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虎门销烟的细节 虎门销烟后销烟工为何纷纷一夜暴富?多留个心眼,想不发财都难

火烧 2021-09-01 06:37:27 1101
虎门销烟后销烟工为何纷纷一夜暴富?多留个心眼,想不发财都难 1839年6月3日,在林则徐的命令下,清军于虎门海滩一带大规模销烟,截止至6月25日,共销毁鸦片19187箱及2119袋,合计两百三十多万斤

虎门销烟后销烟工为何纷纷一夜暴富?多留个心眼,想不发财都难  

1839年6月3日,在林则徐的命令下,清军于虎门海滩一带大规模销烟,截止至6月25日,共销毁鸦片19187箱及2119袋,合计两百三十多万斤,可谓震惊中外。抛开之后的鸦片战争不谈,虎门销烟其实是有猫腻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当初参加销烟活动的工人,有不少在那之后都成了大户人家,其中利益可想而知,那么他们实现一夜暴富的手法究竟是什么?

联系历史背景,清商虽然很早以前就与洋人有鸦片交易,但在林则徐之前,是没有开展过大规模销烟的;这也就意味着当时的工人还没能掌握完全销烟的技术。虎门销烟持续了二十多天,要销毁两百三十多万斤毒品,很明显,根本就不可能将数目如此夸张的毒品全部销毁。“油水”由此产生。

工人们一开始使用的是“烟土拌桐油”,而后再用火烧,过了几天林则徐发现这种方法有很大漏洞,无论怎么烧,还是有部分烟除不干净。故改用海水销烟,先在沙滩附近刨几个大坑,放入海水,将鸦片置于其中,浸泡并搅拌一段时间,最后加入石灰,很快就会发现坑中的鸦片被毁得一干二净。

林则徐想法虽好,但常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眼前发财的路就有这么一条,工人们心里自然有小九九。他们将搅拌鸦片用的竹竿挖通,这样一来随着搅拌的进行就会有部分鸦片进入竹竿内部,竹竿下边的鸦片被腐蚀了没关系,上头可都是完好无损的行货。工作一天总有休息的时候,到时找个空子再把竹竿里的鸦片取出来,如此循环往复,高价转手。

看着一小批聪明人如此胆大妄为,一些眼红者也不甘寂寞,纷纷加入偷料大军,一时间趋之若鹜。可谓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虎门销烟的细节 虎门销烟后销烟工为何纷纷一夜暴富?多留个心眼,想不发财都难

清廷虽然同意销烟,却并不意味着民间就没有鸦片市场。之前虎门滩一事让洋人吃了血亏,沿海一带鸦片价格猛涨,工人们偷到的鸦片一时间有价无市,岂有不发财之理?

“诸役相约,预去杠中竹节,挑拨时力故诪之,则土尽入竹杠中,一杠满,复易一杠。事后鸦片价骤昂,凡私售者,皆十倍取值,群役尽成富。”

可见,当时对中国构成巨大威胁的鸦片泛滥只是表象,真正让人感到恐惧的是这个帝国的腐败没落,再加上没有亡羊补牢的意识,近代的屈辱就成了必然,着实让人深思。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