯定看得懂,而且很有思想,很专业。一本是吕思勉先生的《吕著三国史话》;另一本是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
历史方面的书籍,包括《史记》、《二十四史》这些习惯上我们认为比较权威的史书由于种种原因都有一些记载失实的地方,吕先生在其《吕著三国史话》中对于历史记载的深刻分析有助于我们在历史书籍阅读过程中更准确的把握史实,去伪存真。

思勉先生和黄仁宇先生在他们的这两本著作中对历史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很专业而且也不难掌握,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还被很多美国高校选为历史科的教材。我觉得你应该好好读一下这两本书,作为你以后读其它史书的理论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以后你再读其它的历史书籍,就不是在盲目的填鸭式的读书,而是能在读史的过程中有所思考,并能从中得到启迪。
三、一生要读的100本中国名书有哪些
一生要读知的100本中国名书内容如下:001 《尚书》002 《周易》003 《春秋》004 《老子》005 《诗经》006 《论语》007 《尔雅》008 《孟子》009 《荀子》010 《庄子》011 《孙子兵法》012 《楚辞》013 《韩非子》014 《吕氏春秋》015 《战国策》016 《淮南子》017 《史记》018 《周礼》019 《九章算术》020 《论衡》021 《汉书》022 《古诗十九首》023 《针灸甲乙经》024 《搜神记》025 《抱朴子》026 《陶渊明集》027 《文心雕龙》028 《诗品》029 《水经注》030 《文选》031 《颜氏家训》032 《齐民要术》033 《三十六计》034 《李太白集》035 《杜工部集》036 《通典》037 《历代名画记》038 《资治通鉴》039 《东坡集》040 《通志》041 《四书章句集注》042 《三字经》043 《宋史》044 《文献通考》045 《西厢记》046 《三国演义》047 《琵琶记》048 《水浒》049 《永乐大典》050 《本草纲目》051 《西游记》052 《阳明全书》053 《焚书》054 《元曲选》055 《金瓶梅》056 《三言二拍》057 《徐霞客游记》058 《牡丹亭》059 《农政全书》060 《王季重集》061 《天工开物》062 《明儒学案》063 《明夷待访录》064 《日知录》065 《天下郡国利病书》066 《长生殿》067 《桃花扇》068 《红楼梦》069 《聊斋志异》070 《儒林外史》071 《唐诗三百首》072 《古文观止》073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074 《说文解字注》075 《文史通义》076 《曾国藩家书》077 《艺概》078 《大同书》079 《人间词话》080 《清史稿》081 《中国历史研究法》082 《沉沦》083 《呐喊》084 《女神》085 《徐志摩诗全编》086 《子夜》087 《骆驼祥子》088 《雷雨》089 《金粉世家》090 《激流三部曲》091 《上海屋檐下》092 《围城》093 《吾国与吾民》094 《青春之歌》095 《红岩》096 《鹿鼎记》097 《万历十五年》098 《美的历程》099 《活动变人形》100 《平凡的世界》。
四、中国历史研究法 梁启超怎么样
专业人士推荐的嘛,于是找来看看,第一眼就囧了,因为书上写着“故事会图书馆”。
我都那么大岁数了,转了一个圈,又回到了起点……话说,见龙卸甲这句话还真是什么地方都能用…… 内容很平和,是我喜欢的那种,梁启超同志果然牛啊,不是一般的牛。虽然不是讲史料的,多少也改变了我的一些传统看法。
比如孔安国,丫的那个砍墙的事情是假的啊,骗了我好多年。 但是主要还是讲的应当如何研究史学——从史学范围入手,谈过去,谈现在的改造,谈史料的收集和应当如何根据国外的史学理论改造我国的理论,谈史迹的具体操作和理解,很让人可亲,手不释卷的感觉,虽然陆陆续续的看了半个月,呵呵。
因为做了详细的笔记,好久没有做读书笔记了。 此外,令人意外的是,里面有大量的唯物史观的东西,甚至直接出来了这几个字。
并且在稍后的地方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很意外的说。多符合我党当今的政策啊,应该派下去给中学生看,一人一本! 不错的书,值得大家作为入门的史学教程看看,虽然我不是学史学的,但是也是可以推荐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