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轶闻逸事 历史轶闻:圣人孔子为什么会三次流泪

火烧 2022-09-10 01:12:15 1082
历史轶闻:圣人孔子为什么会三次流泪 《论语》有两处记述了孔子的哭泣,其中一次是为丧主。“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临丧哀,不甘。日哭,则不歌。”孔子早年曾治丧礼,他主持的丧礼应该很多。可如何一遇丧主

历史轶闻:圣人孔子为什么会三次流泪  

《论语》有两处记述了孔子的哭泣,其中一次是为丧主。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临丧哀,不甘。

日哭,则不歌。”孔子早年曾治丧礼,他主持的丧礼应该很多。

可如何一遇丧主在旁便食不甘味并哀伤哭泣?这也太没有职业水准了。

即使“丧,与其易也,宁戚”。

那也应该是丧主悲戚,何至专业主持“哀”而“日哭”?那一定是触碰到了孔子的痛。

史上有一哭丝毫不逊孔子。

“舜往於田,号泣於旻天。”舜为天子曾跑到野外对着苍天放声哭泣,这又为何?孟子解其故,“怨慕也”。

3岁丧父的孟子将心比心很容易就读懂了圣人的号泣。

原来皆为“怨己之不得其亲而思慕也”。

舜,“五十而慕者”,是天下首孝。

同理孔子“终身慕父母”亦当是大孝。

3岁丧父,17岁丧母的孔子心中一定贮藏着潮水般不停涌动的追慕之情,尽管他魁梧高大且有“岁寒松柏”的刚毅坚强。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凭借《蓼莪》的失枯之痛我们不难体会孔子的“哀”“哭”。

每有丧主在旁孔子的思亲之绪便会砰然而至。

那一日孔子食不能饱腹,味不能甘甜,一个酷爱音乐的人一整天都不再歌唱。

那一日,他像从一条悲伤的河中走出,整日滴着思亲的泪水。

这让两千多年后的我唏嘘不已。

孔子“遇”丧则哀,悲则便哭,这不是仅有“丧事不敢不勉”的职业态度可以做到,也非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能够圈点。

一定是将每一个生命都浸润在他博大的胸怀中了。

轶闻逸事 历史轶闻:圣人孔子为什么会三次流泪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