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维族历史

火烧 2022-05-16 02:32:46 1038
维族历史 关于维吾尔族的族源,说法不一。维吾尔民族人按自己的发展史记载。本民族与突厥族同出与匈奴民族,是匈奴族的单于的两个王子发生争斗分裂,带领自己的部下逐渐形成了突厥和回鹘两个不同的民族,回鹘就是维

维族历史  

关于维吾尔族的族源,说法不一。

维吾尔民族人按自己的发展史记载。

本民族与突厥族同出与匈奴民族,是匈奴族的单于的两个王子发生争斗分裂,带领自己的部下逐渐形成了突厥和回鹘两个不同的民族,回鹘就是维族的先民,所以维吾尔语与其他的突厥族语言基本相同,只是发音上有所区别,包括远在小亚细亚的已经与当地民族融合很久的土耳其语都和维吾尔语基本相同,维吾尔族人到土耳其一个月就可以完全学会土耳其语和阿塞拜疆语,他们听这两种语言与听哈萨克等民族语言没有什么区别,就像是在听方言。

而许多民族学家错误的认为其先民是可追溯至公元前3世纪北方游牧民族丁零以迄铁勒。

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汉文文献中对“维吾尔”这个族名有不同的译写。

4世纪写作“袁经”,6世纪末、7世纪初写作“韦纥”,788年以前写作“回纥”,788年以后至13世纪70年代改写为“回鹘”,13世纪70年代至17世纪40年代写作“畏兀儿”,17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则称“回部”或“缠回”等。

维族历史

还有人认为其族源可追溯至公元前3世纪的“呼揭”、“乌揭”,甚至远古塔里木盆地的原始土著民族。

唐天宝三年(744年)回纥消灭突厥汗国,居住在鄂尔浑河和色楞格河沿岸的回纥人建立了回纥汗国,其统辖范围包括贝加尔湖西南、叶尼塞河上游、阿尔泰山西南、天山以北、兴安岭以东等广大地区,后曾占领过天山以南部分地区、七河流域、真珠河(今锡尔河)、拨贺那(今费尔干纳)等地,与唐朝长期友好,曾两次派兵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并与唐多次和亲。

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回鹘汗国破灭,回鹘部众除一小部分留在原居住地外,绝大部分被迫进行大迁徙。

分南下与西迁,南下主要分为二支,其中一支奔向河西走廊,与早在武则天时南渡大漠而徙居于河西的回纥部众聚合。

建牙帐于甘州(今甘肃张掖),被称为甘州回鹘或河西回鹘。

咸通二年(872年)在甘州自立可汗,11世纪上半叶为西夏击败,后又为蒙古所统治。

他们长期繁衍生息,今甘肃省的裕固族,这一支回鹘人的后裔。

另一支回鹘部众来到天山以北,以西州(即高昌,今吐鲁番盆地)为中心建立起高昌回鹘政权,史称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

其政权一直存在到元朝中期,他们与当地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劳动生息,相互交流,逐渐融合,发展成为这一部分地区今天的维吾尔族。

西迁的第三支回鹘人进入中亚地区,和先于他们进入这一地区葛逻禄等部汇合。

因其活动于葱岭以西,史称葱岭西回鹘。

在9世纪末到13世纪初,这一支回鹘,联合其他突厥语系部落建立政权,称为喀喇汗王朝,其极盛时期的疆域包括今塔里木盆地的中部和西部、伊犁河流域和巴尔喀什湖以东、楚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周围、锡尔河中游和阿姆河中游的以东地区。

他们与塔里木盆地的居民在长期生息中逐步发展为这一地区的近代维吾尔族。

另一说认为维吾尔族自古就生活在新疆境内,后与西迁的回鹘人聚合发展成近代维吾尔族。

辽保大四年(1124年)耶律大石率众西迁,建立“西辽”,辖地包括今新疆及迤西地区, 1211年为乃蛮王屈出律所灭。

1218年蒙古灭乃蛮,其间今新疆的维吾尔族先后受西辽与乃蛮贵族的统治, 1234年并入蒙古察合台汗国。

1371年,明朝洪武四年,察合台汗国灭亡,新疆境内分裂为许多割据政权。

17世纪初,天山南部建立了叶尔羌汗国,与清朝维持着朝贡贸易关系。

1678年,康熙十七年,由于白山派和卓勾结准噶尔蒙古贵族攻入南疆,叶尔羌汗国灭亡。

清乾隆二十至二十二年(1755~1757年)清朝平定了准噶尔之乱。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在新疆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实行军事管制制度,

参考资料:://baike.baidu/view/2705.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