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东晋皇帝列表 晋朝皇帝列表及简介,晋朝历代君王列表及名字:晋朝有几个皇帝

火烧 2021-08-10 06:12:39 1098
晋朝皇帝列表及简介,晋朝历代君王列表及名字:晋朝有几个皇帝 晋朝历代君王列表及名字:晋朝有几个皇帝晋朝有十五个皇帝。1.晋宣帝司马懿 三国的终结者 西晋王朝奠基人司马懿(179-251年),字仲达,汉

晋朝皇帝列表及简介,晋朝历代君王列表及名字:晋朝有几个皇帝  

晋朝历代君王列表及名字:晋朝有几个皇帝

晋朝有十五个皇帝。

1.晋宣帝司马懿 三国的终结者 西晋王朝奠基人

司马懿(179-251年),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修水利等经济有重要贡献。

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2.晋景帝司马师 控制曹魏政权的旷世枭雄

司马师(208-255年),字子元,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官至大将军。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长子,太祖司马昭的兄长,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伯父。

司马师沉着坚强,雄才大略。他继承父亲的权力,废魏帝曹芳,平定淮南三叛,击灭东吴诸葛恪的大军。基本控制了曹魏政权。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师为景皇帝,庙号世宗。

3.晋文帝司马昭 灭蜀汉 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

司马昭继承父兄的权力,弑魏帝曹髦,彻底控制了曹魏政权。掌权期间派钟会、邓艾灭蜀。其子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昭为文皇帝。有著名的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备注:上述三人为司马炎称帝后追尊的皇帝,这三人并未正式称帝。

4.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265年称帝,265年—290年在位26年。

司马炎,字安世,司马昭的长子,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晋朝的开国君主。265年他继承父亲司马昭的晋王之位,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将帝位禅让给自己,国号大晋,建都洛阳。

东晋皇帝列表 晋朝皇帝列表及简介,晋朝历代君王列表及名字:晋朝有几个皇帝

公元279年他又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280年灭吴,统一全国。武帝生活十分荒淫,晋宫内宫女万人以上,并造成社会风气荒淫奢侈,有“王恺,石崇斗富”。公元290年病逝,时年55岁,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葬峻阳陵。

5.晋惠帝司马衷(259年——307年)290年—307年在位18年。

司马衷,字正度,河内温县人。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西晋的第二代皇帝,公元。司马衷于267年被立为皇太子,290年即位,改元永熙。他为人痴呆不任事,以“何不食肉糜”闻名中国历史,初由太傅杨骏辅政,后皇后贾南风杀害杨骏,掌握大权。

在八王之乱中,惠帝的叔祖赵王司马伦篡夺了惠帝的帝位,并以惠帝为太上皇,囚禁于金墉城。齐王司马冏与成都王司马颖起兵反司马伦,群臣共谋杀司马伦党羽,迎晋惠帝复位,诛司马伦及其子。

又由诸王辗转挟持,形同傀儡,受尽凌辱。306年,东海王司马越将其迎归洛阳。307年,被司马越毒死,终年48岁。

6.晋怀帝司马炽(284年——313年)307年—313年在位7年。

西晋孝怀皇帝司马炽,字丰度,西晋王朝的第三代皇帝,为司马炎的第二十五子。初封豫章王,惠帝在位期间,被立为皇太弟。司马越毒死惠帝后,立他为帝,改年号为“永嘉”。

匈奴军进攻洛阳,晋怀帝被匈奴贵族政权刘汉军俘虏,次年后被刘汉主刘聪用毒酒毒杀,时年30岁。

7.西晋孝愍帝司马邺(300年——317年)313年—317年在位5年。

司马邺,又名司马业,字彦旗,西晋王朝第四位皇帝,晋武帝孙,吴孝王司马晏的儿子。初为秦王,驻守长安。311年,怀帝被刘汉军掳走后,群臣拥立他为太子。

313年,怀帝被毒死的消息传来,尚书、左仆射鞠允,卫将军索琳、梁芬等人于四月在长安扶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建兴”。

司马邺即位时才13岁,由琅邪王司马睿,南阳王司马保辅政。匈奴刘曜进攻长安,愍帝投降,受尽侮辱,317年被杀,时年18岁。

8.东晋皇帝列表

晋元帝司马睿(276年——322年)318年—322年在位6年。

司马睿,字景文,东晋王朝的开国皇帝,宣帝司马懿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

晋怀帝任命他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州江南军事,西晋灭亡后公元317年,时为西晋丞相的司马睿在建康称王,改元建武,次年称帝,成为东晋的开国皇帝。元帝即位后,矛盾四伏,忧愤而死,时年47岁。

9.晋明帝司马绍(298年——325年)322年—325年在位4年。

司马绍,字道畿,东晋的第二代皇帝,晋元帝长子,庙号肃宗。母亲为代郡出身。他从小就聪明伶俐,为人豪爽,即位后,平定王敦叛乱,巩固了东晋的统治,在位期间曾经中兴。病死,终年27岁。

10.晋成帝司马衍(321年——342年)325年—342年在位18年。

司马衍,字世根,汉族,明帝长子。明帝死后,司马衍于325年10月19日继位,由母亲庾太后辅政,庾太后死后由王导与庾亮辅政。

晋成帝在位期间,由于苏峻与祖约的叛乱,宫城迁移至石头城,直到西元329年陶侃平定苏峻之乱后才迁回建康。

晋成帝在位期间曾经命令庾亮北伐,但是败于石虎。西元336年晋成帝颁布壬辰诏书,禁止豪族将领将山川大泽私有化;341年又以土断方式将自江北迁来的世族编入户籍。342年晋成帝病死,终年21岁。葬于兴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鸡笼山)。

11.晋康帝司马岳(322年——344年)342年—344年在位2年。

司马岳,字世同。东晋的第四代皇帝,明帝的儿子,母庾文君,是晋成帝的同母弟弟,326年被封为吴王,后封琅琊王,342年晋成帝死后,由于权臣庾冰与庾翼力主之故,晋康帝才得以用兄终弟及的方式继承帝位。

344年患病身故,终年23岁,葬于崇平陵(今 江苏省江宁县蒋山)。其妻褚蒜子(崇德太后) 生晋穆帝司马聃,死后谥为康献皇后。

13.晋穆帝司马聃(343年——361年)344年—361年在位17年。

司马聃,康帝长子,344年由于晋康帝驾崩,2岁的他走向皇位,由于年幼而由褚太后掌政,并由何充辅政。何充过世后改由蔡谟与司马昱辅政。

晋穆帝在为期间东晋虽然北伐失败,但是由于桓温消灭了在四川立国的成汉,并且于356年夺回洛阳,虽然不久就因为粮运不继而撤退,东晋的版图仍然有所扩大。 361年晋穆帝病死,终年19岁。

14.晋哀帝司马丕(341年——365年)361年—365年在位5年。

司马丕,字千龄,为东晋的第六代皇帝,晋成帝之子,晋穆帝之堂兄弟。晋哀帝本应继晋成帝之位即位,但是由于权臣庾冰的意见而无法即位;司马丕于361年在晋穆帝死后即位,改元隆和,但是大将桓温当国,晋哀帝形同傀儡。

晋哀帝即位不久就迷上了长生术,按照道士传授的长生法,断榖、服丹药,结果晋哀帝服药后药性大发而不能听政,于是由褚太后再次临朝。365年晋哀帝便因药物中毒死于太极殿,时年25岁。

15.晋废帝司马奕(342年——386年)365年—371年在位6年。

司马奕,字延龄,东晋的第七位皇帝,晋成帝之子,晋哀帝司马丕同母之弟,又称海西公。司马丕死后,司马奕于365年(兴宁三年)2月23日即帝位,司马奕即位之时,桓温掌握朝政,而且桓温也有意废掉司马奕自即位为皇帝,但司马奕本身并无过失可言。

桓温便指司马奕阳痿不能人道,于371年废司马奕为东海王,之后在贬为海西公,迁居吴县。司马奕遭此挫折,心灰意冷,又怕再遭祸端,便枉塞聪明以苟且偷生。之后司马奕便沉迷于酒色,于386年过世,时年45岁。曾用年号:太和(366年)

16.晋简文帝司马昱(320年——372年)371年—372年在位2年。

司马昱,字道万,河内温县人,晋元帝少子,母郑阿春,司马绍之弟。幼岐嶷,为元帝所爱。初封琅邪王,初封会稽王,桓温于公元371年11月废司马奕后,于同月己酉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咸安”。

司马昱继位后,一切听命于桓温,形同傀儡。公元372年7月,司马昱病危,宣布立子昌明为太子,并在一天一夜之内,连发四道诏书,请以大司马镇姑孰(今安徽省当涂县)的桓温入京辅政。

桓温不理睬,司马昱只好写下遗诏,授权桓温可以依据周公辅助成王的故例摄政;如果太子不值得辅助,可以取而代之,自行称帝。

郎中王坦之接到这诏书,极力劝谏,并当着司马昱的面将诏书撕成碎片。司马昱自慰地说:“天下本是取来之物,卿何必如此着急呢?”王坦之反驳说:“天下是宣帝、元帝的天下,陛下怎能私自授予他人!”

司马昱沉吟良久,无话可答,命令王坦之重新起草遗诏,改成:“家国大事都要一一禀告大司马(桓温),太子要象刘禅对待诸葛亮一样,敬重桓温。”第二天(己末日),司马昱死于建康宫中,终年53岁。司马昱死后的庙号为太宗,谥号为简文帝。

17.晋孝武帝司马曜(352年——396年11月6日)372年—396年在位25年。

司马曜,字昌明,是东晋的第九个皇帝,晋简文帝的第三个儿子,晋安帝和晋恭帝的父亲,母李陵容。383年,与前秦有“淝水之战”,在谢安领导下,大败前秦军。

谢安死后,社会矛盾逐渐尖锐。加上,孝武帝“溺于酒色”,时因酒后戏言,被张贵人命宫女用被子闷死,终年45岁。

18.晋安帝司马德宗(382年——419年1月28日)396年—419年在位23年。

司马德宗字安德,是东晋的第十位皇帝,孝武帝长子,即位后,发生内乱,国势日衰,安帝没有什么政治才能,被刘裕买通宦官勒死,终年37岁。谥号为安帝。

19.晋恭帝司马德文(386年——421年)418年—420年在位3年。

东晋的末代皇帝,孝武帝子,安帝同母弟,最早封琅邪王,后被封为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领司徒、录尚书六条事等职。刘裕勒死安帝后,立他为帝。为刘裕所废,后又被刘裕派人用被子闷死,终年36岁。

桓玄之乱后,刘裕当政,司马德文知道刘裕有篡位与杀害晋安帝的企图,而且晋安帝本人不辨饥寒,司马德文便随侍于晋安帝左右;直到有一次司马德文因病出宫,刘裕才派人杀害晋安帝。

刘裕本人有意自称皇帝,但由于图谶所言“昌明(晋孝武帝)之后有二帝”,于是刘裕为符合图谶所言,便于418年改立司马德文为皇帝,次年改年号为元熙。

扩展资料:

西晋一大特色是大量游牧部落内迁。自东汉光武帝允许边民内迁以来,大量游牧民族被迁入,到西晋时关中和凉州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

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 。由于迁入人口数目相当多,与关中一带晋人相差不远。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

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改元建武,史称东晋。

西晋时期以仿铸造青铜器的高温烧制的青瓷闻名。西晋的文化程度也很高,名医王叔和著有《脉经》,地理学家裴秀编有《禹贡地域图》,史学名著《三国志》即由陈寿所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晋

晋朝皇帝列表?

一、西晋皇帝:

1、晋高祖,司马懿;(追谥)

2、晋世宗,司马师;(追谥)

3、晋太祖,司马昭;(追谥)

4、晋世祖,司马炎;

5、孝惠皇帝,司马衷;

6、孝怀皇帝,司马炽;

7、孝愍皇帝,司马邺。

二、东晋皇帝:

1、晋中宗,司马睿;

2、晋肃祖,司马绍;

3、晋显宗,司马衍;

4、晋孝宗,司马聃;

5、晋太宗,司马昱;

6、晋烈宗,司马曜;

7、晋成宗,司马德宗;

8、恭皇帝,司马德文。

扩展资料:

1、晋王朝奠基人: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

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

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

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

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73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2、走向灭亡

刘裕掌控朝廷,荆州刺史刘毅忌妒,意图举兵。412年刘裕抢先讨伐之,刘毅兵败自杀。谯蜀为东晋叛将谯纵所建。

在405年时,益州刺史毛璩率军讨伐江陵桓振,蜀军不愿远征,便推谯纵为主叛晋。随后攻陷成都,杀死毛璩,谯纵也自号成都王。408年晋廷派刘敬宜率军讨伐但失败。413年刘裕派西陵太守朱龄石率军西伐,攻占成都。谯纵败退自杀,谯蜀亡。

卢循为孙恩继承人,桓玄为安抚之任为永嘉太守,但他仍不断袭扰沿海。404年卢循由海路攻占广州,隔年晋廷为安抚而命他为广州刺史。410年卢循趁刘裕北伐南燕之机,与其姐夫徐道覆分二路北伐,合溃刘毅于桑洛州(今江西九江市),乘势攻入京师建康,史称卢偱之乱。

此时刘裕已赶回,卢循和徐道覆发生内讧,卢循久攻京师不破,撤守寻阳。10月徐道覆进攻江陵,为守将刘道规所败。12月卢循败于晋军,退守广州。

411年刘裕派兵击杀徐道覆。卢循最后于交州被交州刺史杜慧度歼灭,投水自杀,至此乱事平定。

刘裕消灭若干异己后,为了名正言顺称帝,先后发动两次北伐。当时南燕慕容超屡屡入侵,409年刘裕率军伐南燕。于次年攻破南燕都城广固,擒杀慕容超,南燕亡。

而后因卢循叛乱,刘裕回师。后秦因为屡遭夏主赫连勃勃入侵,国势大衰,幼主姚泓初立。416年12月 刘裕再度北伐,连克许昌、洛阳。隔年刘裕兵分两路围攻关中,最后攻破长安,后秦亡。

但于该年冬天,留守京师的刘穆之突然去世,为免朝廷生变,刘裕不得不亲返。他命其幼子刘义真同王镇恶、沈田子等诸将防守长安,后来诸将内哄,夏主赫连勃勃率军攻击。

417年冬刘裕命刘义真等将领率军东归,遭夏军追击,元气大伤,至此北伐结束。关中失守后,刘裕开始积极谋取帝位。同年刘裕杀晋安帝,立其弟德文,为晋恭帝。

420年刘裕废晋恭帝自立,建国宋,史称南朝宋,是为宋武帝,东晋至此灭亡。

439年北魏统一华北后,至此进入南北朝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晋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晋朝君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懿

晋朝是怎么灭亡的 晋朝皇帝列表揭秘

1、灭亡时间 2、灭亡原因

  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

266年司马炎登基,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灭西晋,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

  灭亡时间

  西晋灭亡时间为公元316年

  东晋灭亡时间为公元420年

  灭亡原因

  西晋

  1、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混战了十几年,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2、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

  分析

  关于西晋灭亡的重要原因,个人认为不外乎以下三方面的直接原因:皇帝白痴、八王之乱、皇后专权。历代王朝的灭亡首先是政治上出现问题,西晋也不例外;让一个白痴做了皇帝,王朝中央政府的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了紊乱,这个国家想不完也难。

  具体原因

  由于长期的内乱(八王之乱你知道吧)后国力渐弱、加之统治者的对外民族压迫 致使本就风雨飘摇的晋王朝摇摇欲坠、后匈奴贵族刘渊之子刘聪攻破洛阳。俘虏怀帝。西晋灭亡。北方战乱、十六国突生!

  光熙元年(306年)东海王司马越毒死惠帝,司马炽即位,改元永嘉,司马越为太傅辅政,政局为司马越把持。在此期间,匈奴等少数民族也开始建立独立的政权,其中刘渊已经自称汉帝,但是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渐严重。永嘉五年(311年)正月,晋怀帝密诏荀晞讨司马越,三月发布诏书讨伐,司马越于同月病死,众共推王衍为元帅。四月王衍遣军队在护送司马越灵柩回到东海封国时,与镇东大将军石勒的二万军队于苦县(河南鹿邑)宁平城(河南省郸城县东宁平乡)作战,石勒(后来的后赵老大!)纵骑围而射之,将士十余万人相践如山,全被歼灭,石勒焚烧司马越的灵枢。王衍被擒时,劝石勒建国称帝,以求苟活,但仍被石勒活埋,临死叹息:“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西晋最后一支主要兵力被消灭,已无可战之兵。

  东晋

  皇帝不如大臣强悍,经过几代积弱,皇帝成了空架子,遇到有作为又有野心的大臣自然就不愿一个傀儡在眼前碍事了,东晋就是这样被刘裕给灭掉的。

  分析

  东晋这个政权颇有特殊性。一切外来政权,想站稳脚跟,必须和当地贵族打成一片,这个是很多政治家都懂得的道理。司马睿能当上皇帝,王导的贡献相当大,所以就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由于王家功劳很大,所以王家的宗族受到了很大的礼遇,尤其是王敦。后来这个王敦作乱,好在没有成功。但是权臣问题,成为东晋很大的问题,有许多大臣,都是兼八州刺史。也就是东晋所有州的刺史。还有什么丞相、大将军、司隶校尉、录事尚书这种有实权的大官,往往都是一个人。所以,接下来又出现了祖约、桓玄等等叛乱,桓玄还曾经短暂灭亡了东晋。再后来就是刘裕,最终灭亡了东晋。谢家也曾经当过权臣,不过还算老实。这样,就出现了,南朝无论谁当皇帝,王谢两家都得吃香,否则你这个皇帝也当不踏实。这种情况到了隋朝才有所好转,到了唐太宗时期,几次重修家谱,才最终使得王谢两家衰落。

春秋战国时晋国皇帝列表

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统治者不叫皇帝,都被称为王。

晋国,周代春秋时期诸侯国名,出自周成王之弟唐叔虞 姬虞。疆域约为今山西省南部。姬虞之子晋侯燮父徙居晋水,至晋孝侯时,国都名翼(今山西翼城);曲沃代翼之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东南),别都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前403年,晋国卿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分晋。周威烈王赐三家为诸侯,晋国正式灭亡。 晋国为周之宗裔,故为姬姓。后因王孙燮封迁于晋水而为晋氏,故为姬姓,晋氏。 君位顺序 君 主 谥 号 国君 在位年数 即位 退位 世系 备 注 本名 时间 时间 关系 1 唐叔虞    虞    前1033 ? 周武王之子    2 晋侯燮    燮          唐叔虞之子    3 晋武侯 武侯 宁族          晋侯燮之子    4 晋成侯 成侯 服人          武侯之子    5 晋厉侯 厉侯 福    ? 前859 成侯之子    6 晋靖侯 靖侯 宜臼 18 前858 前841 厉侯之子    7 晋僖侯 釐侯、僖侯 司徒 18 前840 前823 靖侯之子    8 晋献侯 献侯 籍 11 前822 前812 釐侯之子    9 晋穆侯 穆侯 费王 27 前811 前785 献侯之子    10 晋殇叔 殇叔 4 前784 前781 穆侯之弟    11 晋文侯 文侯 仇 35 前780 前746 穆侯之子    12 晋昭侯 昭侯 伯 7 前745 前739 文侯之子    13 晋孝侯 孝侯 平 15 前738 前724 昭侯之子    14 晋鄂侯 鄂侯 却 6 前723 前718 孝侯之子    15 晋哀侯 哀侯 光 9 前717 前709 鄂侯之子    16 晋小子侯    小子 4 前708 前705 哀侯之子    17 晋侯缗    缗 27 前704 前678 小子侯之叔    曲沃桓叔 桓叔 成师 14 前744 前731 昭侯之叔    曲沃庄伯 荘伯 鱓 15 前730 前716 桓叔之子    18 曲沃武公/晋武公 武公 称 39 前715 前677 庄伯之子 (前678年受王命称晋武公,纪年沿用曲沃武公纪年) 19 晋献公 献公 诡诸 26 前676 前651 武公之子    晋奚齐 奚齐 十个月 前650 前650 献公之子 即位不久被杀 晋卓子 卓子 一个月 前650 前650 献公之子 即位不久被杀 20 晋惠公 惠公 夷吾 14 前650 前637 献公之子    21 晋怀公 怀公 圉 1 前637 前637 惠公之子 未及改元就被杀 22 晋文公 文公 重耳 9 前636 前628 怀公伯父    23 晋襄公 襄公 欢 7 前627 前621 文公之子    24 晋灵公 灵公 夷皋 14 前620 前607 襄公之子    25 晋成公 成公 黑臀 7 前606 前600 灵公之叔    26 晋景公 景公 左传作獳 19 前599 前581 成公之子      史记作据 27 晋厉公 厉公 左传作州蒲 8 前580 前573 景公之子      史记作寿曼 28 晋悼公 悼公 周 15 前572 前558 厉公堂侄    29 晋平公 平公 彪 26 前557 前532 悼公之子    30 晋昭公 昭公 夷 6 前531 前526 平公之子    31 晋顷公 顷公 弃疾 14 前525 前512 昭公之子    32 晋定公 定公 午 37 前511 前475 顷公之子    33 晋出公 出公 凿 23 前474 前452 定公之子    34 晋哀公 哀公、 懿公、 敬公 骄 15 前452 前438 出公堂兄弟    35 晋幽公 幽公 柳 18 前437 前420 哀公之子    36 晋烈公 烈公 止 27 前419 前393 幽公之子    37 晋孝公 孝公、桓公 颀 15 前392 前378 烈公之子    38 晋静公 静公 俱酒 2 前377 前376 孝公之子   

西晋皇帝列表

西晋皇帝列表:

武帝司马炎 ( 公元266-公元290), 字安世,庙号:世祖。

惠帝司马衷 (公元290-公元306) ,字正度,庙号:德宗。

怀帝司马炽 (公元307-公元311) ,字丰度,庙号:仁祖。

愍帝司马邺 (公元311-公元316) ,字彦旗,庙号:哀宗。

西晋(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称晋朝。传四帝 ,国祚五十一年。若以灭东吴始,则仅立朝37年。为了区别于东晋,史称西晋,两晋又被称为司马晋。

扩展资料:

西晋一大特色是大量游牧部落内迁。自东汉光武帝允许边民内迁以来,大量游牧民族被迁入,到西晋时关中和凉州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 。由于迁入人口数目相当多,与关中一带晋人相差不远。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

西晋时期以仿铸造青铜器的高温烧制的青瓷闻名。西晋的文化程度也很高,名医王叔和著有《脉经》,地理学家裴秀编有《禹贡地域图》,史学名著《三国志》即由陈寿所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晋

晋朝皇帝列表。

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

西晋

司马炎(世祖武皇帝) 即位时间:265 年号:泰始(265)咸宁(275)太康(280)太熙(290)

司马衷(孝惠)即位时间:290 年号:永熙(290)永平(291)元康(291)永康(300)永宁(301)太安(302)永安(304)建武(304)永安(304)永兴(304)光熙(306)

司马炽(孝怀皇帝)即位时间:306 年号:永嘉(307)

司马邺(孝愍皇帝)即位时间:313 年号:建兴

东晋

司马睿(中宗)即位时间:317 年号:建武(317)大兴(318)永昌(322)

司马绍(肃宗)即位时间:322 年号:永昌(322)太宁(323)

司马衍(显宗)即位时间:325 年号:太宁(325)咸和(326)咸康(335)

司马岳(康皇帝)即位时间:342 年号:建元(343)

司马聃(孝宗)即位时间:344 年号:永和(345)升平(357)

司马丕(哀皇帝)即位时间:361 年号:隆和(362)兴宁(363)

司马奕(海西公)即位时间:365 年号:太和(366)

司马昱(太宗简文皇帝)即位时间:371 年号:咸安(371)

司马曜(烈宗)即位时间:372 年号:宁康(373)太元(376)

司马德宗(安皇帝)即位时间:396 年号:隆安(397)元兴(402)义熙(419)

晋朝皇帝列表?

西晋

宣帝 司马懿 景帝 司马师 文帝 司马昭(以上三帝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武帝 司马炎 惠帝 司马衷 怀帝 司马炽 愍帝 司马邺 东晋 元帝 司马睿 明帝 司马绍 成帝 司马衍 康帝 司马岳 穆帝 司马聃 哀帝 司马丕 海西公 司马奕 简文帝 司马昱 孝武帝 司马曜 安帝 司马德宗 恭帝 司马德文

晋朝皇帝列表

  西晋 266年-316年 庙号 谥号 姓名 统治时间 年号   高祖(追封) 宣帝(追封) 司马懿 无 未称帝   世宗(追封) 景帝(追封) 司马师 无 未称帝   太祖(追封) 文帝(追封) 司马昭 无 未称帝   世祖 武帝 司马炎 266年-290年 泰始266年-274年   咸宁275年-280年   太康280年-289年   太熙290年-290年   德宗 惠帝 司马衷 290年-301年 永熙290年-291年   永平291年-291年   元康291年-299年   永康300年-301年   永宁301年-302年   赵王司马伦篡位↘   襄祖 睿帝 司马伦 301年 建始301年   惠帝反正↘   德宗 惠帝 司马衷 301年—306年 太安302年-303年   永安304年-304年   建武304年-304年   永安304年-304年   永兴304年-306年   光熙306年-306年   仁祖 怀帝 司马炽 307年-313年 永嘉307年-313年   哀宗 愍帝 司马邺 313年-316年 建兴313年-316年   东晋317年-420年 庙号 谥号 姓名 在位年限 年号   东晋   中宗 元帝 司马睿 317年-322年 建武317年-317年   太兴318年-321年   永昌322年-323年   肃宗(肃祖) 明帝 司马绍 322年-325年 太宁323年-326年   显宗(显祖) 成帝 司马衍 325年-342年 咸和326年-334年   咸康335年-342年   延宗 康帝 司马岳 342年-344年 建元343年-344年   孝宗 穆帝 司马聃 344年-361年 永和345年-356年   升平357年-361年   宁宗 哀帝 司马丕 361年-365年 隆和362年-363年   兴宁363年-365年   虞宗 废帝 司马奕 365年-371年 太和366年-371年   太宗 简文帝 司马昱 371年-372年 咸安371年-372年   烈宗 孝武帝 司马曜 372年-396年 宁康373年-375年   太元376年-396年   成宗 安帝 司马德宗 396年-403年注 隆安397年-401年   元兴402年-404年   ②桓楚,国号楚   — — 桓玄 404年 永始404   ③东晋(安帝反政)   成宗 安帝 司马德宗 404年-418年 义熙405年-418年   祺宗 恭帝 司马德文 418年-420年 元熙419年-420年   注:①东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控制东晋朝廷的楚王桓玄篡位,建国桓楚。晋安帝献上国玺,禅位于桓玄。   ②301年,赵王司马伦自立为帝,改元建始,晋惠帝退位为太上皇。三月,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三王联合常山王司马乂(后封长沙王)伐赵王伦。五月赵王伦败,赵王伦及其党羽被斩,惠帝复位。

有几个(83)晋朝(13)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