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锭银子多重 古人下馆子,吃完留一锭银子就走,店小二为何不拦?怎知饭钱够了
古人下馆子,吃完留一锭银子就走,店小二为何不拦?怎知饭钱够了
我们看电视剧或者小说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古人在某个地方吃饭。吃完了之后就丢下一块碎银子就走了,但这个时候往往会店小二是看都不会看的。就不禁奇怪了,难道他就不怕钱不够?其实了解古人的钱怎么算之后就知道完全不用担心,可能店小二还会开心有人丢碎银。

再看到武侠片,好汉们经常走进酒馆里,大喊一声:“小二,切两斤你们店最好的牛肉,再来两壶好酒!”然后往桌子上豪迈地放上一锭银子,店小二就喜滋滋地回答:“好咧!马上来!”银子在现在多常见,也不贵,所以看电视时我们没觉得有什么奇怪,其实,老板不止不用算账,还赚大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他们吃的这多,却只丢下一些小小的碎银呢,其实这碎银虽然看起来很小,但是它非常的值钱,它往往一两就可以换上百的铜钱,在鲁迅的作品《孔乙己》中,就有过这类酒店里的消费状况,里面说只要用几个铜板就可以吃一顿有酒有菜的好的伙食,所以那时候的普通人一般都吃不了多少钱,就算是那些大吃与大肉的侠客们,紧着他们吃,也不会吃超过一两银子,所以店家只要看到有人用碎银付款,就不会怀疑他的经济能力,一般来说,这样的付款方式只会让店家得到一些额外的收入,根本不会出现不够的情况。
银子开始广泛使用,应该是从明朝开始的。在汉唐的时候应该也有,可能是那时候用的不太多。那时候一两银子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人民币五六千块钱吧。像以前那么普通的老百姓,可能是不会装着这么多钱出去的。所以古代的银子价格也是非常高的,普通的人们出去买东西也花不了这么多的钱。买些吃的用的,应该也就只能用到铜板。如果要去买一些绸缎啊或者什么比较贵的东西,应该也只能用到碎银子吧。我们要是真的用碎银子的话,也不像电视剧里那么简单的。比如说,用手掂一掂啊,或者用牙咬一下,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不是真的。
有一些比较厉害的酒店或者饭店,他们都有自己鉴定银子的方法,或者一些工具。就比如说,戥子。其实这个东西小编也不知道它是什么,不过小编知道它的用处。它就是专门为鉴定银子重量的。应该就会有人问了,为什么碎银子这么麻烦,还不如用元宝简单一点儿。现在小编来给大家说一下,你出去吃饭的时候应该也用不了一百铜板,最多了这是。出去的时候带上五两元宝,你吃完饭以后,人家店小二还要给你找九千个铜板,这么多的铜板,你怎么拿回去?再说你吃个饭,也不用这么大排场吧。
根据明史记载:一两银子等于一石,而当时的一石大概是95公斤,就是说一两银子就能买190公斤的大米。可以看出银子在当时有多么值钱了吧,这样来看,能用碎银付款的都是算有钱的。碎银子再碎肯定也是能拿起来的,特别小的话也容易丢,所以用碎银子付款的人,店小二会不称多重就会恭恭敬敬的了。
银子(8)碎银(1)铜板(1)